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
浙江大学
【提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逐步深入,翻译协会在推动语言服务行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以中国翻译协会和美国翻译协会为案例,借用管理学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比分析并阐释二者在基本职能与社会角色方面的异同,以此深入理解、阐释翻译协会的运营方式与作用机理,以期为中国翻译协会的管理与发展带来启示。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交流的逐步深入凸显出翻译及语言服务产业的重要性,各国翻译协会应运而生,在语言服务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本地化发展以及高素质、高水平翻译人才培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穆雷、韩莹2014)。尽管业界对翻译协会的特殊作用给予了较为充分的认可,但尚未有理论对翻译协会的运作、职能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各国翻译协会表面上作用相仿,但实际在组织治理方式、具体职能及社会角色等方面差异显著,但相互可以借鉴、扬长避短。本文以成立时间较早、国际影响力较大的美国翻译协会与组织规模较大、运营活力较突出的中国翻译协会为基本案例,对比分析二者在基本职能与社会角色方面的异同,以此深入理解、阐释翻译协会的运营方式与作用机理,并为翻译协会、尤其是中国翻译协会的高效治理与发展带来启示。
作为非盈利组织的翻译协会在运作、管理等方面遵循组织管理的基本规律,其发展过程中涉及政府、委员会、理事会、会员、服务购买者、译者等诸多角色,因而可以借用企业组织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剖析翻译协会的特征和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中美两大翻译协会的概况,进而情景化引入理论分析二者在主要利益相关者构成上的异同,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对比阐释二者在基本职能与社会角色上的差异,以期贡献于翻译协会管理实践及相关理论研究。
北美的语言服务市场在全世界占比高达40%,而美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尤为突出。美国语言服务公司在北美前40排名中占据38个席位,其中13家列入行业内世界前50强。语言服务活动、尤其是翻译活动的发展与繁荣催生了大量相关的翻译协会,如美国翻译协会(American Translators Association)、美国文学翻译协会(American Literary Translators Association)、美国司法翻译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Judiciary and Translators)、美国商务翻 译协会(American Commercial Transla-tion Association)等。其中美国翻译协会(以下简称“美国译协”)是美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翻译工作者行业协会,现有个人及单位会员1万余员,下设口译分部、法律分部、文学分部、语言技术分部、阿拉伯语分部、中文分部等21个分部。美国翻译协会在诸多协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美国及世界范围内保持较高的活跃度。
与美国译协的主导地位相仿,中国翻译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译协”)是中国翻译及语言服务领域唯一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中国译协成立于1982年,隶属于中国外文局,是一个特殊的政府机构。尽管成立时间相对较晚,但发展尤为迅速,下设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文学艺术翻译委员会、社会科学翻译委员会、军事科学翻译委员会、对外传播翻译委员会、科学技术翻译委员会、外事翻译委员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翻译服务委员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口译委员会、法律翻译委员会、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研究会等分支机构。截止2018年5月,协会现有近3134名个人会员,923家会员单位。中国译协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中国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表1 两大翻译协会基本情况对比
表1对比了两大翻译协会的基本情况。其中,两大协会章程中对宗旨的表述各有侧重。美国译协的宗旨共列为12条,分为两大块,其中第一大块主要强调的是推动译者的个人发展。例如“推广传播相关知识,促进译者福祉”、“会员培训”、“提供会员与相关专业人士合作的平台”、“促进成员间的专业和社会关系”等。而中国译协的宗旨为“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语言服务行业的指导与管理,规范行业行为;开展翻译研究和交流,促进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维护翻译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开展与国内外相关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提高翻译质量、改进翻译服务、促进语言服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由此可见,中国译协侧重于推动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而美国译协则更侧重译员个人发展。这一点在两大协会的活动范围中也有所体现。
