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争议

2019-07-05 18:43张建芳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原子弹美国决策

张建芳

【摘 要】日本在美中英等国共同打击下败局已定;但是日本却争取苏联中立调停,全力对付美国,避免无条件投降。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经历多方争论与决策。从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后日本艰难投降过程看,原子弹轰炸对加速日本投降是十分明显的;同时威慑苏联。苏联利用中立拖住日本,紧跟美国原子弹轰炸后日本投降前对日宣战。

【关键词】美国;原子弹;决策;苏联参战;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夏,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反攻已接近日本本土,美军持续轰炸日本本土和切断海运线。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在第一颗原子弹投下之前,它的失败早已成为定局。”麦克阿瑟1960年承认,“1945年使用原子弹,从军事上讲没有任何必要性”。艾森豪威尔在1963年11月11日《新闻周刊》中也承认:“日本人已经准备投降,没必要用这种可怕的东西攻击他们。”

美国小查尔斯著的《在波茨坦的会晤》一书说:“很多顾问为公告的内容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归纳起来有三点:他们认为其中任伺一点都足以使日本投降。这三点是:让斯大林签字;保证维护天皇制;着重指出原子弹可能导致全面毁灭。

美国学者哥顿和长谷川研究结论,日本完全有可能在投原子弹前投降。如果德国投降后美国能秘密与日本谈判迫使其在苏联参战前投降,而不是把使用原子弹本身作为试验新武器和报复日本的战略目的,历史有会怎么样呢?

一、原子弹试爆前美国决策

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是长期、全面、复杂地决策过程,逐步形成的全面目标是:体现了自罗斯福以来战时使用原子弹的政策;为遭受日本侵略雪耻;避免美军对日本本土大规模地进攻,加速结束太平洋战争,减少战争双方人员尤其是美军伤亡;迫使日本在苏联宣战前投降,排除了依靠苏联出兵的可能性;保证日本向美国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本土,并使之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前哨;遏制苏联在远东的势力扩张,迫使苏联对当时更为敏感的欧洲问题及亚洲问题上做出让步,实现美国战后外交与军事战略。

1945年3月20日,日本大本营制定了本土决战的“决号作战准备纲要”。军方坚信秘密研发决战兵器可以改变战局。天皇反对在没有进行决战之前就实行无条件投降。6月8日御前会议通过《今后应采取的指导战争的基本大纲》,高唱“始终致力于战争的完成,力戒国民中和平空气的弥漫”。(1)

5月8日,日本收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宣称:“日本所有军队必须无条件投降。”在日本看来:国家的命运与军队的存亡不可分割,军队的解体意味着天皇制国家的衰亡,因而美国用意是消灭日本民族。6月,日本驻瑞士公使向英美方面转达了日本关于议和的条件:改变无条件投降这一术语,天皇制不得侵犯,满洲由国际共管,朝鲜和台湾仍留给日本。

日本面对美中英等国不断打击和坚持无条件投降,利用苏联与美英矛盾,希望避免苏联参战,全力对付美军,造成美军巨大伤亡让美军知难而退,接受日本停战条件,并通过苏联调停与盟国谈判尽可能以有利于日本的条件结束战争。

苏联利用中立、调停拖延日本投降;掩护对日作战准备;在最有利于苏联的时刻对日开战,恢复苏联在远东的传统利益;以与日本之间合作条件向美中等国讨价还价。

6月美军制定进攻日本本土的计划。马歇尔作了悲观的估计,可能要牺牲50万美国军人的生命。

因原子弹研制进展,美国军方认为,在不需要苏联参战的条件下,美国仍可以取得胜利。助理国务卿格鲁主张以政治手段解决日本投降问题,达到不进攻日本本土、不请求苏联参战,把着重点放在保留天皇上。陆军部长史汀生指出:如果使用原子弹,美军就无须进入日本,苏联的援助将是微不足道的(2)。6月6日,杜鲁门重申了他的观点:是否邀请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这一问题的解决要等原子弹试验之后。

