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江 刘炳友 王明礼 王艳梅 张永忠
摘 要:阐明了乡土树种的优越性,并从树种选择原则,乡土树种的内涵、优势、价值等角度进行了具体的探讨,进而强调了乡土树种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土树种;树种选择;作用与价值
一、树种选择的原则
选择造林树种时,首先应考虑国民经济建设对造林树种的要求,同时还必须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只有在造林时正确选择造林树种,再加上一些其它必要措施,特别是实现了造林树种最优化,才能使造林获得成功。
1.符合民意。根据市场定位,了解要开拓的市场及人们的需求,应当与人们所期望的相吻合。
2.力求经济。新物种、新品种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品种的引进也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这是实现林种、树种结构调整的基础。
3.尊重科学。力求做到品种纯正、适地适树。同时,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考虑以下主要环境因子
(1)树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气候条件是树种分布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每一树种在自然界中,都有适生的气候区域即自然分布区。通常各树种自然分布的中心是该树种生长最适宜的地区,无论在生长量、材质、干形、抗性、繁殖能力、寿命等方面都比较良好,而且对土壤的适应性也较强。影响树木生长最主要的因子是气温和雨量,此外,日照、空气温度、风等因子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南方的杉木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而北方的樟子松则具有耐寒的特性;马尾松、落叶松较喜光,为阳性树种,而云杉、冷杉较耐荫,为荫性树种。
(2)树种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在土壤条件中,影响树种选择的主要是水分、养分、酸碱度等。大多数树种在土壤水分中等湿润程度时生长最好。从土壤肥力来看,大多数树种喜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只是耐瘠薄的程度不同,各树种对酸碱度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树种适宜在微酸性及中性的土壤上生长。大部分树种抗盐能力较弱,对盐碱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
(3)树种对地形条件的要求。在同一气候区内,选择树种时还应注意地形条件。因为其对局部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有明显的影响,如山区和平原,高山和低山,阳坡和阴坡,迎风和背风面等都有所不同。一般高山比低山和平原温度低、风大、雨大、湿度大。阴坡比阳坡日照时间短、温度低、土壤湿润。平地则比山地暖和,而洼地易积水和起碱,因此应按照不同地形条件选择造林树种。
二、乡土树种的含义
所谓乡土树种,是指本地天然分布树种或者已引进多年且在当地一直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由于分布区气候、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不同,特别是长期的有性繁殖、基因的分离与重组,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理变异生物群体,正因为如此,在生态建设中有许多优良乡土树种的品种和品系可供我们选择使用。
我国乡土树种资源极为丰富,各地都不乏材质好、经济价值高的乡土树种。在东北地区天然分布的乡土树种除了红松、樟子松、落叶松、云冷杉、赤松、水曲柳、核桃楸、黄菠萝、椴树、桦树、槭树、栎类、杨树、柳树、榆树等乔木树种外,还有一些抗逆性强、生长良好、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性的灌木树种,如黄刺梅、黄蔷薇、刺五加、丁香、越桔、榛子、绣线菊、珍珠梅、沙棘、胡枝子、卫茅、忍冬、毛樱桃、葡萄、猕猴桃等。优良乡土树种在我国的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发展,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和优化,“四旁”绿化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乡土树种的优势
1.乡土树种是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对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应性最强,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造林绿化比较容易成功。
2.乡土树种在栽植区的“知名度”较高,栽植区群众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比较了解,栽植有信心,后顾之忧少。并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栽培后管理方便,见效快。
3.乡土树种种源比较丰富,种苗基地与造林地相距较近,可做到随起随运随栽,减少了包装、贮藏等中间环节,栽植易成活、成本低,效率高。
四、乡土树种的价值
在营造生态林和经济林,进行国土绿化,确定主要造林绿化树种时,树种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乡土化的原则,尽量选择当地优良树种,合理引进一些外埠适应本地的优良树种,以达到林业生态建设的设计要求。因此要首先考虑现有的优良乡土树种是否适合作为主要树种,是否符合森林可持续经营目的。此外,要积极地引进一些外来优良树种作为次要树种,与优良乡土树种混交,营造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外来优良树种为辅的混交林。近几年来,城市绿化高潮迭起,但留心观察会发现,公园、小区、街道绿化中大多选用外来树种,各地丰富的乡土树种不能被有效地利用。在我国东北,那些生长旺盛,树姿优美,而且抗性强的云杉、美人松、樟子松、白桦等乡土树种,更具有改善生态的能力,并且因乡土树种具有地域文化内涵,能突出地方特色,最容易形成独特的城市园林风格和城市个性。因此在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应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巧妙配置。引进的外来树种要多做驯化试验,使之处于点缀和陪衬地位,以构建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
作者简介:王占江(1963-)男,中专学历,助理工程师职称,主要从事林业生产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