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
6月23日,苏宁易购(002024.SZ)宣布斥资48亿元购入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此前,早在2018年1月,家乐福宣布,腾讯、永辉超市(601933.SH)、家乐福中国达成潜在投资意向,同时家乐福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6月24日,永辉超市公告表示,终止此前宣布的对家乐福的投资意向谈判。一场收购大幕,以苏宁易购“抱得美人归”而告终。
为什么会是苏宁易购接手?为什么永辉超市放弃?这其实涉及各方对传统零售和新零售的定位。
1995年第一家家乐福大卖场在中国开业,到现在已经24年,按理说家乐福应该已经完全适应了中国的商业环境。但是,近年来它却一直“水土不服”。
中国的零售行业竞争激烈,本土零售企业成长迅速,跨国巨头在经营过程中一个错误的决策就有可能被竞争对手压制。家乐福中国需要外方做决策,决策链条相对过长,导致了无法适应越来越快速的市场竞争,这也是不得不出售大部分股权的原因。
为什么接盘的会是苏宁易购?
其实苏宁易购是中国零售行业的一个异类,公司更擅长于资本运作而非零售经营。其近十年的年报显示,虽然净利润不断增加,但公司不少年份的扣非净利润为亏损,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出售资产、子公司股权甚至阿里巴巴的股票等方式。
苏宁易购曾经收购红孩子、PPTV等公司,但这些公司的经营都没有得到改善,最终苏宁易购通过资本运作转手卖给关联方,换一笔非经常性损益增厚利润了事。
所以,家乐福和苏宁易购的合作,更多的可能是资本层面的价值,在经营方面难有太大的突破。家乐福中国亏损不亏损也不重要,只要能卖个好价钱就可以了。
而腾讯和永辉超市放弃,是因为缺钱吗?恐怕不是。曾经喧嚣一时的新零售遇到了困境,才是问题的本质。
以永辉超市为例,4月25日,公司发布2018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705.17亿元,同比增长20.35%,实现归母净利润14.80亿元,同比减少18.52%。据年报披露,2018年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员工股权激励费用6.64亿元和云创板块的亏损。
“云创”就是传说中的新零售业务板块,包含永辉生活店、超级物种、APP永辉到家等业务,曾先后获得今日资本、腾讯、创新工场等多方投资。其中,永辉生活主打社区生鲜便利店,超级物种则是“零售+餐饮”的融合业态,对标盒马鲜生。
2018年年报显示,永辉云创2018年度营收21.46亿元,同比增长283%,但亏损仍在扩大,达到了9.45亿元。
对近年来全年净利润维持在约10亿元的永辉超市来说,云创板块的亏损太大了。现阶段的唯一办法,就是拆分。
2018年12月4日, 永辉超市与永辉云创的创始人张轩宁签订协议,以3.94亿元的价格转让云创2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永辉云创创始人张轩宁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9.6%。自此,永辉云创及其控股子公司将不再纳入永辉超市的并表范围。剥离云创板块的永辉超市,在2019年一季度实现了10.28亿元的净利润。
不仅仅是永辉超市,阿里投资的三江购物(601116.SH)也遇到了增长瓶颈,公司2018年业绩较上年同期增幅微乎其微。同样的,公司也剥离了新零售概念的盒马鲜生。
回看这几年,新零售为传统的零售行业带来了什么?
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的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一时间,新零售概念炙手可热。
阿里和腾讯分别投资了大量的零售企业,然而几年过去了,这些企业的新零售业务开展得如何?
