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笔者分析扶贫模式效益,总结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通过对皖北贫困地区——晨光村的调研,梳理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模式,得出乡村旅游的驱动因素较大的结论。
引言
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中出台了振兴乡村的一系列扶贫政策。在政府扶持下,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自来水饮用、厕所改善及村容村貌提升等振兴乡村起到了积极作用。2018年,安徽省运用特色种养业、光伏、电商、乡村旅游和资产收益等扶贫模式,取得较好的成效(如表1)。
对比分析五种扶贫模式,特色种养业扶贫人数占了较高比例,乡村旅游扶贫中333个村被列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覆盖面较广。其中,特色种养业部分属于休闲农业的范畴,是振兴乡村主要驱动力,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路径
安徽省脱贫攻坚战以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北地区、行蓄洪区等深度贫困区域为主要区域,本文选取皖北贫困片区——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晨光村为例,结合脱贫攻坚战的脱贫模式,总结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路径,提出建议。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晨光村为省级贫困村,2018年,晨光村脱贫率达到100%,满意度100%,晨光村被评为“3A级旅游乡村”“安徽省优质旅游示范村”。
(一)因地制宜,配套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村庄环境整治
晨光村距离亳州市中心20公里,区位有一定优势,潜在客源市场——亳州及毗鄰河南省地区人口众多,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因地制宜对现有老村部进行了改造,并提升村公路设施建设12公里,打机井55眼,建成公共厕所3个,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小型停车场及老年人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整治村庄环境,改善村容村貌。
(二)生态条件良好,发展旅游业态
晨光村生态良好,但缺乏旅游产品和运营团队。通过壮大村级集体企业,在原村部旧址上兴建中草药烘干房,为村集体增加收入。流转乡村土地,创建优质果桑种植示范园,建成120个示范大棚,加大特色种植力度,增加中草药1 396亩。完善观北生态园,园内种植了葡萄、藏红花、车厘子等优质果蔬。创建“甘肃齐家文化馆”,开展采摘、研学、餐饮、民宿等旅游活动,让农户就近参与经营,增收脱困,将谯城区晨光村旅游资源纳入“道源问道”风景道规划,与周边村庄联合共赢。
(三)推进节庆活动,指导营销和培训
在桑葚采摘园建成的基础上,组织推介第一届桑葚采摘节,吸引了市区及周边万余人次入园采摘,带动村集体近20万元的收入。指导乡村旅游专家服务团进入晨光村指导帮扶,在旅游宣传、商品采购、教育培训等工作中,给予人力和资金支持。建设村小广播、宣传橱窗,开展扶智教育。组织保洁等实用技能培训,参加“皖美乡村百村营销活动”,正式向全国推介。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村两委+公司+农户”产业带动
利用景区对接捐赠、扶贫驻点对接单位专项资金、吸纳投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土地资源要素,形成“村两委+农户”“村两委+公司+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产业带动脱贫,提高了乡村居民的参与度。
二、结语
脱贫攻坚战背景下以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晨光村模式主要有建设村级重点项目、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营销、资金帮扶、农户参与等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桑葚节庆同质化,在市场上处于低竞争力,村集体经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农村增收渠道较少,技能人才缺乏,乡村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旅游业是一种链接自然文化资源和外部市场的综合型产业,晨光村模式是以政府政策为主导,配置优质的人力资源队伍和宽松有利的政策因素,从长期来看,还需要适合市场化的需求,吸纳乡贤和乡村“精英”,联合与孙庄村的合作共赢。乡村旅游打破了乡村地域的封闭性,游客的到访与主客交流,增加农村的乡土创新,学习特色养殖的管理技术,避免“旅游飞地”现象。同时,应提高乡村居民的参与度,注意保护乡村居民权益,适当乡村增权,建立良好的主客关系和居民态度,让乡村能“留住人”,提高乡村振兴的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商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