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贯虹 潘艺丹 陈艳辉 胡佳明
【摘 要】为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近年来各地一直大力加对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其中,垃圾的分类与处理就是很重要一项环节,为了提高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开展垃圾分类措施,嘉兴市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垃圾分类与处理的实施。我们也就垃圾分类问题作出调研并根据现状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嘉兴市;垃圾分类;解决措施
一、嘉兴市垃圾分类的现状
(一)公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度。
居民参与意识不高涨。根据我们的一百三十三份问卷调查,反馈到的问题就是,居民对垃圾分类意识不高,并且没有这方面的分类知识。
(二)嘉兴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做法。
从2017年嘉兴市启动垃圾分类工作计划以来,已经制作并下发了《嘉兴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全市城镇已开展分类小区2201个,已开强制分类公共机构4669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已经超过90%,甚至已经高达98%。针对机关单位和居民小区已甚至已经实现全覆盖。两年以来,已经获得了显著成效,完成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56个,完成省级“定时定点”投放清运试点商业街和小区各30个,完成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25个。
截至目前,嘉兴市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有11座,其中有5座生活垃圾焚烧厂,2座生活垃圾填埋场,4家餐厨垃圾处置厂,具备焚烧能力3860吨/日,填埋能力224吨/日,餐厨垃圾处置能力529吨/日。全市各类生活垃圾分类处置量为:可回收物9656吨,进入废旧商品回收体系进行资源化再利用;易腐垃圾20.5万吨,由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有害垃圾42.6吨,目前暂存,累计一定量后,交由已签订协议的末端危废处置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置;其他垃圾167万吨,进行焚烧或填埋,实现无害化处置。回收沙发、床垫等4大类大件垃圾共726吨,全部进入嘉兴市大件垃圾处置厂进行资源化回收再利用。
二、嘉兴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在了解到嘉兴市共有九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后,小组成员走访各个试点,通过口头询问、发放问卷等方法,了解了许多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情况。实地走访社区,参加调查人数共计有133人,通过整理数据得出,有53.38%的群众认为自己对于垃圾剩余价值的认识并不全面,值得庆幸的是,仍有39.85%的群众人群对于垃圾的分类有明确的认识。据调查了解,垃圾分类的现状并不乐观,虽然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对生态环境的益处有所认识,但是仍存在“执行难”的问题。居民对于现有的分类垃圾桶的分布并不满意,调查呈现的热点地区也未有相关的分类垃圾桶的布置,社区的宣传力度和居民的热情也与理想值有所差距。上阶段的调查情况表明,嘉兴市的垃圾分类情况并不乐观,街道和社区的宣传效果并不明显,群众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程度并不高,回收垃圾桶的布置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有所脱节。
(一)政府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低,公众垃圾分类主体意识弱
垃圾分类并非只是政府的事或公民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作。但许多市民因为缺乏垃圾分类意识,总是认为垃圾分类事不关己。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还十分不够。在实施垃圾分类的近些年来,总是存在“政府热,居民冷”的现象。另外,许多地方的垃圾分类只按垃圾是否可回收来区分。导致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十分局限。
(二)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备,混合处理问题突出
垃圾分类的处理涉及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从收集到运输再到处理都需要引起重视。嘉兴市居民小区收运垃圾的一般模式是由物业车辆将垃圾运至小区附近的垃圾楼,再由环卫车辆运至垃圾转运站进行集中,最后运至垃圾最终的处理场所。而目前嘉兴市分类垃圾运输车辆不足,垃圾多但难以完全得到处理,导致垃圾虽然做到分类,但运输和处理时又将其混合,这样的行为极大的打击了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三)垃圾分类资金需求大,资金保障不足
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及进行分类时各种装置的管理需要大量的经费。垃圾收集容器,分类收运车辆以及建造分类垃圾处置设施,都要投入大量经费。目前嘉兴市主要的投资在终端的垃圾处理厂,导致对各试点单位的补贴奖励较少,使得居民的垃圾分类热情较低。
(四)缺乏专门管理机构,管理责任不能落到实处
嘉兴市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来负责垃圾资源分类。负责有关垃圾分类工作的部门较多,但分工杂,导致效率低等问题出现。主体工作一般由城管局负责,处置工作由建设局负责,废旧物回收由商务局负责。
由以上几点可见,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投放、收集、运输与处理的问题,也涉及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问题。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域外经验再反思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可以听闻域外一些城市被冠以“花园城市”的称号。参考国外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得出共性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经验用以借鉴和学习。
(一)设定专门的法律法规
早在1972年,德国就通过了首部《废物避免产生和废物管理法》,开始对垃圾进行环保有效的处理。随后的数年间,德国颁布了《废物防止与管理法》、《包装废物条例》、《循环经济和垃圾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目前该系列法律法规的实行不仅仅使得德国在废物再生利用率上成为了世界的领头羊,还给德国带来了20万的就业岗位以及每年500亿欧元的收入。法律的颁布和法律体系的建立不仅仅带来国际影响力、社会经济效益,还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公信力,使得德国人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大大加强。尤其是部分法律是在德国生活垃圾问题泛滥成灾这一特殊形势下产生的,但是这也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目前,我国统一的垃圾分类处理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普通群眾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也仅是停留在相关的宣传上。而且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统一的垃圾处理制度恐怕在一时间难以实现,故而部分地方率先出台相关法规是实之可行的方法。通过立法的方式,在社会上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使得大众对于垃圾分类有一个较为深刻和具体的印象。
(二)加快建设奖惩制度体系
诸如美国、德国等国家于上个世纪就实施了垃圾收集制度,并将收集处理的垃圾分类、称重、计费,向市民和公司收取相关费用。以日本为例,日本的部分城市会发放定量的免费的垃圾袋或垃圾处理票。如若垃圾袋和垃圾处理票没有用完,则可以投入市场自由流通,换取收益。日本通过人口的规模来决定生产垃圾规模的上限,若超过则要被追究罚款;如若没有超过则将予以表扬和奖励。而奖励的数额和垃圾生产的数额成负相关,罚款数额和生产垃圾的规模呈正相关。
目前,我国已在废水处理等方面实现了明码标价,从目前的收益来看是收获了不错的社会反响。我国可以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可以充分使用国外和国内的成功经验,将生活垃圾进行定额定价,并根据生活垃圾的产量进行奖罚。不但可以督促公民进行减少垃圾的产生,而且在际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奖罚制度实调动公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