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乾坤,李 柏,秦 伟,陈尚书,单志杰,王友胜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2.四川省水土保持局,四川 成都 610065)
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作用,是生态建设的关键性措施之一[1]。为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支撑、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水利部于2004年印发了《关于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通知》(办水保〔2004〕50号),在全国启动实施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创建工作。截至2018年10月,全国已授牌并正常运行的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达到132个。伴随着示范园区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很多业内人士也开展了积极探讨,并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设模式和规划理论,形成了图文并茂的成果[1-17]。在规划成果的表达中,图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信息传播更为直接有效和迅速[18-20]。因此,图件的合理制作与表达,对示范园区的高水平规划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示范园区规划制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不够健全的地方,主要体现在:①图件类型和内容不尽一致。如部分园区编制了园区地理位置图、园区地形地貌图、园区水土流失现状图等基础图件,但部分园区在申报时并未开展此类基础图件的编制工作;再如,部分园区对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分布、规格和效益等进行了深度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深度规划,而部分园区则仅在功能分区图中对相关措施进行了简单介绍,导致不同园区之间图件的内容深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②部分园区图件未能体现出科技园区中较为突出和重要的水土保持元素,导致相关图件主体不鲜明,视觉效果不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作用。③不同园区编制的图件之中往往存在较多格式上的不一致,如图例不一致、图中线条粗细长短不一致、比例尺和指北针等要素表达方式差别较大、不同功能分区设色存在较大差异等。
造成上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目前尚无统一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制图规范。《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SL 335—2014)指出了区域或流域尺度水土保持规划应包含的图件体系,《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 73.6—2015)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图件制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二者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的规划和制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无法直接应用于示范园区的规划和制图。因此,有必要在充分梳理各园区申报文本、图件并借鉴相关行业制图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图件的制图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以实现图件编制的相对统一和标准化,为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工作服务。
水利部办公厅印发的《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办水保〔2016〕223号),明确了示范园区评定计分细则。具体评定项目和评定内容见表1。文件未明确规定所需图件,但对于表1中的部分评定项目及评定内容,图形化表达往往能给人更好的视觉效果,从而起到更好的传达信息的目的。按照文件中的评定内容,根据评分细则,筛选出了涉及图件表达的评定内容,以及需要图形化表达的相关要素(表2)。从表2可以看出,评分细则中涉及图形化表达的要素相对较多,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规划的制图工作,对于科技示范园区的规划、申报和创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1 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项目与评定内容
注:按照主体功能的不同,示范园区可分为综合防治型、科学研究型、科普教育型、生态产业型和特色展示型等五大类型,评定时仅针对单个类型进行评定。
对表2中涉及制图的要素进行深入梳理和整合后,从制图规划性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科技示范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应包括如下8类图件:①园区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图;②园区地理位置图;③园区地形地貌图;④园区水土流失现状图;⑤园区功能分区图;⑥园区平面导视图;⑦各功能分区水土保持要素布局图;⑧水土保持要素典型设计效果/示意图。
表2 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细则及需图形化表达的要素
上述8类图件的具体内容和制作要求如下:
(1)园区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图主要用于表达园区所属的三级分区[21],一般可通过叠加科技园区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矢量边界、省内水土保持二级区划和三级区划边界及科技园区矢量文件,综合运用不同线形、色彩和文字标注完成制图。图件中可以对我国水土保持区划情况及园区所属三级分区通过图、表或文字等方式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以起到水土保持宣传的效果。
(2)园区地理位置图应显示园区与周边主要城镇、行政界线和典型地物(如大型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关系,建议地理位置图同时包含园区与周边主要城镇的主要交通路线和站场(如机场、铁路及车站、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等园区交通网络信息,也可单独制作园区外部交通网络图件。
