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农村景观绿化多样性的途径

2019-07-08 05:17王利虎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王利虎

摘 要:随着城乡结合发展的大力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新农村景观绿化作为改造建设的核心内容,旨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然而,纵观新农村改建现状可知,景观绿化过于统一化,对地域文化与乡土人情缺乏考量。基于此,本文围绕如何优化新农村景观绿化工作展开深度探究,仅供借鉴。

关键词:城乡结合发展;新农村;景观绿化;可持续发展

导致新农村建设面貌过于刻板生硬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景观绿化工作的理性思考,机械化沿用城镇绿化模式。另外,部分农村地区对绿化工作的重视力度匮乏,也使得绿化格局存在局限性,整体效果差强人意。新农村景观绿化的宗旨是美化环境,突出民俗文化的淳朴与厚重,满足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乡镇居民的基本需求。

一、简述新农村景观的基本概念与主体设计内容

1.新农村景观的基本概念

新农村景观是指优化扩建改造范围内土地资源配置,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而形成具有特定形态与文化内涵的景观体系。而新农村景观体系的核心在于尊重生态系统平衡,突出返璞归真的环境特征。

2.新农村景观设计的主体内容

新农村景观主要由农业种植示范园区、林业保护区、畜牧业发展基地与村落房屋等构成,是一个具有动态平衡规律的小型生态系统。从宏观角度来说,新农村主体景观主要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主要体现于农业经济发展、历史文明与民俗风情等。基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水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积淀存在显著差异,使得新农村景观所突出的特征也大相径庭。

(1)人文景观的内容。新农村人文景观是指农村地区历史发展进程中所积淀的文化内涵,为满足居民物质与精神需求而形成的特定文化景观体系。从本质上来说,人文景观主要包括生产性景观与聚落性景观。这些人文景观主要包括新农村农田规划、特色农产品展示、村落分化、工业区建设等。

(2)自然景观的内容。新农村自然景观是指农村地区的原始地质风貌、气候特征、自然流域分布等自然结构的相互联系。自然景观可充分体现该地域的地理特征与物种丰富性。如该地域的森林、草原、湖泊等,其可随着四季的更替呈现出不同特征的自然景观。

二、优化新农村景观绿化的具体策略

1.保证绿化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关管理者应当秉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基本理念原则,优先选择与区域控制温湿度、土壤结构相适应的本土树种,避免盲目引入外来树种,造成区域生态系统紊乱或树木因不适宜自然环境变化大批量死亡,进而增大人力资源与经济的损耗。

另外,选择的树木要适宜区域生态环境。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污染的恶化,改善景观绿化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针对新农村景观绿化来说,首要前提是通过调节植物本身的生理生化特性、调整绿化布局等改善居住环境。如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涵养水源、维系水土平衡、保证物种多样化等。

2.构建多元化空间环境

新农村空间环境,按照空间分化与土地性质可分为诸多类型,为此,在景观绿化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类型空间环境采取特差异化的处理方式。

(1)按照土地性质,可划分为农村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两类空间环境。其中,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景观绿化集中在街道绿化、住宅绿化、宅基地绿化与公共休闲广场绿化等;非建设用地绿化主要包括村落外延区域绿化。

(2)针对建设用地的景观绿化,应当优选人工绿化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人为选择绿化树种与覆盖植被;而对于非建设用地的景观绿化,需要着重注意植物群落的演替,在保护原有树木的基础上,利用多样化的树木花卉填补绿化空隙,形成连贯性的绿化带。

(3)针对非建設用地的景观绿化,需综合考量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起到防风固沙、维系水土平衡、保证物种多样化的作用。

3.私人空间的基本概念与限定范围

私人空间是指乡镇居民自有住宅的整个空间环境,景观绿化范围主要就是庭院与住宅周边空地。公共空间是指乡镇居民共有的,供农业种植与休闲娱乐需求的活动空间环境,景观绿化范围主要包括小型健身广场、谷物晾晒区、人工生态水渠、村民委员会办公地、水产养殖池塘等。

随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农作物采摘、垂钓等旅游项目备受青睐,并逐步成为农村经济体系的支柱产业。

(1)庭院绿化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具有实际意义。农村庭院绿化要充分尊重区域的风俗人情与农业种植需求,保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最大化。此外,由于庭院空间属于居民自有的私人生活空间,应当给予其充分的选择权与配置权,体现民主性。

(2)当下,住宅绿化的表现形式多样化,较为常见的有树林式、花坛式、藤蔓式与竹篱式。以某村为例,几乎每一家庭院前都栽种了葡萄,其藤蔓一直延伸到建筑外围结果,既便于管理与采摘,又实现了垂直绿化。再者,另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是当地的单耳山,村落里每一位房宅前都种植行杏树,到春季,粉白色的杏花洋洋洒洒的飘落,与古朴的建筑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闻名于世的杏花村。由此可见,住宅绿化应充分保护和完善原有绿化,并尊重农户的选择迎合其个人喜好,搭配种植各类植物,达到美化乡村环境的目的。

(3)绿化公共空间的宗旨在于划分功能区。根据审美需求合理选择树木花卉的搭配方式,保证层次渐变感与色彩的协调性。另外,要针对村民委员会办公地与健身广场等公共休闲区进行垂直绿化,一方面增大空间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营造舒适惬意的氛围。总而言之,公共空间绿化应当以村落为单位,统一规划布局,集中栽种绿色植物,并根据空间特征选择植物搭配方式,进而形成有层次感的绿化格局,充分体现区域特色。

三、结语

当前,在大力开展城乡结合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升村庄绿化品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成为首要目标。新农村环境绿化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优化村落格局,平衡功能空间关系,避免盲目仿照城市绿化模式,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新农村绿化应与时俱进,突出地方文化特征与风土人情,全面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蒋爱娟,王增.发展新农村景观绿化的多样性[J].明日风尚,2017(7).

猜你喜欢
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四川新农村村落建筑空间环境现存问题分析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