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9-07-05 15:03贺盛辛艳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终身体育浅析体育教学

贺盛 辛艳军

摘  要:伴随着经济热潮的不断涌现,素质教育也被推到了一定的高度。全民终身学习观念也在不断地树立中,高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为了使学生拥有终身体育意识,保证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老师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实行切实有效的计划,使得终身教育能够有效地实施开来。终身教育的培养使学生在适度锻炼的前提下,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不仅体现了专业学科的魅力所在,也体现了体育学科的“动态精神”。为此,本文重点从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方面提出自己思考和探索,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愿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浅析  高中  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  意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b)-0079-02

高中的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成分之一,其承载着锻炼高中生体质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任务。即体育意识的建立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思想与认知上有一个好的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客观实践当中树立对体育的正确认识。但是如今大部分的高中体育老师忽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于体育概念性的理论知识,也只是泛泛的讲一下,并没有从深入进行灌输。结合这些情况,体育教师一定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

1  什么是终身意识

这就需要从概念角度来进行区分。高中的体育教学是要实现一个人终生锻炼的目的,从生命起初到生命结束的全过程当中,都在不断地运动。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明白终身教育的理念是什么?所传达给人的态度是什么?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当中体会到终身教育对人的影响是什么?只有明确这些观念,才能从终身教育对人的有效意义上进行分析。教师对于高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就要在平时的教学当中灌输进去,将高中体育教学的理论性知识不断的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理解终身教育的概念性意义。终身教育不仅可以发扬和继承中国的文化,也可以加强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凝聚力。

2  终身教育意识构建产生的问题

2.1 传统课程思维的定势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由于传统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在社会的压制下,学校更多的是注重家长的想法和步调。而家长为了使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能够更好,进而向学校反映出学校应该将不重要的课程时间空出来给文化课程来上,例如音乐课,体育课等。这种现象,给学生加强了较大的压力,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训练,不仅不能够参与体育教学的乐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构建,使得整个体育课程目标成为了泛泛之谈。

2.2 忽视了高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大部分的高中生,为了面临升入大学的压力,于是在文化课的压抑下产生了一种普遍淡漠的思想,知識的力量远远要大于体育锻炼。但是如果要是教师从思想层面上给他们给予说服,给他们灌输: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怎么能够有效地学习文化知识呢?这些道理他们又都知道,但是从实际意义上确实行不到。综合而言,是由于高中生的某种心理在作祟。因此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使他们克服这种消极的心理,使他们意识到良好的锻炼,可以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力度,可以培养自身的综合性能。从而可以使自己完整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2.3 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

高中学生当中,无论是女生还是男生,都是身体发育、生理发育关键的时期。其日益成熟的身体发育使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差异变得更为明显。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当中,经常会存在思想上的顾虑。例如,女生在参加一项体育活动中时,会因为某项体育活动动作太过于夸张,不在女生思想的承受范围之内,害怕体育动作完成的不规范而当众出丑。这样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到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更有甚者,一些高中女生会直接放弃体育锻炼,不参加体育课程的学习。而有一些高三年级的女学生,因其特征发育十分明显,在参加一些体育动作的训练时,会显得比较笨拙,对于一些具有技巧性的动作呈现出了懒洋洋的状态,没有积极参与其中的乐趣与良好的状态。

3  培养策略

3.1 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引导下,高中的体育教师想要保证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形成,就应该在思想的引领下。从知识的层面上,将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性操作知识教给学生,并不断的对体育理论教学进行延伸和发展,以便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名人效应,使学生深受感染与熏陶。

例如,可以列举一些世界体育名将:孙杨,其于1991年12月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现担任中国国家游泳队的队长,是男子1500m自由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他在高强度的压力下,凭借自己坚韧的毅力,走向了世界的巅峰舞台。

通过这则事例,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产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创新体育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积极性。俗话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言外之意,学生只有对体育产生兴趣,才会对体育进行研究。在此期间,老师需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才更适合学生来参与,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热情。通过了解这些,不断的加深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过程。

3.2 加大对高中体育意识的重视程度

针对高中体育意识被忽视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增加体育课程的次数来加强重视程度。可以将原有传统规模的体育课程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类别。区分的两个空间维度主要是针对高中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锻炼,培养。例如:室内的体育课程主要是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的理论性知识,而室外的体育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使他们清楚的了解,想要长期稳固的学习文化知识,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健康身体的来源是需要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参加不同强度的体育活动,从而才能够保证身体的健康发展。

3.3 通过体育竞赛来帮助学生拥有自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兴趣是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中的一种心理定势,起初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时,只是表现出了一种喜欢。随着多次参与体育活动,会逐渐表现出一种习惯与依赖,这种过程的转变就是一种兴趣的激发。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对事物的求知度和欲望,无论是从心理发育还是从身体发育上,都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体育能力。开设一定的体育竞赛活动可以激励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热情和自信心。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充分结合竞赛的体育形式来设计教学内容。需要明确注意的是,体育形式只是一个“幌子”,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建立起一种终身体育的培养意识。

4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需要不断的在体育教学中展开,用尽一切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所在。对于目前我国各高中体育教学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高中教师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的发生,争取使每一堂体育课程都有浓厚的课堂氛围。可以以老师为主导来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马庭堂,李兴保.中学生数学认同的培养策略[J].科教导刊,2017(11):137-138,140.

[2] 毕磊.浅谈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156.

[3] 丛晨,何劲鹏.浅谈体育核心素养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培养——评《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120.

猜你喜欢
终身体育浅析体育教学
浅析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浅析维吾尔语表可能语气词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渤海国文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