利益相关者理论根源于组织管理研究,在领域内深受认可 (Ansoff,1965;Freeman,1984;Donaldson&Preston,1995;Mitchell,Agle&Wood,1997)。Freeman(1984)从广义层次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受企业目标实现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Clarkson(1994,1995)根据利益相关者与企业联系的紧密程度将其分为主要利益相关者(Primary Stakeholders)与次要利益相关者(Secondary Stakeholders),其中前者指的是通过连续参与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群体,如股东、投资者、客户、供应商、员工等,而后者指的是以间接的方式影响企业或受企业影响的群体,如社区、媒体、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企业不能把“股东利益最大化”当作运营目标,必须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这不仅源于其社会责任,也源于各利益相关者在组织经济、社会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隐性责任及贡献(Freeman,1984)。
从定义与基本理论内涵上不难判断,利益相关者理论同样适用于翻译协会。诸多利益相关者群体在翻译协会的运作与管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翻译协会与这些群体的利益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不同群体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影响翻译协会的治理与发展。尽管翻译协会与企业运营存在差异,但其发展同样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有众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承担不同的角色,起到不同作用,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可以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翻译协会进行深入分析。现将翻译协会的利益相关者情景化界定为:能够影响翻译协会运作、管理与发展,或被上述过程影响的个人和群体,其中直接产生影响或被影响的为主要利益相关者,而间接产生影响或被影响的为次要利益相关者。
表2 两大协会利益相关者对比
如表2所示,中美两大译协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分布相似点与差异并存。两大翻译协会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均包括会员、政府、分支机构、服务购买者、服务提供者、大学院校、语言服务企业、公众等,但部分群体与两大协会的关系密切程度不同。其中,政府是中国译协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但却是美国译协的次要利益相关者。其原因不难理解:中国译协的主管部门为中国外文局,直接受政府领导并协助政府加强对语言服务行业的管理,因此政府无疑会对其产生相对直接的影响作用。而美国译协的性质为独立的专业协会,不直接受政府的领导或管理,政府只能以相对间接的方式对其产生影响作用。这是两大翻译协会在利益相关者方面最显著、最重要的差异。同时,中国译协作为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翻译协会,下设的十余个专业委员会或分支机构由译协统一领导,为主要利益相关者,而各省级翻译协会虽不隶属于中国译协,不受其管辖,在行政上受省社科联的统筹管理,但定期缴纳会费,同样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在美国,美国文学翻译协会、美国司法翻译协会、美国商务翻译协会等多个专业性更强的独立协会与美国翻译协会为平行并存关系,并不接受美国译协的直接领导或管理,为次要利益相关者。此外,中美两国译协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中都包括“理事”,但二者对理事的范围及职责界定差异显著。中国译协的理事通常由权威较高的会员受邀担任,全国理事会与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虽在规章政策上为最高权力机构,但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理事人数较多(2015年为336人),他们对协会的管理参与并不深入,往往由常务理事会及会长会议进行主要决策,秘书处及行业管理办公室贯彻执行;与此不同,美国译协的理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协会各项事宜,在构成上仅包括9名由会员选举产生的理事,其中主席、候任主席、秘书和财政主管构成执行理事会(见表1)。
翻译协会作为翻译工作者的自律性组织,在“提高社会翻译水平、维护行业声誉、提高服务者地位等方面作用突出”(黄友义、黄长奇2005:9),其职能包括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从行业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大方面对比分析中美翻译协会的基本职能。
语言服务行业、尤其是翻译业务的迅速发展对行业管理提出了挑战。行业一旦缺乏规范,极易导致市场内鱼龙混杂,语言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翻译协会作为行业性、专业性的非盈利组织,在行业发展方面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行业、专业协会,翻译协会可以从准入规范、行业标准与质量监督、职业道德等方面对语言服务行业进行有效规范(见表 3)。
