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小麦条锈病重发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浅析

2019-07-08 05:17支小明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

摘 要:小麦条锈病是陇县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陇县特殊的地理位置,致使从2002年至今发生逐年加重,平均年发病面积20万亩,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81.3%,危害损失率达10-20%,严重田达30-60%。通过对小麦条锈病进行系统定点监测。对该病的发生特点,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总结,从品种抗性、菌源基数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对影响小麦条锈病重发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原因分析;综合防治对策

小麦条锈病是陇县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陇县特殊的地理位置,致使从2002年至今逐年加重,平均年发病面积1万hm2,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81%,危害损失率达10-20%,严重田0-60%。因此做好小麦条锈病监测与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经过系统监测和防治,对我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成因浅析如下.

一、条锈病发生情况

根据陇县历年统计资料分析,自2002年以来的16年中,除20、2011、20年偏轻发生外,其余年份均为中等流行,局部大流行年份。其中2002、2004、2009、2010、2012、2014、2015、2017年为偏重发生及大流行年份。发病面积占总面积的81%以上,发生程度达到了4-5级,危害损失率达10-20%,严重田0-60%,表明了陇县是小麦条锈病是常发区和重发区。从表1中可得出,小麦条锈病偏轻发年,中等发生5年,偏重发生6年,大流行2年。

二、发生特点

1.秋苗发病重,重发区明显。由于陇县和甘肃陇东小麦条锈病越夏区接壤,秋季小麦播种后,条锈病病菌孢子随着气流从陇东越夏区传入我县,为陕西省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病最早的地区。2002年以来,每年均能查到条锈病病叶,秋苗发病始见期一般为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年平均秋苗发病面积10.4万亩,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41.4%。

2.早春始见期早。春季小麦拔节后发病部位为中上部叶,重发区域在千河流域的川塬灌区麦田,发病始见期一般月中旬前后至4月上旬。

3.春季病情发展速度快。由- 5月降水量是病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若降水时间早,降水量多,病害会迅速扩散蔓延流行,引起早春流行。一月下旬-4月上中旬为小麦条锈病病害发生扩展期;5月上旬抽穗扬花期进入流行始盛期,5月中下旬小麦灌浆期顶三叶发病,病叶率和严重度增长较快,进入流行盛期,6月初进入流行衰退期。如果秋苗发病面积较大,菌源量充足,加上春季第一场透墒雨早,4月降水量偏多,4月中旬就进入发病始盛期,流行盛期时间变长,再侵染次数多,发病程度就重,产量损失就更大。

4.二次侵染危害普遍。每年4 月下旬至5月上旬防治过的麦田,在5月中下旬调查,有二次侵染危害现象,占发生面积4%以上。而2015年二次侵染面积 11万亩,占发生面积的60.4%。

5.主栽品种均发病。目前我县主栽品种经过长期种植,使品种退化,新的生理小种成为优势种,使小麦品种抗性丧失。加之广大农民习惯种植以抗旱、抗寒、丰产为主的小偃系列小偃22、晋麦47、普冰1、宝麦系列等高感品种,种植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8%以上,而耐病品种西农822、西农189、西农928、长旱58 等品种种植面积2%,从而使小麦条锈病侵染加快,造成流行。

三、小麦条锈病重发原因分析

1.充足的外来菌源是我县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基础。研究资料表明,我县小麦条锈病菌源来自甘肃省平凉市,这些区域为我国条锈病越冬、越夏区,近年越夏菌源及秋苗条锈病发病菌源连年创新高,这为我县小麦秋苗发病提供了充足的外来菌源。致使我县连年秋苗发病程度重,始见期偏早,病点率较高,如2016年11月17日在温水镇闫家湾村、坪头村共调查了9块田,其中8块田查到发病中心和单片病叶,平均病点率88.8%。发病范围广,2011-2016年均在全县10镇均可查到发病病叶,越冬菌源量均高于常年同期水平。春季发病早,菌源量大。

2.小麦条锈病新的致病生理小种和品种抗病性。小麦条锈病新的致病生理小种的出现和我市小麦主栽品种对条锈病丧失抗病性是病害连年流行的内因。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近年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系统监测结果,条锈菌新的强致病小种条2(hybrid46类和水源类型4)取代了条1,成为致病绝对优势菌系,致使全省大部分主栽品种丧失了抗病性,我县小麦主栽品种小偃22、小偃54、晋麦47、普冰1、宝麦系等均中感-高感小麦条锈病,从而造成小麦条锈病大面积连年流行。

3.气候条件适宜。暖冬、春季透墒雨早-5月降雨次数多、降雨量适宜等有利的气象条件是病害流行的外因。2002-2017年系统监测,冬季气温均偏高0.4-1.8℃,有利于病菌初侵染。

