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提高小学品德活动教学的实效性这一立足点出发,就目标导航、回归生活、立足生本和妥善调控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对提高品德课活动教学实效性的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目标;生活;生本
一、 目标导航——让活动定位更“准确”
品德教学课堂设计活动时,要预设好教学目标。曾经听到一位教师执教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做学习的有心人》一课,创设的体验活动丰富至极:上课伊始,执教教师用“小魔术,变变变”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本课的主题:做有心人。这位教师是这样展开教学的:“小朋友们我有一个很厉害的绝活儿。你们猜是什么?想看老师变魔术吗?现在你的眼睛就是照相机、摄像机,请你把它的形象印入你的脑海。”总结:许多同学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细心观察,是个“有心人”。
一般的常态课,教师可能会与学生聊“昨天老师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学校操场有几个跑道”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来揭示“有心人”这个主题,而上述活动看似教师发挥了创新意识,活动形式新颖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但实际教学表明,这个活动花时多,从引入到揭题,用了四五分钟,效果也不见得比常态课聊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得更有实效。
二、回归生活——让学生学习更“灵动”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要回归学生生活,凸显生活气息。以下是笔者执教一年级上册《麻烦事,我不怕》这一课时,在活动选择与创设上的切身体会:笔者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了心情小调查:你在校园生活中遇到了哪些麻烦事?请把其中一件事画成心情日记。师:你的心情日记中画了什么?生:老师,我一开始不会跳绳,觉得真麻烦!师:跳绳不会跳, 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我心里很难受。师:那后来学会跳绳了吗?生:学会了!师:真棒!小朋友们,老师看了大家的心情日记,很多事都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麻烦,我们把这样的事叫作麻烦事。但是遇到了麻烦事,解决麻烦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来最快解决麻烦。
活动中交流的话题完全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通过组织学生辨析麻烦,交流解决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体验活动中。
三、立足生本——让活动参与更“有效”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品德课的教学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力求人人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价值。还以《麻烦事,我不怕》的教学为例,当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道德认识后,教师再以“亮亮”这一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师:孩子们,我们的铅笔为什么会找不到呢?是落在家里了。还是掉在地上找不到了。或者不知道铅笔到哪儿去了。如果你是丢铅笔的主人,以后该怎么办?请每个组选一个原因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预设的原因进行分析,让学生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原因展开小组讨论,再指导学生动手动脑体验使用“名字贴”,学生用“贴名字贴”的方法在解决亮亮麻烦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学会了解决麻烦事。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学生原来生活的积淀,有效设计活动,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四、妥善调控——让活动教学更“有序”
1.温馨提示明规则
活動开展前,教师只有细心地将活动规则和程序通过“温馨提示”等形式告知每一个活动参与者,才能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
2.合作分工明任务
教学中对于较为复杂的实践活动,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各自的分工以及活动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总之,把活动作为实现品德教学目标的具体手段,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须。在活动前,教师要学会淡定,只有教师对丰富的活动形式进行有效设计,才能保证教学有条不紊,从而品德课活动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杨久诠,李铁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何碧云.观照儿童立场的品德课教学探微[J].中小学德育,2017(5):39-41.
作者简介:王亚宏(1977—),男,浙江奉化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