表3 两大翻译协会行业规范职能对比
职业道德《中国语言服务行业道德规范》、语言服务诚信承诺单位 《操守准则与职业规范》
“行业准入是衡量一个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郭晓勇2010:35),严格的市场准入能够有效保证具备合格翻译水平的译者进入语言服务行业,从而保证翻译质量,即“职业资格认证”。会员或非会员译者均是两大协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服务质量一方面直接受到协会相关准入规范的管理与约束,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两大协会以及两国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进程。若大量不具备相关资质的从业人员进入业内,极易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危及整个行业。
中国的翻译资格认证考试包括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与语言服务能力培训与评估(LSCAT)。其中CATTI考试由国家人事部于2003年正式推出,并由中国译协大力倡导并协助其组织实施,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认证考试。自2005年之后,该考试证书是中国译协个人会员的准入门槛之一。LSCAT认证项目是中国译协自行组织的认证项目,但其实施时间较短、覆盖面不广、社会影响力还不够大。相比之下,美国译协的ATA认证考试,作为该协会会员的必要准入条件,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从设计到实施已发展得相对成熟。该认证考试从命题到评分,都强调了翻译的功能性、实用性和市场性,而不是单纯的翻译知识或外语水平考试。另外,为保证其客观公正性,ATA有严格且每年更新的评分标准IEGS和复查申辩(review and appeal)机制(肖维青 2012),因此 ATA认证考试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更加全面完善。更为重要的是,美国译协除了ATA认证考试之外,还设有再认证项目(recertification)。为保证译者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美国译协要求每一位已注册会员必须每三年提交20小时的继续学习学分,否则将会丧失会员认证身份。这一举措促使译员持续提升专业水平。中国的CATTI证书也有继续学习、培训的要求,但实际执行较差。
在职业道德方面,翻译协会通过制定职业守则来规范译者的行为,以确保从业者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从而保障行业参与者的利益。美国译协于2003年发布了《操守准则与职业规范》,以更好地约束从业者的行为。中国译协于2013年10月31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语言服务业大会上正式发布《中国语言服务行业道德规范》。尽管这类规范并非为强制性文件,“效力和约束力仍有待判定”(穆雷、韩莹2014:65),但能在较大程度上成为行业内认可的职业道德准则,从而对从业者形成约束。2017年,中国译协根据其制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全国范围内倡议开展语言服务诚信承诺活动,并公布了首批语言服务诚信承诺单位名单。这些会员单位都认同该规范并自愿签署《语言服务企业诚信经营承诺书》,反映了中国译协对语言服务提供者职业伦理的重视不断加强,有利于推动行业的规范化。
在行业标准和质量监督方面,中国译协相继推动制定了三部翻译服务领域的国家标准,以及本地化领域的相关文件《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本地化服务供应商选择规范》,而美国的《笔译质量标准指南》(Standard Guide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Translation)、《口译服务标准指南》(Standard Guide for Language Interpretation Service)均由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于2006年颁布,美国翻译协会只是协助制定并贯彻执行。从所制定行业标准的内容来看,美国的两大标准指南涵盖了服务定义、术语要求、口笔译要求、译员资质、质量规定、道德规范、服务商和客户职责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十分全面,而且提供了更为实用的解释性建议和应用方法,便于理解和操作。中国译协制定的《翻译服务规范》内容同样详尽具体,“首次以国标的形式明确了‘翻译服务'的定义及内涵,并对翻译服务方的业务接洽、业务标识、业务流程、保质期限、资料保存、顾客意见反馈、质量跟踪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规范性标准”。
当今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便是高素质翻译人才匮乏,无法满足国际交流的需要,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日益紧迫。翻译协会在人才培养方面拥有“庞大的社会资源以及行业、产业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罗慧芳 2013:77),优势明显,因而在语言服务人才、尤其是翻译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从行业培训和高校教育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表4 两大翻译协会人才培养职能对比