国务卿贝尔纳斯前往波茨坦之前,将史汀生的备忘录(《波茨坦公告》包括其要点)带给前国务卿赫尔过目,赫尔表示,声明对日本过于姑息迁就,如最后通牒无效,那将会在国内引起可怕的政治后果。在前往波茨坦的军舰上,杜鲁门和贝尔纳斯删除了有关保留天皇的段落。

二、原子弹试爆后美国决策

7月16日,美国原子弹试验成功。丘吉尔听到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后认为:我们不需要俄国人了。杜鲁门说:“因为美国现在己发现了一种力量与性质都是全新的武器,以致我们不需要俄国人了——也不需要其他任何国家。”。杜鲁门在7月18日的日记中写道:“我相信,在俄国人参战之前日本人就将彻底失败”。

7月22日,杜鲁门召开主要顾问会议,总结说,常规轰炸的办法即使有效,而且无人怀疑它要炸上几个月甚至一年,也要比使用一两颗原子弹造成更多的日本人死亡。会议快结束时,丘吉尔参加了会议,他同意,如果日本拒不投降,原子弹就应该使用 (3)。

7月24日,杜鲁门正式批准对日使用原子弹,指示史汀生执行这项命令,除非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杜鲁门做出决定之前听取了丘吉尔的意见。丘吉尔说,一两次这样的袭击将会彻底终止战争,而且会使日本解除“武士道精神”,日本天皇也会就着这个“台阶”提出投降。

杜鲁门继任总统后,成立了研究原子政策的咨询委员会。在首次会议上,也有人主张:在原子弹攻击之前,应该向日本发出警告,但最后还是被拒绝了。如果提前提出警告,会使日军有所准备,便美军的轰炸机遭到更多的拦截,日本將盟军战俘转移到原子弹轰炸目标进行要挟,无端地增加了投弹的难度和风险。从后来事情发展看,警告没有作用。

波茨坦会议期间,美国截获了日本外务省发给驻苏使馆的电文,得知保留天皇是日本投降的先决条件。18日下午,斯大林告诉杜鲁门,日本正通过苏联要求投降,条件是必须修改无条件投降原则。美国决策者希望只要日本不接受无条件投降,就要使用原子弹来报复日本。”

杜鲁门认为,如果按照由苏联传达的日本不接受无条件投降、保留天皇制的条件,日本人可能向苏联投降,或至少通过苏联这个渠道来投降,那么将大大削弱美国在远东的地位。只有坚持让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可能会继续打下去;美国就有理由投放原子弹,迫使日本向美国投降。

美国决策者认为,在苏联参战之前以原子弹轰炸日本,不依靠苏联结束太平洋战争,迫使日本向美国投降,实现美国对日战略的控制,不与苏联象占领德国那样分占日本。美国还试图通过原子弹的威慑力,迫使苏联在战后一系列國际问题上做出让步;同时拥有了一张应对战后复杂局面的王牌。

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已有雅尔塔协定;苏联参战也有利于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杜鲁门和丘吉尔批准的一份报告仍鼓励苏联参战,并提供必要的援助。杜鲁门的决策重点并不在苏联参战,而在原子弹;对于苏联参战从不需要到不愿、阻扰或限制。

7月23日,杜鲁门和贝尔纳斯致电蒋介石,让他不要向俄国人作任何让步。同时他们还建议国民党人恢复同苏联政府的谈判。贝尔纳斯曾说过:“……如果斯大林和蒋还在谈判,这可能会推迟苏联参战,而日本也会投降。”

当杜鲁门指示史汀生询问马歇尔,在对日战争中是否还需要俄国人时,马歇尔说,原子弹使俄国人变得不需要了,不过不管需要不需要,俄国人也会开进满洲。美国决策层认为,除战争手段外,无法阻挡苏联对亚洲东北部的扩张。杜鲁门看到,从当时的战局着眼,问题不在于苏联是否参战,而在于苏联参战后如何限制其在远东的行动。

