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
校名: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
校训:献给自由的艺术
知名校友: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如创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创作《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的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里柯夫,创作《少女和桃子》的瓦伦丁·亚历山德罗维奇·谢洛夫,创作《路漫漫》《山花烂漫时》等巨幅油画组的李天祥
睁开双眼时,沈明正置身于热闹的人群中。可是人群已经不同了。
原本他与家人一起,趁着五一假期来到俄罗斯圣彼得堡游玩。俄罗斯是有名的浸润着文学与艺术的国度,沈明想借此机会被艺术熏陶一下,便在旅行的最后一个下午,来到坐落于圣彼得堡工程街的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正当他仰着脖子,出神地观赏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忽然一阵天旋地转,人群里的嘈杂声在他耳边嗡嗡作响。沈明使劲闭了闭眼,再睁开,眼前还是那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但总有什么不一样了。
沈明环顾四周,惊讶地发现,身边的人不再是衣冠整齐、悠闲漫步的游客,而都是面黄肌瘦的劳苦者。他们皮肤上的沟壑,是西伯利亚凛冽的风尘吹出的痕迹;他们身上的褴褛衣衫,是日日劳作不息的凭证。
几句低语传进沈明的耳中:“又有机会看巡回展览画派的画展了,真好。”
“是啊,以前的画展哪里有我们看的份?大伙儿都在艰难度日,哪里知道我们的国家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那么的好。”
巡回展览画派?沈明一个激灵,猜到自己应该是来到了19世纪80年代的俄罗斯帝国。那时候的俄罗斯帝国,虽然在世界上国力排名靠前,但国内矛盾却十分严重,贵族穷奢极欲,底层的劳动人民只能过着悲惨的生活。看着身边连腰都直不起来的人们,沈明鼻子一酸,悄悄离开了画展。
沿着涅瓦河畔缓缓行走,微风拂面,水波粼粼,沈明恢复了一点精神,抬头一看,竟然不知不觉走到了列宾美术学院——这时的它还是俄罗斯皇家美术学院。
在形状优美的廊柱下,沈明瞧见了一个人。他高鼻深目,头发卷曲,唇周蓄满胡须,但难掩俊朗,一双闪亮幽深的眼眸,像是能把人吸进去。
沈明想起历史书上的画像,心里有了思量。他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您好,请问您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吗?”
遥望天空的列宾收回目光,疑惑地打量着面前这个陌生的年轻人:“你认识我?”
“不止我认识您,以后会有更多的、来自全世界的人认识您、铭记您,他们会在书里介绍您的生平,在图册上欣赏您的画,倾听您的故事。我刚才还在画展上见到您的画,真是太棒了!”沈明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了。
听到“画展”两个字,列宾眼前一亮:“你刚从画展出来?那么年轻人,你知道巡回展览和这所美术学院的关系吗?”
“当然知道!”沈明的语气中满是敬佩,“在美术学院成立100周年时,这里举办了绘画比赛。当院长宣布了被严格限定的比赛内容时,14名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请求学院解除束缚,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画。他们在遭到拒绝后便齐齐退出比赛,公开和学院决裂,以对抗脱离现实的学院派艺术。
“当时的人都不看好他们,但也是他们开创了巡回展览画派,用画作展现现实生活,让普通大众都有机会从画面里看到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我还知道,您被公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泰斗,是巡回展览画派的旗帜!”沈明一口气说完,差点喘不过气来。
列宾仿佛有感于沈明的崇敬,唇角牵出一丝笑意:“那么,你喜欢我的哪一幅画呢?”
“当然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了!您的描画是那么细致:烈日酷暑,漫长荒芜的沙滩,11个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您是怀有多么深刻的同情和怜悯,才能将这样现实而残酷的画面描摹得如此栩栩如生。我甚至能分辨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年龄、身材、体力、性格、表情……”
“谢谢你的赞美。只是年轻人,你少说了一点。”列宾摇了摇头,“我对他们绝不只是同情和怜悯!若你再仔细看看,就会发现他们的姿势和神态都那么有力,仿佛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旦这些能量爆发出来,所有人都将感到震撼。”
说完这些话,列宾神色淡然地转身,望着学院里进进出出的学子。沈明知道,列宾也毕业于这里,在此执教14年。他虽然加入了与学院决裂的巡回展览画派,但他一生的起点与终点都与这所学院纠缠在一起。他没有忘记自己成长于斯,也努力回报于斯,为这所学院和世界美术界培养了一大批后起之秀,让后来的人们提起这所学校时,都尊敬地称一声:列宾学术学院。
沈明还想说什么,突然眼前的一切都扭曲起来。等他回过神时,自己已经回到了现实。
回到家之后,沈明迫不及待地翻箱倒柜,将尘封已久的美术史画册找了出来。金色的阳光跳落在清香的书页上,沈明仿佛看见,那张俊朗而坚毅的面孔,正对自己点頭轻笑。
知识Tips
1.巡回展览画派
这是在1870年-1923年,由俄国现实主义画家组成的集体。发起人为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瓦西里·格里高里耶维奇。
他们以批判现实主义为创作手法,主张真实描绘俄罗斯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表现民众要求解放的愿望,揭露和批判专制政治制度。
这个画派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都与学院派相对立。凡参加这个组织并在该画派举办的展览会上展出自己作品的画家,都被称为“巡回展览画派画家”。
2.俄国农奴制
这是15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土地、人身、司法上都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后来,农奴制的存在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统治者从19世纪初着手制定限制和废除农奴制的法案。1803年,颁布的《关于自由农》法令,允许地主根据自愿和赎卖的原则解放农民。1838年-1842年,白俄罗斯、立陶宛、西部乌克兰等地废除国有农民租佃国有土地和服劳役的制度。1861年,统治者被迫废除农奴制度,但农奴制的残余直到十月革命后才被彻底消灭。
3.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是俄罗斯中央直辖市,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
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于此。直到1918年,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许多外国领事馆、跨国公司、银行和其他业务据点均位于圣彼得堡。同时,它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圣彼得堡历史中心及其相关古迹群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