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具有对技艺进行创造、专注和追求卓越的特点。高技术人才一直是社会急切的需求且呈现扩大化趋势,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慢慢地被各高职院校定为艺术设计教育追求的目标。“工匠精神”需要在高职中凭借着一定的模式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以实现其传承目的,这对学生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对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发展意义非凡。该文希望在对“工匠精神”产生的背景和内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充分理解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人才教育赋予的时代要求,并在3个方面阐述了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中培养“工匠精神”人才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室内设计 工匠精神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4(b)-0191-02
1 “工匠精神”的背景与内涵
1.1 “工匠精神”的国内状况
造物文化在我国有着长远的发展历史,悠久的工匠文化,众多的传承载体。《庄子》对此的阐述是,梓庆用木头刻成鐻,看到的人都惊叹他的技艺如鬼神一般。鲁侯见到了就问梓庆有什么技巧。梓庆回答说:自己只是一个工匠,没什么技巧,只是有一点,在刻的时候不敢乱耗气力,需要静心。斋戒3天,丢掉了庆贺、受赏和获得高位厚禄思想;斋戒5天,抛弃了沽名钓誉的念头;斋戒7天,全部忘记了身外之物。到了这样的时候,公家与朝廷已经不在眼中了。全身心地投入浑然忘了外界的一切。又进入山林中实地观察,找寻适合做鐻的形干。心中对鐻的形态做好了规划,就开始制造。不这样就不停止,我用木工的本性和木器的本形结合,所以做出的器物让鬼神都惊讶,这就是原因。梓庆这个生活在古代的人,在制作鐻的过程中丢弃外界的一切干扰,选材时选择最适合鐻的木材的外形体态,巧妙地融合了人的本性与木料的自然本质,不断地打磨修改,和谐地统一了天时地利与人和,制成的器物巧夺天工,“见者惊犹鬼神”。今天的艺术设计里的研究、调研和反复的修改和梓庆相似,这也是最好的“工匠精神”的诠释。
1.2 “工匠精神”的国外发展
在日本,江户时代的匠人常常具备了对技艺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作品的成败作为自己的荣辱。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就流通于市面,那么制作这个作品的匠人将视其为自己的奇耻大辱。日本的设计也就是因为日本匠人强烈的自尊与敬业,在世界上获得认可。“匠人”文化长年累月下来,所有日本人都受到了这种专一态度与敬业精神的熏染,更将其发扬光大,于是日本设计文化呈现出小巧精致的特点。欧洲和日本同样对“工匠精神”的传承非常注重。比如瑞士,举世闻名的是其钟表,并因此成为世界钟表之都,这也是制表匠人在产品上追求质量的精益求精的体现。无论是产品的哪一道工序甚至是一个零件,他们都用心严谨,力求每块手表完美无憾,将精致的打磨雕刻产品进入市场。至始至终,瑞士制表匠人将“工匠精神”里的一丝不苟和专注执着的理念贯穿在工作中。
2 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
《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年度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中,对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提出具体要求,具体实施方式是加强优化项目设置、省级统筹、开展绩效评价和完善体系建设。《通知》中的第二点对下面内容做出了重点强调:各地要分层分类开展培训,主要对象是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青年教师,培训模式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采用网络自主化研修和集中脱产学习相结合;培训课程体现模块化特点,培训中把工匠精神、师德素养、信息技术和“双创”教育等作为必修内容列入。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工匠的精神培养加以重视,要在教学中体现教育价值和深远意义。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时,对专业化的课程体系的设计应当合理科学,将工匠精神渗透在办学思想中,在校园中营造具有职业工匠的文化氛围。进行专业课教学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原理采用润物无声的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创造力时采用课题设计和实践任务的形式。当然了,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纳入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学习职业工匠的自觉性。
3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3.1 开阔视野,提升修养
现实需求产生了设计思维,知识储备的丰沛是设计人才的基本素养,知识的构成有工程学、美学、管理学和力学等。不同的人,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与文化修养也不同,对设计者来讲,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和文化感悟能力是必备的知识储备。教师需要竭尽所能地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们的视野拓宽,采用新媒体等诸多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展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任务导向和项目驱动等;可以在教学时把课堂挪到社会实践中,组织学生对既有的设计空间进行探讨、分析,从中点出学生的设计欠缺之处,使得学生能够在集思广益中实现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增长知识、丰富眼界。此外,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选好社团、参加各种选修课,在开展活动中实现学生丰富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拓宽眼界。学校能够在专业范围内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体验、考察和学术研讨中获得经验的积累,并在活动中增强团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3.2 加强实践,提高能力
职业能力与创造力是能力的两个方面的内涵。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来讲创造能力使他们接受教育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其实是实用性和独创性。但也要注意创造力不能够受到知识的负面作用。创造力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以教学和终身实践为通道,能力是在培养中慢慢形成的。设计工作中的职业能力是指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制作能力,这些能力的完善是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来实现的。室内设计教学实践中,训练项目设计时最要不得的是“纸上空谈”,设计效果也不需要完美无缺。从教师角度来看,需要多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观摩,无论是基础工程还是饰面工程,無论是家居空间还是公共空间,都应当使学生对工程过程以及工艺有亲身的体验和客观直接的感悟,设计出的项目可以与实际相符合。
3.3 结合市场,联合培养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需要与市场相适应,校企产学研三者共同发展。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以及提升是高职教学中实践操作教学的终极目标。然而事实上,多数高职院校的设计创意和技术执行能力与本行业需求、市场需求相差甚远,其专业教育模式更是落后。市场是高职教育的指挥棒,也是教学效果的检验。所以,我国高职教育对如何联合办学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着,期望通过市场与办学的联合,提升学生的岗位认知度,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打造力度,加深学生的工匠精神理解度。对校企合作人才的衔接培养是市场联合办学重要通道,企业一线设计师对某些专业课程现场讲授,帮助学生对企业及该行业未来的规划及趋势加深了解,并且以市场一线的设计师的实践经验来补充。高职学生在校外实习可以加快学生接轨企业岗位的速度。
4 结语
我国的“工匠精神”有着久远的传承、深厚的根底,它承载的重点是技能与技艺,并作为具有5000年的中华工匠文化的传承基石。这些年来,政府部门对国家的未来取向定位为创新型。这表明探求“工匠精神”又一次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新的政策要求对我国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而言,需要依据本专业的事情和发展特征,对专业人才加强“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的的教育,从而在高职院校建设出一种敬业且坚守“工匠精神”的艺术设计人才,在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过程中发挥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丹丹.工匠精神与高职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145.
[1] 毛建国.互联网时代仍需要“工匠精神”[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5(7):1.
①作者简介:李芳(1984—),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