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2019-07-08 03:16吕荣娜
北方文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重建文学评论全媒体时代

吕荣娜

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多元文化、多媒体的传播形式,新型文化和新的传播形式在不断吞噬文学的生存空间,破坏着文学评论的生存环境。文学评论内部,大众评论的兴起,又给了文学评议狠狠地一击。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还是构建多样化的文学评论新格局?文学评论摆脱现在的尴尬位置,不仅需要解决文学评论的内部危机,而且需要找到应对全媒体时代挑战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寻路;重建

一、全媒体时代的文学评论发展方向

在全媒体时代来临之际,文学评论将面临新的机遇和转变。随着全媒体时代,传媒技术和媒体文化的改革与发展,信息的传统形态正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为受众的不同需求提供分众化的信息。这不仅会导致信息碎片化和受众碎片化,更会影响作者的创作理念、文学传播方式、受众阅读方式。在全媒体时代的影响下,文学已经做出了新的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依然在持续着[1]。人们想要找寻文学评论新的出路,就必须從全媒体时代带来的种种变化思考,对现在文学评论的危机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文学评论陷入内在矛盾性危机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要求文学评论必须直面分裂的现状,这种现状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中,而且也体现在文学评论内部,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欣欣向荣的文学作品和少人问津的文学评论对比

无论从作品数量、读者关注度、社会影响,甚至是作者收益来看,文学评论的地位都比较尴尬,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任何的文学创作都需要经过文学评论的解读和评价,市场文化的认可,只代表商业价值达标,可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精神产品,这是文化市场检验不了的。

2.文学评论表象繁华而内部空虚的对比

从表面看来,文化评论依旧是欣欣向荣,尤其是大众点评的出现,更是给文学评论披上一层热闹无比的华丽外衣。可是文学评论的增多并不意味着,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大众的知识面窄、对问题的具体原因并没有很好的认识,所以导致很多大众评论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3.思想之大和学问之小的对比

陈平原曾说到新时代中国学术界的“空疏”就是思想之大,学问之小。现实中,文学评论也鲜明的呈现出了这一点。例如说,现在体制内的未满3000字、未在刊物上发表的不算研究成果,但由于上级对下级的定量要求,于是导致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但是对于成果内容的分析,却是毫无头绪。

(二)传统文学评论话语体系遭遇全媒体时代挑战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文学评论传播方式的转变。众多大众评论与传统文学评论一起组成了全媒体时代下的文学评论格局。大众评论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文学评论模式,使得读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传统文学评论面对大众评论的挑战,公众热情逐渐向大众评论流失。在传统文学评论中,一些专业的话语并没有吸引住读者的目光,而是让读者产生疏离感。经网络调查研究发现很多网友对专业的影评、剧评不感冒,反而是重视豆瓣、好友群的评论留言,即使是不被专业人员认可的评论。

文学评论的群众是与文学作品的群众化同步的。文学作品和评论的群众化,打破原本精英知识分子掌控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的局面,将人民群众加入文学作品创作和评论中来,带来了文学领域的繁荣发展,但是却无法保证群众创造作品和评论的质量。

中国当代文学评论迎来的新的时代:既要整合文学理论冲突,又要对新时代媒体平台不同矛盾进行分析缓解。需要尊重精英评论人员的地位,也不能忽视大众评论人员的重要性,在两者之间找寻平衡,突破传统评论话语体系,为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找寻新的出路。

(三)文学评论遭遇商业化之忧

中国的文学评论发展了六十年,如果说前三十年的评论是政治评论,文学评论也是利用这一标准判断是评论武器;那么新世纪以来,文学评论成为一种商业化行为,对文学作品进行包装,失去文学评论应有意义。

为什么之前的文学评论可以没有任何利益纠扯,而现在的文学评论却向商业化靠拢,全媒体时代下,是否文学评论的中立地位也要跟风随大流,倒向作品创作者这一方?文学评论如何在传统文学理论和新时代媒体平台中找到平衡点,是新时代交给文学评论者的重要任务。

文学评论离不开传播媒体,想要传播自己的评论就需要依靠媒体。然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面对纸质刊物、网络电视、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全媒体传播方式,文学评论的发展却越来越慢了。这是由于传统文化评论的传播受到发行量、点击率、收视率等因素影响。

全媒体时代,单一从文学作品的理论知识进行文学评论,会将文学评论带入文学理论研讨中,完全无法吸引读者视线。反过来说,如果缺乏专业文学理论的深入解析,文学评论的存在还有意义吗?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是探寻文学评论新道路的发展方向之一。

二、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重建

每种文学形态都不是一层不变的,都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突破自身局限,焕发新的生机,文学评论也是这样。全媒体时代下,文学评论应如何焕发新的活力!

传统包含先人流传下来的历史逻辑,如何将历史逻辑提炼出来,是挑战,也是机遇。传统最终会带入到新时代中,成为“现在”[2]。当前文学评论的改革又为未来文学评论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传统不会消失,未来也取决于我们现在做出的改革,在传统与改革,过去和未来之间,促成文学评论的重建。

(一)重建文学评论的精神品格

文学评论应该为文学正衣冠,加深大众对文学的感悟,帮助文学认清自身,从而更细致的领悟并诠释一个时代。而现今社会,文学评论渐渐失去自我反省能力,文学评论的价值被忽视,读者也失去对文学评论的信心。想要恢复文学评论在文学中的位置,需要文学评论脱离商业化、功利化及人情化的影响,发挥自身独立性,坚持维护自身独立价值,重拾读者对文学评论的信心。以此为根基,文学评论才能回到最初的状态,发现文字之美,寻找文学精神价值。因此,重建文学评论的精神品格,是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重建的首要任务。完成这项任务,还是要依靠文学评论作者自己。

(二)文学评论必须重建对时代的理解力

全媒体时代来临,文学评论对新时代的理解力降低。时代的发展不容变更,文学评论还是要接受并理解这个新时代。文学评论应该了解新时代来临时最深刻的改变。只有加深与新时代的沟通,增加对新时代的理解力才能了解现时代人们内心深处的要求,只有了解人的需求,才能对症下药,增加文学评论的对人的吸引力。重建对时代的理解力,还需要文学评论者立足时代发展前沿,观察时代转型时发生的巨大变化,找寻新时代发展的内涵,加深对新时代的理解能力。

(三)融入全媒体时代亟需创新生存

想要将文学评论融入全媒体时代中去,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改革:

首先,文学评论需要增强困境中生存能力。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全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决定了文学评论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长时期处于困境中,增强文学评论的困境生存能力,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全媒体时代在对文学评论带来打击的同时,也为文学评论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如何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是文学传播的重要问题。文学评论在寻求发展时,应发挥自身内部力量,达成与大众评论的共识,合力重建文学评论的学术价值和传播价值[3]。

三、结语

文学评论深深影响着文学作品的传播和读者对文学内容认知,不能失去对时代的理解能力。全媒体时代下,文学评论想要摆脱全媒体时代下的发展危机,就应从传统出发,结合全媒体时代发展进程,寻求文学评论新的出路,重建人们对文化评论的认知,实现批评主义的重现,为未来文学评论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郭军.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J].贵州社会科学,2014(07):39-43.

[2]白静.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1):62-64.

[3]邹春霞.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6(9):94.

猜你喜欢
重建文学评论全媒体时代
新文学评论
新文学评论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用镜头“重建”徽州
《喜福会》文学评论综述
《文学评论》编辑部2000年度学术论文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