史汀生曾对杜鲁门指出:“要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要在俄国人到达日本本土之前尽快地使日本投降……在俄国人可能提出对日本占领和帮助统治日本提出任何实质性要求之前,把日本本土掌握在我们手中,这具有重大的意义。” (4)

斯大林在东欧和东南欧建立苏联控制下共产党控制的政权,西欧和南欧国家正面临苏联扩张野心的严重威胁。6月6日杜鲁门对史汀生就说,一旦新式武器试验成功,它可以用在巴尔干问题、波兰问题及满洲问题上,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在波茨坦,斯大林在很多重大问题上都采取强硬态势。7月24日,杜鲁门、丘吉尔以非正式方式告诉斯大林:“美国已拥有一种具有空前毁灭性能的新式武器”,斯大林面无表情地表示:“希望能好好利用它来打击日本”。斯大林的态度,令杜鲁门更坚定使用原子弹的必要:使苏联变得更好说话。作为原子弹的唯一拥有者,杜鲁门对日、对苏立场明显强硬了;有了震慑斯大林,遏制其继续扩张的适当武器。

7月26日,美、中、英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警告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否则即将迅速完全毁灭;至于政体,它将根据日本人民的自由意志而定;还规定日本主权限定,对日本领土进行占领等。但直到公告发表之后,才通知苏联。美英既没有与苏联协商内容,也没让苏联签字。苏联对这既成事实非常恼怒。斯大林要求共同占领日本,杜鲁门感到非常为难;斯大林通过莫洛托夫要求美英等盟国公开声明要求苏联参战,杜鲁门婉言拒绝了。这些表明美国要按照美国人方式结束太平洋战争,独自控制日本。

斯大林叮嘱属下:杜鲁门企图向我们施压,原子弹的确给他撑了腰。可这种敲诈的伎俩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斯大林清楚美国的原子弹很快将用于实战。杜鲁门在波茨坦对苏联的态度,斯大林进一步感到美国要在苏联参战前结束战争,于是他命令远东苏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将原来计划在8月20日至25日间的开战日期提前10至15天。

7月27日,日本当局紧急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首相铃木、外相东乡认为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是不明智的,但军方却坚决拒绝接受。鉴于波茨坦公告中缺乏苏联签字所传达的错误信号,日本高层都认为应该等待进一步与苏联磋商后再做决定,仍希望苏联能够出面调停以争取有利局面。

铃木28日发表声明:“波茨坦公告不过是开罗宣言的改头换面”,“政府的态度是默杀”,日本将“坚决地战斗下去,直到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这一声明被认为是日本“拒绝”波茨坦公告。“默杀”除做“暂不评论”解释外,还可以理解为“不予理睬”,但对抗意味浓厚。

7月30日,在波茨坦三国首脑得知日本拒绝波茨坦公告。杜鲁门在回国途中发出命令:去投那颗大炸弹吧,现在仍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三、原子弹轰炸日本后苏联参战日本被迫投降

8月6日,美国向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7日杜鲁门发表广播声明:投爆广岛的是原子弹;如果他们现在还不接受我们的条件,他们的毁灭将自空中而降。美国政府期待,原子弹轰炸后日本会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

斯大林得知美国在广岛使用原子弹和杜鲁门的声明后,敏锐地察觉到日本投降在即,必须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前对日宣战,才能获得雅尔塔秘密协定中所给予苏联的一切“权益”,甚至更多利益。苏联又一次提前对日参战日期。斯大林在政治局紧急会议后,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在外贝加尔时间8月9日凌晨发动进攻。8月8日下午5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召见佐藤,宣读苏联对日宣战书,于8月9日零时起生效。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加入《波茨坦公告》签薯。中苏之间谈判由原来先签条约后对日宣战变成先战、先占后签条约。

由于原子弹爆炸广岛市化为一片焦土,破坏了通讯联系,东京于当日晚间才获得消息。专家调查后,8日向政府提交报告(9日拿出正式报告):证实是原子弹,但日本专家相信美国只有一颗原子弹。