(1)春季降雨量多少是影响条锈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春季第一场>20mm透墒雨出现早,决定病害流行早晚,4-5月上中旬降雨决定着病害流行的程度。2002-2017年,除2005、2007、2009、2016年外,透墒雨均出现在条锈病发生扩展的关键时期,且5月上中旬降雨量均偏多,此时正值小麦灌浆期,田间湿度大,叶片持露时间长,极有利于条锈病病菌孢子的侵入、繁殖、扩散,造成近年我县小麦条锈病4月下旬进入流行始盛期,5月上中旬进入流行盛期。

(2)春季阴雨大风相间利于传播。通过2012-2016年系统监测,每年条锈病发生、扩展蔓延的关键时期4月中旬开始至5月中旬,均有降雨、降温、大风或扬沙天气。2012年4月下旬降雨量19.9 mm较历年增多6.1 mm, 4月29-5月4日降雨16.2mm,降雨日6日,5月10-12日降雨24.6mm,降雨日,并伴隨大风天气,雨日多,分布均衡,对条锈病的流行创造性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全县麦田条锈病病田率、病叶率迅速上升,个别麦田小麦整株叶片发黄和成片发黄,以防麦田出现二次侵染。

4.人为因素影响。90年代以来,小麦条锈病在我县10余年发生轻,人们普遍对小麦条锈病防治掉以轻心,加之小麦产值低,农民防治积极性降低,导致2002年病害偏重流行时防治不力,损失较重。经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植保技术部门的正确指导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特别2012年以来,由于实施“一喷三防”等项目,防治用药发放到农户手中,促进了小麦条锈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四、综合防治对策

1.各级政府要重视,加大防治投入力度。小麦条锈病防治应纳入到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范畴,在加大组织、发动和督导工作力度的同时,对防治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建立我县小麦条锈病预警控制体系,列支专项防治经费, 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统防专业队的装备、技术优势,为全县开展大面积统一防治提供有力保证。

2.加快抗锈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利用抗病品种防治小麦条锈病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在全县小麦品种种植上大力压缩高感品种小偃系尤其是小偃22的种植面积,积极推广郑西农822、西农979、西农928等具有慢锈性、耐锈性品种,同时提倡种植品种抗性多元化,避免种植品种单一化,延缓小麥品种抗性。

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与小麦条锈病越夏区甘肃天水、平凉地区毗邻的温水镇、固关镇、新集川镇等区域,压缩小麦种植面积,建立隔离区,减少越冬区菌源寄主,切断条锈病秋苗期由西向东传播的初侵染源。积极推广合理施肥,适量播种,合理轮作等农业措施,增强小麦植株抗病能力,抑制病菌侵入。 适当推迟播期,减少“桥梁田”面积,减轻冬前发病基数,有效控制秋苗发病程度,缓解春季防治压力。川塬麦区在9月末-10月10日,山区9月16日-9月25日适期晚播,可延缓、减轻小麦秋苗感病。

4.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结合病情监测情况,制定条病防治预案和技术方案,提早做好病害的各项应急防治准备工作。在条锈病防治中各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介, 多形式、多途径、全方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采取召开防治现场会、制作病虫电视预报、印发资料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技术入户率。

5.化学药剂防治。要坚持“冬前和早春挑治,推行春季大面积化学防治”的防治策略。(1)大力推广秋播期小麦三唑酮、戊唑醇等药剂拌种,减轻秋苗发病,减少越冬菌源量,推迟早春病害发生期。小麦播前,按种子量的0.02%(有效成分)用粉锈宁进行拌种。药剂拌种可有效减轻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病,减少本县越冬菌源,且春季发病始见期推迟10-15天,可有效起到防病保产作用。 (2)加强监测,准确掌握防治适期。采取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准确掌握病情动态,及时发布预报。采取打点保面,治川保塬,提早防治的原则。做到年前和早春及时挑治发病中心及单片病叶;4月上中旬开展提早普防,当大田病叶率达0. 5%-1%时,667m2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100g,4月下旬至5月上旬普防第二次、严重田再补防一次,可有效控制条锈病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支小明,刘宝菊 等,陕西省陇县2012年小麦条锈病重发原因及防控措施[J],《陕西农业科学》 20,05,127-129.

[2]陈万权,康振生,马占鸿等,.中国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学》,20,46(20),4254-4262.

[3]杨作民,解超杰,孙其信. 后条中32号时期我国小麦条锈病抗源之现状[J]. 作物学报,2003,29(2):161-168.

作者简介:支小明(1979-)女,生于,现在陇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工作,农艺师。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
沿海中部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绿色统防技术集成
直播水稻田恶性杂草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
深两优865水稻高产栽培中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近年来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苹果炭疽叶枯病在芮城县的发生特点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