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的体育教学目的观

2019-07-05 15:03过旭健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学目的体育教学

过旭健

摘  要:体育教学目的是体育课程改革中要明确的最基本问题。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应具有基础性、主体性、综合性和时代性。新时代的体育教学,要立足学生当前生活需求并面向学生未來长远发展的需要,教学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超越学科知识传授的学科价值内涵培育,也是现阶段学校体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  教学目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b)-0154-0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体育学科学习的结果角度来回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就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构建正确的体育教学目的观,对现阶段通过体育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体育教学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1  体育教学目的具有基础性

1.1 教育规范的基础性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针对基础教育领域提出的,所以从产生根源上便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它必须是普通学生都能获得的,是未来学生生活与发展所必须的。为了达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对体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规范,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规范教育方向、模块课程设置、单元教学计划以及规范体育教师行为和课堂教学管理等。这些教育的规范性从学校角度出发,是为了人才培养需要而服务的;从社会角度出发是为了社会良好发展而服务的;从个人角度出发则是为了获得未来的更好发展而服务的。这是任何一个学科进行教育活动都必须进行的规范管理,其方方面面都必须有利于指向教育目的的实现,指向人的全面发展。

1.2 运动项目的基础性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活动,这是体育教学的最大特征,表明了身体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而身体锻炼是依托于运动项目进行的,每个运动项目因其运动方式、运动规则、参与人数的不同均具独特锻炼价值和教育价值。但所有运动项目从其本质而言在使用价值上均具有提高走、跑、跳、投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作用;在教育应用价值上均具有培养勇敢、顽强、坚韧等体育精神的作用,这些运动项目的基础性在体育教学目的上均应有所体现。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和健康促进三个维度是在体育基础素养上的进一步超越,是基于“基础素养”的“高阶素养”,这也是由于运动项目的基础性所决定的。

2  体育教学目的具有主体性

2.1 目的主体不是“学科”而是“学生”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向人本身的,只有人才可以用素质与涵养其程度或水平来衡量。核心素养是从学生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教育思考,思考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学科角度看,有些知识、技能非常重要,但从学生角度来看,这些知识和技能却并非那么重要,毕竟教育的最终指向是人的发展,学科教学只是为了促进人发展的有效手段或途径,而不是终极目的。因此,体育教学目的的主体应在于学生,而不是“学科知识”,要以学生为主体审视当前社会下学生最缺乏的素质,使得教学目的对每个学生都有重要意义,真正培养具有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人。

2.2 时间主体不仅“当下”更应“持久”

学生的自主发展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断处于动态、持续的过程之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安排,应遵循运动技能形成和学生教育规律的科学性,单次体育课的教学在体现培育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性的基础上,还应体现教学内容对核心素养中某一要素的针对性,这是运动项目本身特点所决定的。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项目特有的核心素养培育价值在不同运动技能掌握阶段有不同指向,例如篮球基础阶段的知识、技能学习和教学比赛阶段的合作意识培育在教学目的上就具备差异性。另外,运动习惯、健康行为核心要素凸显了“终身体育”的思想,这就需要体育教育目的必须具备一种长期发展观,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体育思想教育的持久性。因此,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关注“当下”更应关注“持久”,既包含教学内容育人目的的持久性又包含教育过程价值观培育目的的持久性。

3  体育教学目的具有综合性

3.1 知识的综合

新时代,体育学科的内涵不断被扩充,心理学、教育学、生物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融入使体育学科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这既是体育学科的挑战,同时也是体育学科深度发展的机遇,为了迎接这一伟大变革,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行知识整合,以满足教学需要。对于当前的体育教学而言,就是摒弃体育学科单一知识维度为主要目的的教学,融合其它学科知识,深度挖掘体育知识、运动技能背后的学科价值。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梳理和提炼体育学科自身的现代学科体系。基于此,体育教学的目的就必然带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

3.2 能力的综合

能力有内隐和外显之分,体育教学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早已超越运动知识学习和运动技能掌握的层面。对于传统的教育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双基”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分立的,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则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其中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矫正了过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偏失,突出了学生能力的综合,这也是新时代体育学科的教学目的。

4  体育教学目的具有时代性

4.1 适应当前的生活

时代性是个永恒的话题,体育教育也不例外。体育教学目的的科学性是建立在学生学情的准确了解和客观分析之上的,这一点早已成为体育人的共识。核心素养也是立足于当前社会提出的,其出发点便是从适应当前生活而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主动性发展、教学内容及目的就必须与生活发生联系,这已经成为新时期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学内容改造的基本理路,只有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才能体现学习的必要性和真实性。因此,体育教学目的必须适应当前的生活,这个目的是源于生活,通过体育教学又回归生活的。

4.2 面向未来的生活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在社会当中也处于断发展的变化状态,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理念做教育。核心素养也是面向适应未来生活所提出的,例如,未来的社会需要创新,因此“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创新”便列在其中;未来人的发展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便将“健康促进”作为三大素养维度之一;当今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社会,因此“沟通能力”就成为了世界各国都重视的素养,实际上,这些素养不只是未来生活所需要,也是当前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因此,体育教学目的必须面向未来生活,这也是基于人的发展视角所下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赵博.我国体育教学目的的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10):148-149,158.

[2] 尚力沛,程传银.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30-134.

[3] 陆晶晶,张鹏飞.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再认识[J].当代体育科技,2013(5):85-87.

[4] 罗祖兵.深度教学:“核心素养”时代教学变革的方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4):20-26.

猜你喜欢
教学目的体育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目的的分析和思考
对高职院校教改的几点思考
借力“正能量”,助力初中物理入门教学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