8日东乡紧急谒见天皇,奏明原子弹性质、威力及广岛轰炸后的实况。天皇听后,要求内阁及军方接受盟国一切条件,立即停战,以免日本国民涂炭。9日东乡将苏联对日宣战事奏告天皇,请求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天皇嘱东乡转告铃木:“鉴于敌方使用了新型炸弹,日本已没有力量再打下去了,应尽早努力结束战争。”

9日10时半开始,日本相继召开多次会议。以东乡为代表的一派,极力主张保存天皇制度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军部主张除维护国体外,还必须附加军队由日本自行解散,战犯由日本自行处理,不对日本实行保障性占领。期间有人报告:长崎遭到毁灭。由于害怕东京、皇宫成为下一个原子弹轰炸目标,10日凌晨2时后,铃木打破惯例,请天皇作出最后决断:再继续战争是毫无意义的,为避免大和民族整个毁灭,一定要结束战争;同意按外相提出的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10日6时日本正式通过驻瑞士、瑞典机构向美、中、英、苏发出乞降照会,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保持天皇制为唯一要求。

12日盟国回函:“自投降之时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须听从于盟国最高统帅之命令”;“日本政府之最后形式將由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愿确定之”。有限制地保留天皇制。

14日上午,裕仁天皇召开了战时最后一次御前会议,指出:如果继续进行战争,最后将使我国完全变成焦土,使万民遭受更大的灾难。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国民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日本向世界正式宣布了无条件投降。

为什么国际社会纷纷探讨美国如何避免使用原子弹轰炸日本,而不是探讨日本为什么要在美国对日进行原子弹轰炸、苏联对日宣战后才艰难接受波茨坦公告?“敌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后,又继有苏俄之参战,致使天皇陛下、木户大臣、铃木首相、近卫亲王、重光前外相,以及其他历来支持提早终战的要人,更加决心认为,除迅速接受波茨坦宣言以结束战争外,别无他途” (5)。

9月27日,裕仁与美国麦克阿瑟将军见面时说:“直到广岛遭受原子弹轰炸,局面已经失控时,和平派才占了上风。”当广岛被原子弹轰炸后,科学家判断美国仅一颗原子弹;当长崎又被原子弹轰炸后,日本政府恐惧了吧?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认为:从长远看,原子弹轰炸减少了死亡人数。美国如使用常规武装占领日本,双方会各损失100万以上的战士(不包括平民伤亡人数,更不包括中国战场死亡人数),而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死亡人数不足30万,实际上使得数十倍于此的人免于死去。因此,“广岛事件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件好事” (6)。

美国1945年底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76. 2%的被调查者认为,使用原子弹结束战争是正确的。

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致电杜鲁门总统,斯大林与他(哈里曼)谈话时曾说:日本人正在找寻借口成立一个准备投降的政府,他(斯大林)认为原子弹可能就是这个借口。他对原子弹显示出很大的兴趣,并说,这可能意味着战争和僵略的结束。”。这可证实,斯大林认同原子弹威慑在日本最后无条件投降中重大作用。

苏联参战是紧跟美国原子弹对日轰炸后、日本必然无条件投降前最有利的时机,多次提前参战日期;苏联向日本本土不断推进,日本因担忧苏联政治投降后倒向美国,美国实现对日本战略控制。

【参考文献】

[1]外务省 《终战史录》(Z)东京新闻月鉴社.1952

[2](史汀生:《史汀生日记1909-1945》,1945年5月15日。)

[3]玛格丽特·杜鲁门:《哈里·杜鲁门>,三联书店1076年版,第53页。

[4]加尔.阿尔佩罗维茨:原子外交:广岛和波茨坦,原子弹使用与美国同苏联力量的对抗,纽约1985年版,第100页。

[5]〔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1975年版,第924页。

[6]罗杰·罗森布拉特《原子时代》,载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7月25日。

猜你喜欢
原子弹美国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徒手“撕开”原子弹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
评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的失败
一颗未爆的原子弹
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策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