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向后看”与“向前看”

2019-07-08 03:49龙平平刘贵军
晚晴 2019年4期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党陈云

龙平平 刘贵军

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原本是一次讨论农业问题的普通的中央全会。由于在为召开这次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和邓小平先后提出了“向后看”和“向前看”两个重要口号,导致会议主题发生重大变化,最终演变成一场伟大的历史转折。

陈云提出“向后看”导致会议主题发生重大变化

在举行中央全会之前,召开一次中央工作会议,对全会要通过的文件进行讨论,统一思想,这是约定俗成的惯例。1978年11月10日下午,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的京西宾馆开幕。

会前,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会议先用两三天的时间讨论从一九七九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邓小平的这个提议,成为改变会议议程的导火线。

陈云是党内善于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领导人。11月12日,他在东北组讨论时率先发言,指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一致主张,从明年起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对有些遗留的问题,影响大或者涉及面很广的问题,是需要由中央考虑和作出决定的。”陈云的这篇题为《坚持有错必纠的方针》的发言,看似平常,却深深地触及了当时中国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不失为拨乱反正的一声惊雷。

邓小平提出“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为实现历史转折廓清了道路

11月25日之后,中央工作会议仍然没有按照华国锋的布置讨论原定的议题,各组的注意力开始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转到了讨论现实问题上。经过激烈的思想交锋,一些反对真理标准讨论或对讨论真理标准问题有疑虑的同志思想有了转变,程度不同地作了自我批评。

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徘徊,党和国家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重要时刻。邓小平以巨大的担当、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智慧,果断地提出:“我们这次会议是向前看的会议,不是向后看的会议,当然向后也要看一下,为的是向前看。”这个口号的提出,成为中央工作会议由乱到治,最终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向后看”到“向前看”,按照邓小平的解释,就是“把过去的事大体处理完,把人民群众的力量引向未来”。

在政局混沌不清的情况下,邓小平发出“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号召,果断采取一系列正确有效的举措,统一了全党的思想,稳定了局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廓清了道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开辟新道路的宣言书

政治局势稳定之后,邓小平集中精力重新考虑起草他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在12月13日下午举行的中央工作會议闭幕会上,邓小平的讲话深入分析了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之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一些最重大最关键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马克思主义新思想、新观点和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政策。这些重要论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伟大的历史转折明确了指导思想,指明了党在今后的主要任务和前进方向。

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会议要开得紧凑一些,不要开得太长”的意见,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共开了5天。随后发表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为基础,分5个部分系统阐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新政策,充分体现了两个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第一,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第三,经过这次全会,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这些成果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实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是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一个光辉的起点。(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猜你喜欢
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党陈云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My plan for new term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对高中历史教材“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的质疑
邓小平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选择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试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从建设“工农兵”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