除了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三江购物和永辉超市的核心业务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各大连锁超市刷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客户多了。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1751.92亿笔,金额2539.70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570.13亿笔,金额2126.3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6%和2.47%;移动支付业务605.31亿笔,金额277.3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9%和36.69%;电话支付业务1.58亿笔,金额7.68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99%和12.54%。
线下移动支付已经是数百万亿的市场,牢牢把持这个市场的,只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接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商家,要对每笔移动支付业务支付千分之三左右的手续费(个别可以谈到千分之二点五,极个别行业更低一点),也就是说,只要发生了营业业务,就要给两大移动支付巨头缴纳“过路费”。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新零售,实际上就是新支付。支付手段越方便快捷,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收益就越大。
所以,阿里和腾讯在一些很难理解的领域疯狂撒钱: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是为了优先培养白领们的移动支付习惯;看似压根不可能盈利的ofo和摩拜,则是从校园开始培育支付习惯;美团和饿了么的拼杀,亦是在“民以食为天”的领域深度培育支付习惯……
而阿里和腾讯之所以并购零售企業进行新零售改造,很大可能是通过覆盖用户群体较大的连锁超市,来获取更多的移动支付市场空间。
从事零售的公司,近几年业务本质并没有任何变化。
永辉超市2018年的营收主要由服装、食品用品和生鲜及加工构成。其中生鲜及加工的毛利率为14.86%,食品用品为19.23%。在零售行业,这样的毛利率相对较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依旧是生鲜的冷链运输,从2017年被腾讯注资以来,并未发生任何变化。
三江购物2018年的营收构成则是:日用百货、生鲜、食品和针纺,其中生鲜和食品占据了绝大部分。
另一家傍上腾讯的零售企业——海澜之家(600398.SH),2018年公司的营收结构未发生变化,实现收入190.90亿元,仅增加4.89%;归母净利34.55亿元,增加3.78%,而扣非净利润32.68亿元,下降了0.63%。
从阿里和腾讯两巨头投资的零售企业来看,新零售概念已经接近三年,依然没有给这些零售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负担。
以永辉超市为例,从年报数据看,2018年,其净利润有所下滑,下降比例18%左右。
但是实际上,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大幅美化了利润,和上年同期相比,公司的扣非净利润比腰斩还要多。
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包括以下幾部分,一是投资收益,2018年,公司投资收益超过5.48亿元,主要来自处置云创板块(1.88亿元)、持有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35亿元),以及来自于合资企业的投资收益(1.3亿元),这是公司上市以来获得投资收益最多的一年;二是政府补助,公司在2018年获得政府补助1.12亿元,同比增加37.57%;三是赔款等收入。
作为线上电商的寡头,阿里和腾讯多次尝试涉及线下业务,直到争夺上市公司中的优质零售企业,从被投资的企业来看,它们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点:公司连锁店比较多,覆盖人口动辄数以亿计;公司从事的业务以相对较高毛利的业务为主,尤其是生鲜、食品和服装;近年来,公司的扣非净利润是盈利的。
由于生鲜业务的高毛利,给了许多经营者一个错觉,认为从事生鲜领域的新零售一定是赚钱的。于是,从永辉超市的超级物种,到三江购物的盒马鲜生,再到京东的7FRESH,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然而好景不长,如今从事生鲜的新零售都遇到了盈利困境,要么开始收缩规模,要么从上市公司剥离。
虽然现在定义失败为时尚早,但盈利的困难远超预期。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对成本的控制。生鲜虽然毛利高,但是也特别容易过期。在商超模式中,生鲜可以根据用户流量进行预判,单独开店走中高端路线的时候,在实体店和外卖软件的双重挤压下,新的消费习惯并不太容易培育,用户流量就不那么稳定了,对供应链的压力也就非常大。
也正是如此,前期在资本的裹挟下盲目扩张的零售企业们,面临盈利压力的时候,不得不“断臂求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永辉超市等零售企业继续收购家乐福中国,对其产生的影响将是负面的。家乐福中国的经营范围相对广泛,和永辉超市、三江购物等公司相比,毛利低且供应链复杂,这也就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去整合供应链。对于零售企业来说,相当不划算。
因此,即便是有腾讯扶持,永辉超市也不得不放弃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从做加法到做减法,回归零售行业的商业实质,专注擅长领域的供应链,是新零售概念爆炒之后各零售企业最终的选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