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阳 于文龙 董文琪
【摘 要】传统建筑构件的陶瓷微观创作研究源于我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层面的需求,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学习和探索。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在立项之初,我们就希望能够在呼唤起大家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及除此之外的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并且提起人们对陶瓷文化的兴趣,让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够知道甚至是深入了解陶瓷这一门工艺。
【关键词】传统建筑;建筑构件;陶瓷艺术;微观;雕刻;实用性;装饰性
对于人们而言,时间就如同稀有的珍宝般一遇难再求,甚至比这珍宝还要珍贵。在如今这般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忙碌的人们依旧对美有着强烈且执着的追求,但却忽视了一些于我们而言更具意义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在发展,文化也在发展。一个人的过去影响着他现在以及将来的发展,而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传统建筑和陶瓷艺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多组成部分之一,而对于传统建筑构件陶瓷微观创作这一项目的研究起初,我们除了想向中国的传统建筑与陶瓷工艺学习和致敬之外,还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创新,让传统与新意相结合,使得最终的成品更加具有意义。
一、建筑与建筑构件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今现代社会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种精神文化上的需要。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中之一,而任何一个建筑物都是由建筑構件、人脑和人力所共同创造出的。每个不同时期的传统建筑都会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且具有着相对应的历史文化含义以及人文精神,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择传统建筑这个大方向来进行项目的初步研究。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装饰艺术等建筑构成却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特点。在这些建筑组成部分之中,建筑构件成为我们所期望可以切入的一个点。所谓构件,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物品的组成或是可更换的部分,具有特定的功能,而建筑构件就是构成建筑物的各个要素。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飞檐、斗拱、垂花、窗花等都是传统建筑的组成,也就是我们所研究的传统建筑构件。这些传统建筑构件有着各自独特的设计,或是花纹细致优美,或是样式结构精细巧妙。任何一个传统建筑构件的雕塑纹样和装饰风格都会影响着该传统建筑的特点。
二、陶瓷微观装饰
陶瓷作为具有物质和文化双重属性的一种器物,既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在历史的发展中,陶瓷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形态,它不仅是为我们的实际生活需要所创造出的物品,也是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一种艺术作品。
人们都爱说“陶瓷”,可实际上陶与瓷是两种概念,它们的使用原料、烧制温度、坚硬程度、透明度以及施釉都是不同的。但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总称为陶瓷。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孕育、成长,它们凝聚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保留着创作者赋予其的独特风格。每件陶器、瓷器都有其自己的故事,它们有的是事件的记录者,有的是技艺的传承着,有的精神的表现者。
相比于前人而言,如今的我们可能更注重陶瓷的装饰性,人们往往会被一件陶瓷物品的外观所吸引,然后将其购入并安置在一个可以被装饰的地方。陶瓷微观创作除了可以从艺术装饰角度切入外,还可以从实用装饰角度进行研究。
三、手边的陶瓷装饰作品
艺术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匠人精神及手工制作复古潮流的影响下,陶瓷成为了我们选择的最佳载体,它不仅是一种依旧在发展中的工艺品,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之一。和陶瓷一样,建筑构件也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它们都是先人智慧和努力的结晶,都有着精巧可供人细思的部分,从传统建筑的雕饰纹样入手,用陶瓷来表现传统建筑的特点,使其同具两种文化的特点。
为了使得工艺品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创作者可以对传统建筑中的构件进行选择性的利用创作。我们可以先从传统建筑构件的外型入手,在制作陶瓷物品的过程中,选定的建筑构件的大小是具有可控性的。创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决定这件物品大小也就是我们对某一传统建筑构件的微缩的大小。除此之外,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利用可实用的物品的原型在其上进行增添、雕刻、变形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当然在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创作者自己的想法,实用性不仅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也可以是我们所赋予的。用传统建筑构件之一的飞檐来说,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微缩,做成一个单纯美观的小摆件,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飞檐本身有弧度且高低有序的形状,将其微缩后作出一个笔架或是笔筒、小盆栽。
手边的陶瓷装饰作品,就是我们对传统建筑构件微缩创作后的小物件,它们可以出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装点着我们的生活,让传统建筑和陶瓷艺术更加融入到我们的日常,令我们随时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结束语
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建筑在不知不觉中渐渐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是我们无法补救的遗憾。我们无法将传统建筑的实体完完全全的保留在生活中,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陶瓷微观创作的作品表现出来。传统建筑的构件以及其他的一些元素都可以被我们雕刻在陶器和瓷器之中,令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时刻提醒着我们中国传统建筑过去辉煌绚丽,拉近传统建筑、传统文化和我们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楼庆西,《雕梁画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关野贞(作者),胡稹(译者),于姗姗(译者),《中国古代建筑与艺术》,中国画报出版社,2017.
[3].李伟,《建筑陶瓷室内设计与装饰》,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