对作为主要利益相关者的个人会员来说,其基本的利益诉求主要是个人成就、经济收入、职业发展等。翻译协会通过为译者职业发展提供多种渠道和平台,力求满足其利益诉求。如表4所示,中美翻译协会均积极地通过行业培训、高校合作等途径推动译员发展。人才缺口。如前所述,虽然会员都是两大协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但美国译协更侧重于译者个人的发展,因此非常注重译者的培训和职业发展,在其官网提供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线上研讨会,旨在帮助译者增强专业技能,拓展专业知识,从而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同时,该协会还紧跟语言服务行业的技术发展导向,为会员设置了网上展览馆,像一个巨大的网上翻译超市,会员能够实时获取最新的翻译工具、软件、科技和书籍等,信息能够得到不断更新,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与美国译协相比,中国译协尚未充分挖掘线上培训及其他网络功能的作用,举办的培训以线下形式居多。并且,基于与政府的特殊关联,中国译协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强调将国家战略与译员发展相结合,这在中国“走出去”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表现尤为突出。近年来,中国译协组织了一系列培训班和研讨班,致力于译者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强调填补国家战略亟需的语言服务人才缺口,不仅满足了语言服务企业对不同层次翻译人才的需求,而且为长远的国家宏观战略、国际交流服务。同样与其政府关联密切相关,中国译协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注重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虽然非理事单位高等院校只是翻译协会的次要利益相关者,对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的影响作用也较为间接,但作为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储备库,译协与高校在教育方面的合作至关重要。中国译协以理事高校带动非理事高校,通过系统的高校合作深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第一线。该协会从1998年起逐步开始推出面向高校师资的语言服务、尤其是翻译相关培训,定期组织大型翻译师资培训,直接培训了约5000名高素质翻译师资,更多的高校与师生间接受益。从2010年起,中国译协和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推出了全国高等院校翻译师资培训证书课程,“中国译协组织的师资培训逐渐成为目前国内外翻译界影响力巨大、规模最大的翻译师资培训品牌”(罗慧芳2013:77)。同时,基于在翻译教育管理中的特殊地位与职权,中国译协还认证了一批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为翻译专业研究生提供了更多对口的实践机会,架起了在校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为翻译专业学生提供体验职业平台,提供翻译人才培养中的实习实践资源。在学校合作方面,美国译协无论从合作宽度或深度上都难以与中国译协媲美,但同样有所行动。该协会于2004年起推出了“校外拓展项目”,要求协会成员去自己继续教育的学校,向该校学生做有关翻译的展示,并介绍翻译职业的相关知识。这一方面为会员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则通过会员的展示讲解,使得学生对语言服务行业以及翻译这一职业有更全面、正确的认识,为翻译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此外,两大国翻译协会还举办其他活动推动翻译人才的培养。例如,中国译协每年都会举办“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和“全国口笔译大赛“等全国性的竞赛,吸引广大在校学生及青年译者参与,以此激发其对语言服务事业的热爱,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也“为促进中国翻译专业教育的进步、检验高校翻译专业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个大舞台”(罗慧芳2013:77)。美国翻译协会设立了亚历山大·戈德奖(Alexander Gode Medal)、路易斯·加兰蒂奖(The Lewis Galantière Award)等众多奖项,以此来嘉奖以及宣传个人和集体在翻译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杰出成就,鼓励青年译者、尤其是翻译专业学生向优秀典范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除推动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外,翻译协会还具有突出的社会服务功能,如服务采购指导、出版刊物、举办公益活动等(见表5)。
表5 两大翻译协会社会服务职能对比
对于两大翻译协会来说,语言服务购买者都是次要利益相关者。基于语言服务的特殊性,诸多采购者可能对服务的质量存在盲点,这可能会引发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冲突,而作为专业协会的翻译协会能为服务采购者提供指导,起到协调与沟通的作用。美国译协对此十分重视,于2008年和2011年出版了三本翻译服务购买指南:《口译服务指南小册子》、《笔译服务指南小册子》、《翻译购买指南》,对翻译工作的过程、实质、难度和专业性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使相关服务缺乏充分了解的潜在采购者可以从中得到指导与建议。同时,美国译协官网专门提供大量相关内容,以进一步指导语言服务采购者,帮助其选购高质量的语言服务。另一方面,美国译协也特别强调:服务采购者要正确认识到译者的专业性,合格的翻译服务不是任何一个懂双语的人都可以胜任的。这样能够有效加深潜在采购者对语言服务这一特殊行业的认知,从而能客观地提出要求、对服务进行合理的评估。中国译协在这方面的社会服务相对滞后,于2015年在官网发布了《如何购买翻译服务——翻译采购指南》,并于2018年出台了《翻译服务采购指南:笔译》。尽管起步较晚,但也表明其对采购指导职能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
