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济结构涵盖了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变化时就需要相匹配的人才来支撑,职业院校的教育结构中的科类和专业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未来对于职业院校的教育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职业院校要开设新的专业来满足其需要,所以这就需要职业院校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走向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拓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领域,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教育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4(a)-0134-02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1]。”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探索研究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拓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领域,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
1 职业教育模式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学历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能够发挥其自身价值、越来越被社会所广泛关注、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所认可,这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密不可分,因為它既属于学历教育的一种,同时又侧重于职业化的专业培养,输送到用工单位的都是高水平实用技能型人才,能够达到与社会零距离对接,缩短了用人单位进行岗前培训以及考核的时间,为社会经济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提升了经济效益。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普遍实行“双证”毕业,即学生达到学校的培养计划拿到毕业证的同时还要有一个国家承认的职业技能证书。但仍有职业院校对此不够重视,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上没有设立专职的部门,没有与省市职业技能鉴定主管部门建立紧密联系、建立规章制度、配备具体负责人员,与各专业之间没有建立衔接,上传下达不到位,没有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校内外资源,达到资源共享,从而建立起长效机制,导致在校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在离校前得不到有效的认可,在就业双向选择时遭遇瓶颈。因此,作为职业院校,要在学生离校前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其中包括帮助学生顺利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2 基于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职业教育模式研究
2.1 优化师资队伍,首选“双师型”教师上岗教学
经济结构涵盖了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需要教育结构中的科类和专业来进行调整和变化;产业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不断演变出新的产业部门,新产业部门需要相匹配的人才来支撑。相应的,对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要的就是师资水平。2019年初,《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从通知中,可以看出,对未来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要求将会越来越高,所以,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该专业的知识外,还要能够掌握多门或跨专业、跨领域的专业课程,同时,各专业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都要配备专家技能型教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最专业、最科学的指导。今后,职业院校在聘用新人时,将要坚决一改传统型的用人模式,不再只凭学历、只关注毕业学校层次来选人,而是要全方位考核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驾驭多门专业课的能力和课堂的控制力,学校将制定配套的考评机制,增加试用期考核内容,根据该专业的技能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同行测评、学生打分等方面。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还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3]”。这意味着,在未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将与世界接轨,将向全世界展现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的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作为职业院校,要重新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定制培养内容,提升培养人才规格。与此同时,也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提升教育教学综合素质,不断求新求变,要抓紧时间提升自己,进修专业技能,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对自己定立更高的发展目标,要全身心融入学校的发展建设中,集思广益,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献计献策。另外,学校也要为教师提升综合素质提供一切便利,在教师外出进行学历进修、专业培训、专业交流时,给予政策上、经济上的支持,从而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使之能够刻苦钻研专业技能,在专业水平上得到不断得到提升,成为全方位发展、有创新意识的新型“双师型”教师。
2.2 搭建育人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目前,职业技能鉴定已经在全国普遍开展,其作为各企事业单位在聘用、调岗、晋升职称、核定工资待遇标准时的主要参照条件,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当今职业院校是以培养专业化高技能操作能力的一线技术人员为首要任务的,在培养其专业能力的同时,同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从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依然急需大批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高技能人才。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时代的要求,更是职业院校的责任。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固然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老师的悉心教导来实现,但品德的塑造更为重要也更有难度,学校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随时随地为学生搭建育人平台。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通过多种形式展示教育内容,例如学校要组织各类社团活动,想方设法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并且通过图片、条幅、广播、讲座、座谈等形式一一展现出来。还可以通过各部门联动、紧密配合,设计各类团体活动项目,全员参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从而多角度、多方位地宣传包括传统文化、行为习惯、政策法规等在内的育人内容,使学生在丰富校园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耳濡目染地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3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提升有赖于科学、先进的教育模式,而良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必将提升职业技能鉴定的水准,作为职业院校,要把握好时代脉络,抓住机遇,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入思考职业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2015.
[2]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EB/OL].(2019-01-24)[2019-03-11].http://www.gov.cn.
[3] 周光第.高职院校职业技术鉴定工作创新模式初探[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28-129.
①作者简介:王丽(1976,11—),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