(3)园区地形地貌图应根据园区地形数据编制,在图件中一般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或等高线的形式进行表达,制图时应标注园区主要水系、湖泊等元素,根据需要可适当标注居民点、交通干线、主要景点等辅助信息。可根据需要制作三维地形、坡度或坡向等图件。地形数据一般由建管部门提供,也可向测绘部门申请共享或购置,使用全站仪或无人机等进行勘测获取,建议比例尺应不低于1∶10 000。
(4)园区水土流失现状图可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2007)直接确定园区土壤侵蚀强度后制作,或根据《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规定(试行)》计算园区土壤侵蚀模数后再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2007)确定土壤侵蚀强度后制作。计算土壤侵蚀模数需要地形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等,其中气象数据可通过园区内或邻近气象站获取,一般获取日降雨量等基本气象指标;土壤数据可通过查阅所在区域地方土壤志资料、全国1∶100万土壤类型图或者在园区内采样实测的方式获取,一般获取主要土壤类型及基本理化指标等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可通过解译遥感影像或无人机影像、实地勘察勾绘等方法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可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一级分类进行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壤侵蚀强度也可根据《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SL 446—2009)、《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SL 461—2009)、《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SL 657—2014)和《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SL 665—2014)等确定,但需在图件中明确所采用的相关技术标准。建议同时制作园区治理前后或规划前后土壤侵蚀强度图件进行对比,以更好地起到宣传作用。
(5)园区功能分区是园区规划的核心,也是园区规划的难点。一般应在对园区现状条件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确定主体园区功能定位,综合考虑既有设施充分利用、不同分区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划分,通常可包含治理示范区、科普宣传区、科研监测区等基本功能分区,也可根据实际创立互动体验、观赏游憩等其他功能分区(图1、图2)。功能分区图一般应简洁清晰,能方便读者从宏观上快速高效地把握园区的整体布局。
(6)园区导视图主要起到引导客流和功能性指引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时应突出典型地物和水土保持要素,合理设计导视符号和色彩搭配,易于观众识别。
(7)各功能分区水土保持要素布局图是园区规划的重点,一般要求在覆盖园区内水土保持要素(如梯田、淤地坝、谷坊等工程措施,林草等植物措施,径流小区、气象站等试验监测设施,水土保持标识标牌等宣传设施)的同时,突出各功能区的主体定位和特色之处,以起到良好的宣传和科普效果。如桤木河园区现状南侧存在较多弃渣,主要来源于湿地公园建设时的河道疏浚和地基开挖等。为践行水土保持理念,在规划设在此基础上,建议根据各园区的实际情况,适当考虑增加遥感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水系图等图件,并根据各功能分区的实际情况,对某一项或多项水土保持要素的空间分布、规格、标识标牌等图件进行精细化设计,以更好地突出各功能区的主体定位。同时建议制图时应尽量统一图名、图例、图示等表达方式, 如土地利用、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指北针等的图例及符号表达均可参照《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规定(试行)》的要求完成。
图1 四川省崇州市桤木河科技示范园区现状
图2 四川省崇州市桤木河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分区
计时考虑对弃渣进行综合利用,建立工程弃渣治理示范,突出弃渣治理这一水土保持要素,按照桤木叶形整理堆渣,修建拦挡、排水设施并进行透水铺装等,叶脉可作为游览道路和不同类型植被的边界,恢复渣面植被,设立水土保持弃渣治理的科普宣传标牌等,打造特色景观(图3)。这样既完成了弃渣治理、宣传了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理念,又和周边景色进行了较好的融合,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8)水土保持要素典型设计效果/示意图主要针对各分区最重要的水土保持元素进行详细表达,以向受众传达水土保持宣传效果。图件制作时应尽量突出各元素的特色之处。如九寨沟科普教育区主要依托现有基础设施,开展科普互动、水保宣传等工作,因此以现状设施为基础制作了九寨沟科普教育区底图(图4),并在此图上进行水土保持要素的表达。考虑到九寨沟水土保持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的特点,在游客较为集中的区域,设计“水土保持植物展示区”这一功能分区,并对该要素进行详细的图形表达(图5),以更好地指导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
图3 四川省崇州市桤木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工程弃渣治理示范区”效果
图4 四川省九寨沟规划“科普教育区”效果
图5 四川省九寨沟规划“水土保持措施植物展示区”效果
我们在梳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制图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基础上,基于《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的相关要求,对园区规划制图需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部分规划制图实际工作,对规范化制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期望有助于全国各地实现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制图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有利于更好地推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的规划和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