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因素分析

2019-07-05 18:43冯小龙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基层因素

冯小龙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基层就业已成为推动大学生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把广大基层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将是大学生就业工作重点。但是目前基层人才注入不足,导致人才供给与需求出现失衡,破解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困境,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基层;因素;高校毕业生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高校就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吸引力下降,部分地区出现了大学生“留不住”“干不久”的现象。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进入了相对“疲劳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极大鼓舞了农村建设者的士气,提振了全社会关于农村大发展的信心。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充分挖掘战略内涵,尽快梳理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的具体问题,转变和调整具体政策,使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工作重新上路,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受到的环境制约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基层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没有大城市就业的优势。尤其是在一些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无论是办公环境、生活水平还是工资待遇等都与大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待遇低、保障差、个人职业发展受到限制。而经济利益在当今大学生职业选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如果付出的劳动不能与合理的经济报酬相匹配,那么就会促使其重新选择职业,这也是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比率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一般来说,大学生不仅对生活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而且针对精神文化还有更高的追求,而多数基层地区的文化生活相对比较贫乏,文化环境和氛围较差,基层的实际生活无法满足多数大学生在精神世界的追求。

二、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部分学生固有的“精英就业”观念让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基层就业门口止步。“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让多数人的就业目标仅仅局限于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他们认为这样的就业单位体面、福利待遇好。而且随着教育成本的提高,很多大学生都把注意力转移到起始工资高,福利待遇好的单位,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就业才能稳定、可靠、有保障,而且能够实现教育成本的预期回报。正是这种心理取向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的思想也就会从开始一心想为建设国家投入自己的力量转向个人实用主义的追求。另外,盲目攀比心理也使很多大学生无法真正认清自己的就业特色和优势,眼光只放在短期利益上,而忽视了自身就业的长期发展加之目前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大学生不能吃苦,家长也不肯让孩子辛苦,宁愿待业,也不肯去基层就业,造成大学生有业不就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受到高校学科设置的制约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与基层人才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多数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主要以城市需求为导向,贪大求全使他们不能根据基层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情况设置相关专业,满足不了基层对一些稀缺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如辽宁不少高校开设的专业并未考虑与解决基层就业相匹配的问题,很多学校开设的专业实际上是无法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供帮助的,比如小语种、艺术等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基层是很難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的。另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基层对人才的需求还没有真正实现无缝对接,“重理论,轻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基层就业能力。如何使自己生产的“人才产品”更适合基层就业市场的需要,是我们教育改革面对的主要问题。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基层因素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解石三大因素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