宏观环境对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影响

2019-07-08 02:16李志鹏
大经贸 2019年3期
关键词:运营管理商业银行

李志鹏

【摘 要】 银行的运营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职能、运营职能、营销职能三大职能之一,在企业竞争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未来,宏观环境的变化正在挑战关于“运营”的传统理念,运营的目标将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风险可控”,卓越运营将会成为优秀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本文系统的梳理了当前的宏观环境,探究宏观环境对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宏观环境 运营管理

一、当前宏观环境

1、经济背景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正面临金融周期向下和经济中周期向上的核心矛盾。就2018年上半年的宏观数据而言,第二季度的GDP同比为6.7%,略低于第一季度的6.8%。 经济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 中国经济生产方面基本稳定,但需求方显示投资消费放缓,净出口大幅缩小;其中,制造业投资缓慢见底,房地产投资小幅下滑,基础设施投资大幅下滑。 社会福利和M2的增长率分别为9.8%和8%,均创下历史新低。 领先的社会福利下降,高实际利率,房地产销售下降和大宗商品去库存表明中国经济处于生产周期的底部,金融周期下降。

2、政策背景

目前,我国财政政策保持积极,货币政策则在2018年7月国常会后发生微调,较之前的稳健中性略有放松。在财政政策方面,考虑到投融资增速下滑、下半年受贸易战影响大概率会导致出口下降、消费独木难支等因素,政府出台了一项以减税和减费为重点的政策,并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资金。与过去不同的是,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不在于政府直接努力扩大需求。相反,它将通过刺激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质量供应来间接发挥作用。

二、资管新规及影响

1、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与隐患

中国财富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可以追溯到2004年8月。 自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以来,股市已经复苏,也为财富管理业务开辟了更好的环境。从那时起,理财产品迅速发展,拥有众多发行机构和丰富的产品。截至2017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已达28.38亿元。 然而,在理财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其所存在的风险也逐渐暴露。目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存在五大风险:多层次嵌套风险,外包业务风险,流动性风险,隐含的“严格赎回”风险以及合规风险。

2、监管政策的出台

出于宏观审慎考虑,监管机构不断颁布新的政策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2018年4月份,监管机构颁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其主要内容如下:

1)在非标准化债务资产投资方面,新规定明确规定了标准化债务资产的核心要素。 提出限期配对,配额管理等监管措施,引导商业银行有序减少非标准股票规模;

2)在产品净值管理方面,新规定要求资产管理业务不承诺保护本金收入,并明确承认和惩罚严格赎回的标准。考虑到某些资产还没有按市场价值计量的条件,鼓励按市值计量投资金融资产。考虑到市场需求,允许满足特定条件的金融资产按摊余成本计量;

3)新法规协调了类似资产管理产品的监管标准,要求监管机构实现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平等访问。促进资产管理产品的平等地位,从根本上消除多层次的动机。 同时,嵌套级别仅限于一层,禁止多级嵌套和通道服务;

4)在合理的过渡期内,经过深入的评估和评估,新法规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给予金融机构充分的调整和转型时间。

3、新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引入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对商业银行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的资产管理法规打破了非保证产品的严格赎回,实现了净值管理,而保本产品则包含在表格计算中; 二是,资管新规规范了现金池,理财产品的周期将被拉长,从而降低了期限错配的风险; 三是,商业银行将成立资管子公司,专门负责运作资管产品,分离业务,隔离风险。

就商业银行理財市场而言,资管新规的出台降低了公募投资理财门槛,销售起点的降低或将吸引到更多投资者;此外,规则规定公共资产可以适当投资于非标准化债务资产,扩大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将保本产品纳入结构性存款及其他存款的范围,可澄清结构性存款的性质; 新规出台后,有利于消除市场不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下行的局面或将得到有效遏制。

三、当前行业环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金融业不断发展。 各银行业主体发展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内外部竞争也成为银行运营管理转型的宏观环境中的一大要素, 为银行运营的方式和手段的转变提供了方向。 其中,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利率市场化的推广实行、以及新金融主体的介入不断影响着银行同业竞争格局,它为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放缓的趋势,而银行业作为典型的顺周期产业,其经营状况与经济增长紧密相连。 在此情况下,已有和新进的竞争主体将以更高昂的成本争夺更为稀缺的优质资源。 银行如何运用保质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带动整个银行业务体系的发展已成为当前各个银行主体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开始分阶段实施利率市场化,并通过市场供求决定资金价格。 然而,国际经验显示,在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初期商业银行有可能面临利差收窄、传统存贷业务收入下降、大客户议价能力提升等挑战。 因此,在利率市场化使银行运行效率提升的同时,银行的获利空间将会受到一定的挤压,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 只有在运营管理方面做到与时俱进、提升定价能力、风控能力和创新能力,银行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逐步展现其优势。

四、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1、传统运营管理风险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来自于四个方面,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损失风险。通常情况下,研究风险之前,需要了解运营管理中的职能,当这些职能出现不完善或有问题时,就会产生运营管理中的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也是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中最难以定义和计量的。

系统风险:系统性风险可以定义为系统重要银行的破产或负面外部冲击,这反过来又影响整个银行系统的运作和生存。失去整个银行体??系基本功能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可能性。通常可以通过金融系统中许多机构同时违约的可能性或系统性主要机构失败的可能性来衡量。

2、经营业务相关运营管理风险

中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特征是高债务管理,相关风险主要包括五种:

不良贷款风险(信用风险): 目前,银行的大部分收入仍然是通过存贷款差价获得的。 如果贷款出现违约,那么对银行来说,这部分贷款就会被记入不良贷款,导致在下一时期提高资本金的拨备,影响银行的业务开展,限制银行利润的增长。

新业务模式带来的管理风险: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新模式的出现,对银行传统核心业务产生了重大影响,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

资产负债不匹配风险: 商业银行往往利用资产长、负债短的模式,从中赚取差价,而这种因期限错配产生的收入往往可高达银行净利息收入的50%-70%。

表外业务风险:自2008年以来,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外资产规模翻了一番,达到总资产的30%。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监管形式所促成,另一方面也和銀行节省资本、存款脱媒等考虑有关。资产负债表外的业务风险很大,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一个多元化的业务,风险防范更加困难;另一方面,部分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法律限制,具有较大的自由度;此外,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往往存在严格的赎回风险。但是近年来,监管机构针对银行的表外业务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明国.商业银行运营风险管理研究与思考[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9(02):61-65.

[2] 朱玲.商业银行大数据背景下结算业务集约化运营管理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01):127-128.

[3] 吴琳.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模式探析[J].财会学习,2018(30):188+190.

[4] 张文.探索新时期银行运营管理的新举措[J].纳税,2018,12(28):221+223.

[5] 吴文兴.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运营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8(21):3-4.

[6] 杜晟. 现代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体系发展趋势的思考[N]. 中国城乡金融报,2018-07-20(A07).

猜你喜欢
运营管理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新能源公交车辆发展的政策支持及使用管理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