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食品安全网报道一名女子因感冒导致肺炎,拒绝就医,只喝“包治百病”的果汁,最终因病情严重,肺部感染死亡。一时间本就闹得沸沸扬扬的保健品乱象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人们纷纷呼吁树立科学保健观。
【选用保健品 “雷区”知多少】
“老要补钙、小要补脑、男要补肾、女要补血”已经成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并认为“吃不好也吃不坏”。中国衰老与抗衰老专业委员会理事周军教授表示,其实很多人对保健品的认识都存在误区,而这些误区恰恰是致命的“雷区”!
雷区一:保健品能治病
现在有很多保健品虚假夸大宣传,俨然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周军说,认为保健品能够治疗甚至治愈疾病,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保健品可以调节、增强人体的某些机能,像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药物的前提下,选用一些保健食品辅助治疗。而且要注意,选择保健品一定要对症下“药”,一定要根据身体所需,最好有医生的诊断建议。“有些人每天定量服用保健品,一旦停用就若有所失,这显然已经在心里把保健品等同于药品了。”周军特别强调,有些人甚至以保健品替代药物,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危及生命。
雷区二:拿保健品当饭吃
本文开头提到的女子,早就已经开始把产品当“饭”吃了,据其丈夫说,她每天早上16粒胶囊,一大一小两包固体饮料,“她说这是她的早餐。”周军表示,一些消费者听信广告宣传,把保健品当饭吃,认为服用了多种维生素就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钙片就可以不喝牛奶豆浆……这些想法非常荒唐。
其实任何正规医院的医生或者营养专家都会告诉你,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日常的饮食。任何营养品都不可能代替日常的食物为我们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在正常情况下,只要您科学合理搭配食物,吃得适量,吃得均衡,就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雷区三:多多益善 “营养”过头
林女士平时特别注意保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品天天不断,每天总要吃上几种。在去年年底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她竟然查出肝功能异常,医生确诊她患了药物性肝损害。
周军说,有些人觉得年纪大了,应该补补身体。于是亲朋好友送,自己买,保健品越吃越多,结果造成过量服用,不但增加胃肠负担,还会引发毒性反应。“例如我们常见的人参,肯定是好东西,但并非什么体质的人都能吃。吃得不对的话,会引起发热、上火、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对于长期酗酒的人,可能酒精已经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这时如果服用深海鱼油,就可能使肝功能受损。”
雷区四:撇开医生胡乱买
有些人听别人介绍什么买什么,还有人自己给自己开方,觉得自己需要什么就买什么。周军说,实际上,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都有一个最高承受值,一旦过量,就会导致总体比例的失衡。老年人更要明确自身需要调补的脏腑和部位,人体有五脏六腑,一般调补宜以五脏为主,主要应根据各脏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补。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首先搞清楚自己缺什么,再确定补什么,怎么补,吃多少合适。
例如,蛋白粉适用于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或晚期癌症患者,如果消化功能不错,能吃豆制品、肉蛋类食物,就没有必要花这个冤枉钱。服用保健品不仅应因人而异,还要因病、因时、因地而异。盲目滋补无益且有害。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病患者,就不宜服用鹿茸类补品,否则会导致头晕、目赤、吐血、尿血;又如腹泻者如果服用六味地黄丸,只能是雪上加霜。
雷区五:透支身体多吃补品
有人认为多吃保健食品,多补充营养,就算身体透支也能补回来。周军表示,其实“补”字,在中医理论中的解释并非是补药也非是补品,而是一种概念,就是固摄。就是将自身的精气神与气血能量固摄住,保持动力,保存自身现有的能量和实力,不无谓的失散。
比如说你是个先天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只要固攝方法得当,保存自身的现有的能量,帮助自己平衡阴阳,疏导血脉,就是补就是养,你的身体不一定就很不好。而一个身体先天很好,很壮实的人,饮食不节、夜夜笙歌,淫欲无度,每天都吃补品补药,就像服用兴奋剂一样,其实他自身的机体已经难以平衡阴阳,也无法固摄能量。补养气血、固摄能量与保持动力不是说靠吃补药和补品能办得到的。
雷区六:迷信高科技药到病除
潘长江爆料说,今年春晚小品表演用的床垫,是葛优受骗花1万2买的,据说是可以防治失眠脱发,然而事实在那明摆着,葛优并没有长出头发。其实这还真不只是一个笑话,我们周围被类似打着高科技牌子的保健品忽悠的并不在少数。
“打着免费体验的名头,只针对老年人, 各种高科技噱头,什么高频,红外线,电疗……这些都需要我们多长个心眼。”周军说,现在市场上各种打着“高科技”牌子的保健品,在一茬接一茬往外冒,将普通保健品吹嘘为能治疗癌症、高血压、糖尿病、风湿骨痛等痼疾的特效药,给所谓的神药贴上“高科技产品”“获得国家专利”等标签,声称能够药到病除,“根治高血压、糖尿病”。其实没有一种药能根治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些慢性病是不可逆的。周军表示,很多人把“年轻的科学”与“古老的传统”相对比,认为科学“太年轻”不值得相信,但是,当骗子们把高科技贴上古老的“养生”标签,吹嘘立竿见影的“神奇功效”时,很多人又立刻轻信了。
【免疫力是最有效的保健品】
良好的自身免疫力是最有效的保健品。周军表示,免疫力可以帮助你增强自身的防御机制,抵抗外界的细菌和病毒。因此,提高自身免疫力就是最好的保健。
免疫力下降有征兆
