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林
【摘 要】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深度融合,仓储管理逐渐走向智能化、信息化的道路。对标先进的物流企业,石油行业传统仓储建设和管理模式已落后于当前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大会战和集中共享模式下,片区区域仓储中心需进行整体仓储规划,通过打造供应链一体化仓储管理体系,完善仓配管理模式和软硬件的转型升级,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服务。
【关键词】供应链一体化;仓储规划;智能化;信息化
一、仓储发展的定位
(一)使命、愿景、目标定位。仓储专业以建立现代化仓储物流体系为使命,以成为集团公司区域仓储物流中心为目标,以领军行业仓储管理水平为愿景。
(二)竞争定位。通过库存、配送环节的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以库存管控为核心,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货物流转速度,实现仓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产品定位。不断丰富物资管理服务内涵,向供应链一体化的仓储服务转型。
二、传统仓储痛点八宗罪
(一)库存管控乏力,结构不合理,物资周转慢,积压库存现象;
(二)当前ERP系统无法完全满足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管理目标;
(三)仓储设施设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影响作业效率;
(四)无法实时精准掌握库存动态、物资流向动态,追溯性不高;
(五)四号定位与系统不匹配,不清楚具体存放位置,找寻物资时,费时费力;
(六)清仓盘点耗时耗力,因工作量巨大时而流于形式;
(七)物资包装标准不统一,路线规划不合理,行走距离长,出入库效率不高;
(八)与用户间未实現系统集成,人工签单审批耗时耗力,电子化、网络化、移动化办公待提升。
三、供应链一体化仓储管理模型框架
为了更好的解决传统仓储的痛点,在保障项目工程物资供应的前提下,运用供应链一体化思维对仓储管理模式、仓储规划、业务运作进行由上而下的三层级分析及管理实施,从而打造现代化的仓储管理体系。
四、仓储管理模式
仓储职能及管理理念的升级。
如图所示:首先,通过对生产工艺工序的分析,把握物资耗用的定额和规律,并以时间为坐标,划小需求单元,以提高计划精度的准确性,双向调节匹配供需平衡。其次,利用内外部资源,统筹建立“厂家库+途中库+现场库+自有库”的库容结构体系,实现对资源配置的优化;再次要与用户单位建立库存绩效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控制超期物资产生,加强其再利用及调剂调拨,并通过退换货机制或转移至其他闲置库房进行处置,避免积压物资在高流转库房长期存放。最后通过建立供应链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实物流全流程的跟踪和管控。
五、仓储规划
(一)库点整体布局规划
物流总成本由库存持有成本、仓库运营成本、配送成本构成。因此以实现物流总成本最低为原则,结合生产建设需求进行库点整体布局规划。逐渐撤并成本效益不佳的自有公路仓储库点,充分发挥铁路远距运输低成本的优势,减少公路二次运输距离,结合钻井区块分布与大宗物资铁路物流流向,沿铁路沿线进行库点布局,推进建设区域仓配集散中心进行辐射保供。以某钻井区块油套管保供为例,通过增设距离区块更近的宜宾筠连火车站途中库保供,与从现有重庆检测站库房通过公路运输到该区块相比,减少了公路二次配送距离近300公里,以该区块2019年12万吨油套管需求计算,将节约3000万元物流成本。这仅仅是一项大宗物资在一个区块的保供中就可产生的物流成本效益。
(二)库点功能及分区规划
1、仓储对象静态分析。从存储对象的物理属性来看,当前储存物资主要涉及45个大类的石油专用物资,大小件、裸件、包装件、非标件物资都存在。对单一项目成批量需求物资按照TEU整体集装箱单元进行中转、收发。其他物资按照属性、材质、状态等,同样建立分类标准和规则。
2、仓储对象动态分析。为规避库存周期受不可控因素影响,需对物资消耗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从数据中寻找特征规律,如出入库数据的峰值、谷值、平均值或是一些呈现频次规律的数据信息,从而确定库容量。根据货物单元大小、安全储备量,计算各类物料需求面积和空间的大小,再按一定的比例实现区域规划,显示每种物料的存储位置和占用面积。
3、分区规划设计及原则。通过以上分析,按物料特性可分为自动化立体货架区、集装箱堆场、重型设备区、管材堆放区、吨袋堆放区等,按功能逻辑顺序可分为入库点、验收待处理区、存储区、分拣区、出库备料区、出库点、现场办公区等。
仓储物流活动源于供应链的需求,因此规划不仅要满足当前的保供要求,更要具有长远的战略定位,仓储功能区的模块化拼搭的灵活度,影响仓储规划的设计和业务场景变化后的适应性。
六、业务运作
(一)库存管理
1、库存管理原则及目标。首先根据各大类物资的用途及需求特征,针对不同特性的物资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方式及控制方法,着重对有储备需求的大宗、重点、长周期生产物资进行库存管理,充分考虑实际约束条件,分轻重缓急、抓大放小、由易到难。逐步建立以安全库存为核心的储备定额管理机制,以解决物资需求不确定性带来的库存管理难度,提高供应链供给能力,合理控制库存成本。
2、库存部署决策。通过对物资采购周期(采购、生产、运输交货)、通用性程度、需求紧迫性的分析判断,决定物资库存部署于何处。
3、库存控制策略
库存控制策略根据安全储备定额设置库存控制模型,采用适宜的库存检查方法及补货方式,对不同特性的物资建立差异化的管理机制。其中安全储备定额的设置基于长期历史消耗数据来模拟预测未来需求,短期数据偏差较大,需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更新定额以做到纠偏。对大宗物资如压裂支撑剂等,适用于(S,Q)库存控制策略,预先设定固定订货点及订货量,通过连续检查法,盘点剩余库存量是否低于预先设点的订货点而实施补货。对特殊关键高价值的物资如PDC钻头,可采取(S-1,S)库存控制策略,即“消耗一件补一件”。
(二)流程管理
在当前四库体系的运行管理下,分别明确厂家库、途中库、自有库、现场库的职责职能,有针对性的编制不同类型库房的业务流程规范。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可以确保各地区公司、相同岗位的仓储管理人员,在标准化流程的指导下,按照同一操作流程完成对不同类型库房的管理工作,从而夯实业务能力,提升仓储管理水平。
(三)设施设备及信息系统建设
1、智能化硬件设备。基于物流网技术、人工智能化运用的不断加深,仓储智能化升级已是势在必行。智能化仓储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保证仓库作业过程有序进行的同时,可大量减轻人工作业强度,提高作业效率;通过科学的储位管理,提高仓容利用效率;利用可视化系统,实现自动清仓查库,高效反映实时库存。
2、全流程一体化信息系统。仓库作为物流供应链的中心纽带,需从物资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建立覆盖整条供应链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与供应商、服务商、用户系统对接,数据接口ERP、仓储辅助管理系统、电子采购系统2.0等现有系统,实现信息交互。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利用先进的仓储管理理念和前沿技术,为仓储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通过实施供应链一体化仓储管理,可以增强物资保供的柔性,调节供需平衡,防止断供和库存积压,提高资金周转和库存流速,最终在实现快速响应用户前端需求的同时,达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长琼,供应链管理[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 李娜,基于JMI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优化方法的研究[J].管理荟萃,2018,(9):13-14.
[3] 张惠民,零库存管理新模式[J].管理创新,2019,(0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