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虹伶
5月2 0日,和以往的每个节日一样,这天许佳(本文人物皆为化名)为女友在“FLOWERPLUS花加”(以下简称“花加”)微信公众平台购买了“520主题”的鲜花。
“我收到的货和网页上的宣传严重不符,这种花放在店里我不知道什么人会买,完全是‘忽悠消费者!”许佳一边愤愤地说着,一边向笔者展示在花加页面上是包装高大上的娇艳玫瑰花,实际却是一束包装简陋的玫瑰花苞。
在许佳看来,这束还未盛开的玫瑰花根本不值159元人民币,他认为159元人民币可以在实体店买一束新鲜有品质保障的鲜花,而不是这样一束让自己在女友面前丢尽面子的花骨朵。
在“门客生活”购买鲜花前,谢萌是小区门口鲜花店的老主顾。而在姐姐推荐过一次门客生活后,谢萌也在线上平台购买了一个季度的鲜花。
“第一束花刚好是清明前,我收到了五枝菊花,当中有三支非洲菊和两枝开不出来的雏菊。”谢萌回忆起第一次收到鲜花,对于当时门客生活配送的鲜花花量少和滥竽充数的这种情况,谢萌表示很不满。
此外,谢萌在购买的第二周就遭遇了门客生活不配送鲜花。“这个配送应该是一周一次,第二周就发了个通知说因为节假日要延期。至今总共延期三次,算上这周的,而且后来延期都不提前告知我们了。”
因着当时在门客生活购买鲜花需要拼团购买,为了尽快成团,谢萌是约着朋友家人一起购买的,但大家和她一样,在收到花后非常失望。这样的情况让谢萌觉得十分尴尬。
笔者去百度搜索“门客生活”,发现满屏皆是网友对鲜花延期的吐槽,其中网友更是举报门客生活官方微信公众号导致其暂时关闭,至今仍未恢复。
王静是一名毕业没多久的“95后”,和室友合租房子的她喜欢用鲜花装饰自己的小房间。在“花点时间”购买鲜花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平台名气较大,二是因为价格便宜实惠。但连续收了两个月鲜花的王静渐渐失去了收鲜花的热情,“第四次收花的时候,我觉得每次收到的花都差不太多,翻来覆去就那几种花,没有任何新意。”
王静给笔者展示自己每次收到的鲜花,大同小异的鲜花在花色以及搭配上看起来似乎都很接近。“第一次收花时候还挺激动的,现在都懒得打开包裹,花材重复,质量也不好,以后不会再在网上买花了。”对线上购买鲜花失望的王静这样对笔者说道。
和谢萌一样收到鲜花电商滥竽充数鲜花的人不在少数,和许佳一样对线上购买鲜花遭遇买家秀的人比比皆是,而和王静一样因为鲜花品质和鲜花品相问题而不选择继续在线上买鲜花的人也很多,只不过大家失望的理由都不尽相同。
笔者在各大鲜花电商平台查看各大商家鲜花售卖情况时发现,诸多鲜花爆款的买家秀都存在例如花不新鲜、配色不好、品质不稳定和花量很少,以及花送到时已经蔫儿了或者压瘪了这样一些问题。笔者在褒贬不一的评价中依稀看到了很多谢萌、许佳和王静的“影子”。
无论是花加、花点时间还是被投诉至官方微信公众号被关闭的门客生活,都无不在反映着鲜花电商平台现目前存在鲜花品质、品相以及售后不完善等问题。而让消费者失望的同时,鲜花电商目前正在面临怎样的难题与困境?