压力大、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原因,都会使我们的抵抗力不断下降。“有的人只要身边有人感冒,自己就会被传染,这其实就是因为免疫力下降导致的。”周军说,其实身体免疫力下降都是有征兆的。
比如,肠胃娇气。腹泻主要是一些细菌导致的,但是有的人非常容易腹泻,只是在外面吃了一顿饭就发生了腹泻情况,身体没有任何的抵抗功能,这是明显的免疫力下降的征兆。还有经常感冒。有的人反反复复不断的感冒,这就表示你的免疫力在下降了。再有,身上划个口子对于经常干活的人来说是比较正常的,但是有的人只是被小小的划伤了,伤口还一直不痊愈,这也要小心免疫力下降。
良好睡眠提高免疫力
周军介绍,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可通过多种方法增强免疫力。
周军说,睡眠与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良好的睡眠可使体内的两种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睡眠时人体会产生一种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的细菌和病毒消灭。
通过运动增强免疫力
适量的锻炼能促进人体的内循环和内分泌,促进人体脏器机能的提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周军表示,像耐力练习、舞蹈、太极拳、气功、健身操等都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慢跑是最简单而又最受人喜爱的健身锻炼方法,但慢跑要注意时间和速度,一般在30分钟左右,每分钟的速度以150米为宜。周军特别强调,在锻炼时一定要注意适度、持续和循序渐进,避免锻炼间隔太长或强度太大,在人体过度疲劳、休息不足时不应强迫锻炼,否则会没有效果或免疫力不升反降。
周军说,运动能有效地预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还能改善大脑的机能,促使达到深睡眠,提高学习、工作的用脑效率,缩短反应的潜伏期,促进思维敏捷,增强人体对快节奏生活的应变能力和耐受能力。
【小贴士】
找回免疫力的“一字诀”
★每天1碗杂粮粥
★每天1份红肉
★每天1份菌类
★每天1杯酸奶
★每天1种高维C水果
★每天1次晒太阳
★每天1次白日梦
★每天1次开怀大笑
★每天1次运动
【科学保健顺天时】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周军介绍说,中医的养生之道,讲究天人合一。怎么合?人要顺从大自然的规律行事养生,如人体阴阳盛衰的变化、气血运行、脉象的波动,无不与四时季节气候密切相关。
适应自然,避免外邪
所谓适应自然,即是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就是春养生气,夏養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所谓避免外邪,即《黄帝内经》所说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吕氏春秋·尽数》中说:“毕数之务,在乎去害。……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久雨)、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
周军解释说,自然界的四时六气是人类生、长、衰、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要经常保养精神,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抵御外邪,保持或恢复健康。古人根据四时六气,对养生康复提出“七防”,即“一年之内,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因暑而致感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
暑天保健谨防意外
仲夏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盛的时节。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仲夏时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三高,即:(1)中暑发病高,(2)脑中风发病高,(3)冠心病事件发病高。
周军说,热天出汗多,一身微汗失水可达三百毫升至五百毫升,一身中汗可达一千毫升以上,如不及时补充水分或淡盐水(盐浓度百分之零点三),会导致血液浓缩,血黏度上升,并可使血压稍稍下降。因而老人充足饮水对预防心脑血管意外极为重要。晨起一杯水,睡前一杯水应作为保健常规。
此外,每天八小时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少油腻,易消化,都是夏日健康的保证。
风天保健保护呼吸道
大风天时空气对流加快,会使皮肤水分散失加快,对皮肤造成直接的损伤。同时,扬沙中的飘尘容易随呼吸进入人体肺脏,尤其是直径在5微米以下的飘尘能进入支气管和肺的深部,使各种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甚至癌症的发病率升高。
因此,在大风天气,首先要尽量避免在沙尘中进行户外活动,外出活动或工作时尽可能选择浮尘较轻的时段,并在外出时戴口罩,这样可以相应减少浮尘的吸入量;其次,要关好居室或工作场所的门窗,避免浮尘进入室内;再次,注意饮食调理,多喝水,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清除肺部污染物作用的食物,最值得推荐的当属猪血。
雨天保健注意防病
空气湿度大,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繁殖与传播。潮湿的环境还会引起人体血管压力加大和呼吸不畅而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
当空气湿度过大时,附着在皮肤表面的病菌会大量繁殖,稍不注意皮肤清洁就会产生皮肤病。高湿、阴雨天气还会对人的精神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在雨天应加强锻炼,增加营养,注意生活卫生,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如果环境湿度过大,一些对湿度比较敏感的患者,可考虑安装除湿机,降低空气湿度。一旦出现情绪障碍,要积极进行调节,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要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