公众虽然是两大协会的次要利益相关者,但无疑也会对译协和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语言服务行业进一步的发展,有赖于公众对翻译服务、对这一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语言服务行业树立信心,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翻译市场,以及提高译者的社会地位。为此,两大协会均出版相关刊物、举办相关活动,让非该行该业的人也能有渠道了解翻译相关的知识,同时也是协会进行自我宣传的良好平台。《中国翻译》是中国译协的会刊,从1980年正式公开出版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译界学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性的期刊,为广大师生、翻译工作者、研究者、行业管理者及翻译爱好者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同时,中国译协还自2015年起定期举办《译讲堂》大型系列公益讲座,为翻译人才和翻译爱好者搭建了沟通学习的平台。《译家之谈》人物系列访谈项目是另一项大型活动,旨在通过著名翻译家访谈宣传翻译行业的先进典型,引导更多的人了解并投身翻译事业。美国译协则定期出版《年会侧记》(The ATA Chronicle)、《专题系列研究丛书》(The ATA Scholarly Monograph Series)、《ATA 新 闻 通 讯》(ATA Newsbriefs)等一系列刊物。其中《年会侧记》作为美国译协的旗舰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翻译行业的各个重要方面,为翻译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提供了资源和实际解决方案,也让公众可以更好地了解翻译知识与翻译行业。同时,读者可在美国译协的官网上获取所有刊物的电子版本,方便查找和阅读。此外,美国译协还坚持在官网上整理公布美国翻译界的各大重要活动,使得公众能够及时获取最新活动资讯,了解翻译行业的最新动态。
从两大翻译协会的职能对比分析中不难判断,二者在行业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且,随着行业拓展与社会环境演变,其角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两大翻译协会嵌入在相似又相异的利益相关者网络中,通过网络中的互动实现行业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这些互动决定了二者角色均具有多面性与多层性,而主要及次要利益相关者构成上的异同塑造了其在社会角色上的异同。
作为专业的行业协会,行业角色是中美翻译协会共同的首要角色。从行业发展职能来看,二者均通过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及语言服务者,致力于行业的专业化、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在行业发展中扮演了协调者、推动者、规范者的行业角色。多年来,两大协会逐步制定了多项准入规范、行业标准、质量监督标准及行业道德规范,“有力地推动了翻译产业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尚亚宁2011:185)。尽管由于翻译协会的权力有限,这些都是推荐式、而非强制式标准或规范,在实际执行与贯彻中缺乏力度与有效监管机制,但依然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两大协会均努力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推动行业标准或规范的社会认可,以此加强相关的贯彻行动。例如,美国译协在行业标准上更多地考虑顺应政府政策的贯彻执行,从而促使美国语言服务行业形成了政府制定规范、译协协助贯彻的良性系统,改善政府管理功能缺失、译协无权管理的尴尬局面。而中国译协也充分认识到行业规范与标准在贯彻执行中的问题(穆雷、韩莹2014),积极地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及一线译者改善现状。
此外,两大协会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同样体现了其行业角色。二者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途径不尽相同。中国译协作为主要利益相关者的理事单位,长期与高校、企业开展合作,开办各类培训班,为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多种平台;而美国译协则依托其多年发展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举办大量线上研讨班,并在其官网提供各类不断更新的资源,使译者能够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两大翻译协会的社会职能充分体现了其社会角色,这一重要的共同角色以二者共同的社会组织性质为基础。社会组织作为弥补政府和市场不足的重要主体,通过与社会公众等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互动来促进社会、国家与行业的良性发展。