在鲜花电商开始风靡前,国内鲜花消费场景大多局限于婚礼或者会议这样的线下场景,因此这导致国内只有5%的鲜花消费发生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
相对来说,鲜花并不是国民“刚需”,但随着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以及日常消费中更多追求品质提升和对生活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满足,鲜花也逐渐成为许多人家里或者办公室的必备装饰。
也正是顺应了这种需求,2015年起,以花加、花点时间等为代表的日常鲜花包月定制模式鲜花电商平台应运而生,而随着“互联网+鲜花”的逐渐普及,鲜花电商或许正在改变传统鲜花零售格局,这一赛道也一度成为风口。
根据艾媒发布《2018中国鲜花电商行业及用户报告》显示,国内鲜花市场在过去一年里仍旧以线下交易为主,但鲜花电商的渗透率有持续走高的趋势。
具体来说,最近一年在线下市场购买过鲜花的用户占比高达85.6%,以独立鲜花门店为主要零售渠道,有69.7%的消费者曾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鲜花门店购买鲜花,而通过线上电商渠道购买鲜花的用户比例为66.7%,依旧落后于线下市场。
由此我们也可看出,鲜花电商似乎并没有像它表现出来的那么火热与风光。
实际上,作为鲜花电商平台,如何能够保证鲜花的质量,并将鲜花完好送到消费者手中,是平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鲜花电商来说,物流运输成本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虽然当下的鲜花电商均声称自己使用了全程冷链运输,但鲜花毕竟是特殊产品,保鲜周期短、极易折损,及鲜花保存难度大等问题一直都是行业待解决的痛点。
与此同时,假若运送路途遥远,鲜花质量毫无疑问将会大打折扣。
也正是因为这样,各大鲜花电商平台难免被诸多消费者诟病收到的鲜花损伤大、不新鲜这样的问题。以此来对比线下实体鲜花店,无论是质量还是品相等问题均是差距甚大。
除此以外,花的質量本身也是备受争议。各大鲜花电商平台为了控制成本,包月套餐里的花材多是较易养活且保鲜期长的鲜花品种。鲜花美观度容易打折扣的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体验,以此造成企业失信严重、客源量流失等问题。
同时,这也意味着鲜花电商物流成本高和用户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这也直接阻碍了鲜花电商实现大规模的盈利。
据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2017年,国内鲜花电商领域一共融资47笔,以B轮以前的中早期投资为主,“千万元级”及以下金额居多。2015年、2016年是资本市场投资鲜花电商的热潮期,分别发生了17笔和15笔融资。鲜花电商平台“野兽派”“最美花开”“花点时间”“roseonly”“花加”“鲜花说”和“泰迪鲜花”等相继融资,总额已经达到了6亿元人民币以上。
2017年鲜花电商融资开始走下坡路,但即便如此,花加与花点时间也先后在两日之内分别宣布获“亿元级”融资。相较之下,近一年来,鲜花电商赛道融资相当寡淡,融资数量和规模纷纷骤降。
据了解,2018年7月,鲜花电商代表花加宣布完成B轮融资,花加创始人兼CEO王柯首次以个人身份跟投。值得注意的是,花加本轮融资对外宣称“数千万元”,相较于A轮的7 000万元人民币和A+轮“亿元及以上人民币”的融资规模,花加融资缩水明显。
鲜花电商代表遭遇融资缩水,似乎已经折射出这个行业的融资及生存焦虑。
业内人士指出,融资数量和规模骤降的背后,和资管新规下一级市场“钱紧”有关,因此资本比以往更加谨慎。同时这可能也与资本不太看好鲜花电商有关。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体系下,鲜花电商营销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此时如果其他互联网巨头只要“烧”一点小钱,去整合线下鲜花店,也许瞬间就可以把鲜花电商秒杀。
在此背景下,花点时间、花加以及挂牌不久又摘牌的“泰笛科技”等鲜花电商,皆处于“融资吊口气”的状态,一向以“烧钱”续命的鲜花电商或将面临一轮残酷洗牌,届时将有大批玩家出局。
写在最后
相较于鲜花电商在前两年的火爆程度来看,近一年来,鲜花电商融资就像是遇到寒冬,融资数量和融资规模纷纷骤降。鲜花电商的发展趋势如何?未来鲜花电商还有机会吗?这些问题反复萦绕在投资者们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