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咪咪
研学旅行就是“行走的课堂”,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用综合实践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看书学习,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提高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在研学旅行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使得研学旅行有多重价值,既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基于传统文化教育视角下,要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教育功能,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完善研学旅行监管机制,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绚烂历史以及独特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传统文化教育在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学游目前也成为各个学校的必修课,在研学游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开阔了眼界,具有积极进步意义,而且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内化为人们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复合型高层次的人才。
一、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
研学旅行简单来说就是“行走的课堂”,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用综合实践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看书学习,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提高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实现了增加综合实践能力的目标,目前已成为素质教育推崇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一)旅游和文化融合
文化和旅游部的挂牌与职责整合,这是个大环境。上从国家、下至地方旅游和文化部门相应的整合,正如人们所期望的一样“诗和远方终于走在了一起”。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大家越来越注重对旅游的向往和追求。过去,发展旅游要做好山山水水的自然資源和历史文物的人文资源,而现在,必须关注整个目的地的生活方式和当代文化。旅游离不开文化的体验,文化也需要旅游的承载。让文化牵手旅游、把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资源,更有利于实现良性循环、合作增值。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为研学旅行发展提供了环境保障。
(二)研学政策众多
近几年来,国内发布多个关于研学旅行的政策。2016年12月,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强调了研学旅行的重要性。2017年1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规范了研学旅行的安全问题。2017年8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刻不容缓。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立纳入学校教育学分系统。2018年3月,《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这些研学政策的出台,为研学旅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研学环境。
(三)市场需求显著
社会在发展,思想在进步,从社会到学校、家庭,人们意识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而我国中小学学生数量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反映出我国研学旅行需求规模的增长。尤其是随着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以及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研学旅行市场潜力将越来越显著。市场需求巨大为研学旅行发展提供了市场保障。
二、研学旅行的文化教育价值
研学旅行就是将现有科技、人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国粹、中国汉字、中国孔子和孟子等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它不仅有自己的固有特性文化性,具有提升人类精神境界的意义,而且文化还有传播发展的深层次价值。
(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是未来的希望,研学旅行让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思考,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等起到学校教书育人的效果。一方面,研学旅行一般是目标比较明确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置不同的研学课程和研学方式。他们所看所想都会以有声或无声的形式影响着自己,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如在研学过程中,红色旅行不仅让学生深入感受革命为国捐躯的革命事迹,而且能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荣誉感。另一方面,学生在研学过程中,会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从正确的观念出发,从而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感受儒家传统文化,接受的是“仁”“道德”等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使得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仁者爱人、关爱他人。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研学旅行现在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庭的推崇,现在的教育目标不是培养一个高分数的孩子,而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孩子,研学旅行一定程度弥补了学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缺失。首先,研学旅行一般是离开家长的集体生活,通过几天的生活提升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如在旅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自己会思考,当然也会向别人请教,在此过程中促进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其次,研学旅行让好奇心强烈的孩子得到了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在旅行过程中,学生每到一个地方,老师会适当予以点拨,增长了他们的见识。最后,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旅游意识,养成良好的旅游行为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
“学”“游”从来都是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因此,研学旅行镌刻着旅游与教育的双重烙印,在旅行的过程中得到教育。所以,在推行研学旅行的道路上,人们注重的不仅仅是课程、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掌握,更是融合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及现有国情进行的体验性学习。如曲阜研学旅行体验基地针对青少年和成人开展国学研学旅行活动,以“仁、义、礼、智、信”为国学教育学习主题,设置经学文化、四大发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古琴、书法、国画以及茶艺等多项实景体验项目,让大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等是古时候需要遵守的道德准则,通过研学游,感受古代人们的道德标准,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基于传统文化教育视角下的研学游发展实例——五千年文博园
中国最大的中华文化主题公园之一五千年文博园严格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一期“艺术千年”景区、二期“诗画千年”景区、三期“记忆千年”景区。现已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评选为“中国十大文化旅游景区”,并荣登“长三角100个不得不去的地方”榜单。
五千年文博园借助自身“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體,塑千年历史文化于一园,食宿行服务一条龙”的优势,主动融入安徽“百万学生研学旅行”育人计划,创办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基地——朴初学堂。朴初学堂充分利用五千年文博园景区的传统文化、国学教育和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与学校的教育内容结合衔接开展研学工作。如传统文化教学有寻根问祖文化墙、孝道文化园、状元楼;历史知识教学有兵马俑、汉武拜岳、五千年文化长廊及中国历代帝王雕塑;艺术鉴赏教学有根雕馆、烙铁画馆、云草画馆以及三百六十行;文学知识教学有四大名著园、国际诗林、赤壁怀古石刻;爱国主义教学有圆明园、百年风云馆、岳飞传;国学主题教学有穿汉服、读汉典、二十四孝国学讲座等。五千年文博园,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鲜明的文化特色,让人们感受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魅力,对学生学习文化感受文化有着独特的价值。
四、基于传统文化教育视角下的研学旅行发展探索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不可替代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大势所趋。在研学主题中,国学文化、红色研学及科技类产品受颇受青睐,而这些文化元素的完美融合,正是体现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么研学旅行中,应如何与传统文化紧密相结合,研学游如何朝着更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值得人们思考。
(一)发挥研学旅行的教育功能
研学旅行活动一定要有实效性、针对性,如搞一些寻访红色之旅的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活动、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等,这些活动应和校外活动中心及示范性综合基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如圆明园现在是遗址,科学工作者把圆明园进行数字复原,然后将数字资源拿出来编成了历史研究产品,让孩子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能看到历史的原貌,也能看到现代复原科技的内容。研学旅行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应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思考探究社会,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和发展。
(二)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
开展研学旅行,应注重基地建设,为研学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近几年的研学游基地建设卓有成效,在未来争取每个市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研学旅行基地,针对自身的发展精准定位,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利用文艺作品发展旅游,有些地方,在文学作品中提到过,或者说在影视作品中出现过等,都可借鉴过来发展旅游。如结合历史典故发展旅游,有些地方,在历史上曾经有名气,或曾经出现过历史人物等,也可拿来与旅游结合发展旅游。深挖文化内涵巩固旅游发展成果,有些地方,在历史上曾经是战略要地,是古代文人骚客聚集的地方,所以发展旅游潜力很大。邀请文化名人来点评旅游景点,能提高知名度。
(三)完善研学旅行监管机制
研学旅行发展初期,面临产品非标准化、效果难评价、安全隐患多等挑战。当前从业者从各自的角度,探索着各种类型的研学活动,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各个角度,都是“百花齐放”,希望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和特色。这恰恰反映了一个问题,行业的产品标准化不够,造成许多业者是懵懵懂懂进入研学市场,但依然没有方向感,没有深入挖掘研学旅行教育的本质。要做好研学旅行,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开展研学旅行的主体是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研学旅行的产品是由旅游相关部门来监管。要做好研学旅行,必须多个部门合力,出台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防止研学旅行流于形式。研学旅游要从源头上入手,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式选择、课程内容设置等多方实行监管,使研学旅行具有意义和成效。
(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研学旅行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国务院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建立民族文化识别系统”,是要在推动研学旅行过程中,做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祖国大好河山秀美迷人的景色为载体,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产品便插上了有力的翅膀,既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也赢得了市场,研学旅行就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最好证明。研学旅行发展整合了教育、旅游与互联网传播等多方资源,同时也会促进各方的共同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旅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