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视角下的微课应用调查

2019-07-08 03:43朱小甜江毅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微课资源

朱小甜 江毅

【摘 要】教育信息化2.0时代,微课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教师在课堂上的微课应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可获取的微课资源丰富,使用后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但大部分教师尚不明确如何设计课程,从而导致微课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关键词】微课;教育信息化2.0;调查研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9)05-036-03

引言

教育部于2018年4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已进入2.0时代,该计划以推动融合发展为目标,坚持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技术与教育真正从相“加”阶段迈入相“融”阶段[1]。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度重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实施行动计划的首要任务[2]。以短小精悍著称的微课视频正是数字教育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教育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使提高教育质量的理念不断深入。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最早提出“微课”概念,随后“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国微课大赛”“全国微课程大赛”等赛事活动的相继开展,使微课在国内教育领域迅速升温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建设微课视频资源库。微课在为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探讨、教学课程设计等方面提供独特的平台和机会的同时,也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开辟了一条卓为有效的途径。但在对微课的研究综述中发现,日常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案例并不多。一些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着为展而建、为建而建、建用脱节、重建轻用的情况,使微课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因此,本研究从教师视角出发,调查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研究设计

1.研究工具

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发现目前对微课使用情况的研究中,取样大多以学生为样本,较少涉及教师,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在技能学习中使用微课的频率、对微课资源是否感兴趣等领域,而对教师应用微课的情况、使用后的效果以及影响微课使用的原因这些方面的研究不多。本研究根据文献维度,结合实际需要,自编问卷。问卷从四个维度设计问题,共计23题。其中1-4题为教师基本信息;5-13题为教师应用微课的情况;6-18题为使用微课后的教学效果;19-23题为影响微课使用的因素。

2.研究过程

本研究选取A市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教师在实际课堂中使用微课的情况。调查选取的教师共110名,分别来自A市四所中小学,研究采用纸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3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99份,问卷有效率为90%。

结果分析

1.微课应用情况

(1)使用微课的频率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微课的情况并不理想。课堂中经常使用微课的教师占34.34%,偶尔使用微课的教师占57.58%,从不使用微课的教师占8.08%。超过一半的教师只是偶尔在课堂中使用微课,部分教师甚至从未在课堂中使用过微课,只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经常使用。可见,即使目前网络平台上微课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但在课堂中的使用率也并不高。

(2)使用微课的来源

对“使用微课的来源”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直接运用他人作品”中,47.48%的教师认为符合,0%的教师认为非常不符合,“自己制作微课”中,26.26%的教师认为符合,4.04%的教师认為非常不符合。可见,调查对象中,更多的教师会选择直接运用他人微课。目前微课网络平台众多,微课资源也易于获取,有助于教师在实际课堂中使用微课。

(3)使用微课的类型和环节

对教师运用微课类型的调查结果显示,27.67%的教师使用新课引导类,29.36%的教师使用知识理解类,18.72%的教师使用练习巩固类,19.47%的教师使用小结拓展类,4.78%的教师使用其他类型的微课。此外,对教师运用微课环节的调查结果显示,12.96%的教师在学生自主预习时使用微课,13.18%的教师在旧知识巩固时使用微课,25.70%的教师在新知识的学习时使用微课,19.72%的教师在归纳知识点时使用微课,19.72%的教师在实验展示时使用微课,11.30%的教师在课后巩固时使用微课,4.64%的教师在学生课后拓展时使用微课。

整体来看,教学各环节中运用微课的频率基本持平,微课适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在课前使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预习,发挥导学作用。在课堂中运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和易混淆点,完成知识内化,保持和强化学习兴趣。在课后运用微课,还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巩固,有助于拓展迁移。

2.感知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

对“使用微课有助于教学内容中重难点的突破”的调查结果显示,59.60%的教师认为符合,1.0%的教师认为非常不符合。对“使用微课后,能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51.52%的教师认为符合,2.02%的教师认为非常不符合。可见,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微课的使用有利于突破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微课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和最短的时间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中重难点知识往往是最抽象、难以突破的,但是运用微课这一动画的形式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2)学生反应

对“使用微课后,学生学习兴趣会提高”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57.57%的教师认为符合,0%的教师认为非常不符合;对“使用微课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49.41%的教师认为符合,3.03%的教师认为非常不符合。在绝大部分教师看来,使用微课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相较于传统课堂而言,微课的视音频形式,能让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思考,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影响教师使用微课的因素

笔者从“是否知道如何使用微课”“应用微课是否能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学校是否支持”这三方面调查影响教师使用微课的原因,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应用微课能够很好的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并且学校也支持在课堂中运用微课,而影响微课使用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师不知道如何使用已有的微课资源,怎样进行教学设计,使微课与实际课堂的时间、内容、形式相契合,以及究竟该将微课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的哪一环节,又能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等。

结论与反思

综上所述,微课可以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普遍认为使用微课能够改进教学,突破教学内容中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此外,“中国微课网”“佛山微课网”等微课网站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各科目、年级、类型的微课均有涉及,能满足不同教师授课需求。可见,教师认为微课能促进教学,获取微课也较为便捷。由技术接受模型可知,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影响人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意向和行为的主要因素,那么教师应该具有持续在课堂中使用微课的意愿和行为。但在调查的结果中却发现,微课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情况却不容乐观。其原因并非外界环境不支持,更多的来自于教师不知道如何把已有的微课资源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因此,教师需要的是能直接使用并契合实际课堂的微课资源。但如今适合个别应用的资源多,而配套新课标、系统开发、适合普遍化应用的基础性数字资源少。微课网上的视频资源都是针对某个单一的知识点,没有对整堂课系统的设计和使用说明,教师并不知道微课资源应该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的哪个环节,以及时间、内容、形式又是否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研究者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设计微课的内容形式、组织微课运用的过程环节,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对微课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制作时,不能仅仅考虑知识点的讲解,更要从整体课堂上进行设计,包括微课可能运用的教学环节、如何与课堂衔接以及能够产生的预期效果等,建立具有系统性的微课资源,而不是单一的微视频课程。从而促使微课这一教学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充分发挥其价值。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微课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