两大翻译通过其社会角色对社会和公众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具体通过网站宣传、出版刊物、举办社会活动等方式促使公众对语言服务行业、翻译职业以及语言服务提供者有客观且全面的认识,从而为翻译活动的展开和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语言服务提供者与采购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特别是在译者经济收入有待提高、社会地位有待加强的情况下,两大翻译协会在普及语言服务意识、强化公众认知方面所做的努力,具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行政角色无疑是中国翻译协会与美国翻译协会在角色上最显著的差异,根源在于政府是前者至关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美国译协是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社会组织,而中国翻译协会隶属中国外文局,受到政府的直接领导与管辖,政府财政拨款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其组织性质不仅是一个行业组织,而且也是一个政府部门。中国译协的工作人员进入正式的国家事业编制,并且多位常务理事、理事为政府相关部门官员或工作人员。这便决定了,相较美国译协而言,中国译协与政府关系非常密切,不仅直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行政角色,而且在发挥行业角色、社会角色时也难以避免地带有行政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其作用的发挥。例如,在行业标准与规范制定方面,美国翻译协会作为有限,但中国译协能够借助其政府关联联合行业、政府、学界等多方力量连续颁布多项行业规范。政府不仅为译协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而且能够为其行为背书,这也是中国译协虽然起步较晚、但却获得飞跃式发展的重要原因。自1982年成立以来,中国译协便一直作为链接翻译行业、译者的特殊行政主体,通过推动语言服务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及社会需要。譬如,在制定行业规范与标准中,中国译协始终得到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并且服务于相关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译协可以借助其作为政府部门的影响力,相对容易地得到高校及行业领导企业的支持,开展大规模的人才培训项目。基于行业角色,中国译协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语言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基于社会角色,尤其是近年来,“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诸多国家的认可,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国际交流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催生了极大的语言服务需求,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语言服务人才,小语种人才缺口十分突出。对此,中国译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应的社会宣传、人才培养与行业引导工作,以服务于国家的整体需求。
与中国译协突出的行政角色不同,美国译协尽管接受语言服务相关管理部门的指导,且会为政府提供相关服务,但几乎不扮演正式的行政角色。
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客观存在要求翻译协会必须权衡、平衡多方利益诉求,有效地实现行业发展、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在行业与社会中发挥相应的角色。基于求同存异的利益相关者基础,两大翻译协会形成了异同并存的职能与角色。两大协会与政府关系的显著差异决定了其在行政角色方面的突出差异,但这并不能掩盖二者在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共通之处。相反,差异性优势的存在为两大协会的互相学习提供了契机。中国译协依托政府关系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的蓬勃发展与巨大成就,启示美国译协可以通过政府关联推动其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的更好发挥。而中国译协可以借鉴美国译协半个多世纪以来积累的专业经验与治理经验。在专业方面,美国译协将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运用到翻译人才培养中,促使译者能随时掌握最前沿的资讯和翻译技术,同时应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平台积极引导公众,使他们对语言服务采购、语言服务行业有正确的、更深入的认识。这些做法对于中国译协进一步发挥行业角色、社会角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治理方面,美国译协以相对精简的模式维持协会的稳定运作,在保持十分独立的社会组织定位同时获得持续性发展,这便启示中国译协在性质上要保持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之间的平衡,在角色上维护行业、社会与行政三大角色之间的平衡,更持续地服务于公众、行业、国家与社会。
注释:
1 数据来源:Common Sense Advisory,The Language Services Market:2016,2017
2 见美国译协官网:http://www.atanet.org/docs/p_bylaws.pdf
3 见中国译协官网:http://beta.tac-online.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92&id=482
4 见中国译协官网:http://beta.tac-online.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95&id=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