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
【摘 要】当前,能源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为此,必须从能源使用效率以及能源强度方向入手,才能做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曾用“奇迹”来形容其增速,但是针对能源问题我国并不理想,而化石能源等加剧了环境污染程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为实现“节能减排”采取了各种手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能耗强度的降低仍需继续努力。由此中国并提出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这一目标。本文研究了2007-2016年云南省的能源强度变化,结果表明,2007-2016年这十年来云南省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都在持续不断的下降。
【关键词】气候变化;能源强度;低碳经济;碳排放
一、前言
据统计,我国经济总量在1978年仅3678.7亿元,到了2018年,这一数据达到了900309亿元,与此相适应,能源的消耗速度也令人叹为观止,198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7亿吨标准煤,到了2018年,这一数据达到了46.4亿吨标准煤,增长了8.14倍。能源过度使用使得世界各国开始担忧,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难题,目前世界各国也迫切需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例如,欧盟成员国提出到2020年必须将主要能源消耗降低20%,到2030年能源效率提升达到27%。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必然会为未来全球绿色经济产生极大的推广作用。对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转化,实现绿色环保型发展,不仅对我国民族有着极大的战略性帮助,对全球的发展也有这极大的影响,甚至还能影响着人类的发展方向。
二、云南省碳排放现状
近些年,云南省的经济发展良好,经济水平逐年增长,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云南省也付出了相应的环境污染的代价,例如洱海、滇池的水质污染问题,尽管云南政府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在治理洱海、滇池的污染问题上仍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想要彻底治理好污染也不是一蹴而就,这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经济发展不应当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二者也不是互不相容,非此即彼的关系。因此,必须找到二者之间的一个平衡点,目前为了寻找到这一平衡点,云南省采取了很多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节能减排任重道远,政府仍需努力。
(一)云南省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变化
表1反应了2007-2016年十年间云南省GDP和能源消费的总体趋势。从下表中能够看出这十年来除了2005年这一年能源消费有轻微下降以外,其他年份GDP和能源消费二者皆是持续不断的增长中。云南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以前始终保持百分之十以上的增速,2014年以后速度开始放慢,这主要是由于国家提出经济的提升不仅要有量,还要保质,GDP从2007年的4772.52增长到了2016年的14719.95,是2007年的三倍多。对于GDP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也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除了2015年,其他年份能源消费增长率全部为正,这是个不能不关注的问题,这一数字已经从2007年的7132.63万吨上升到了2016年的10655.85万吨,而在2007-2012这短短5年间,这一数字就已经从2007年的7132.63万吨急速上升到2012年的10433.68万吨。由表中可以看出,云南省GDP与能源消费是同向变化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GDP与能源消费是同向变化的,但是在2007-2016这十年中,能源消费上升速度明显小于GDP上升速度,这也表明了云南省这些年来做的节能减排工作是有效果的。
(二)云南省能源消费及其构成
2007-2016云南省能源消费及其构成能源强度如表2所示,根据表2我们能看到,十年来云南省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近些年来,云南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不断降低,2007年煤炭的比重为66.47%,占比将近达到三分之二,到了2016年这一数字降低到了40.24%,占比不到二分之一,十年间累计下降了26.23%,燃烧煤炭带来的污染十分严重,它会产生许多废气,煤炭占比的下降对于减排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同时电力在云南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持续增加,从2007年的17.93%上升到了2016年的41.69%,十年间上升了23.76%,2016年电力的比重开始超过煤炭,电力已然成为云南主要的能源来源,但云南对煤炭的依赖程度依然不可忽视。石油在云南省能源消耗中占比虽然较小,但是总体呈现增长趋势,石油燃烧带来的污染极大,因此不容忽视。除了2007年以外,天然气占比始终小于百分之一,天然气作为一种燃烧充分且十分清洁的能源,近些年来也被国家大力推广中,从下表数据中也能看出尽管天然气占比较小,但2012年以来对它的利用比例也是缓慢增长中。
(三)能源强度
能源强度(Energy Intensity)是单位GDP的能耗。其最常用的计算方法用GDP除以消耗的能源。能源强度与能源效率是相反的关系,因此,要想提升效率,必须降低强度。能源强度是用于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最常用指标,被认为是衡量尺度,体现了能源利用的综合经济效率,能够很好地体现一个国家的能源使用结构是否绿色、产业结构的构成比例是否合理、社会生产技术水平是否先进。其计算公式为:
产业不同,其能源强度不同;行业不同,其能源强度也不相同。2007-1016年云南省能源消费总量与能源强度变化如图1所示。
图1很直观的表现了2007-2016这十年间能源消费和强度的总体趋势,能源消费的上升速度逐渐趋于平缓,而能源强度持续不断下降,这是由于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云南省从自身发展出发,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战略,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使得能源强度从2007年的1.49下降到了2016年的0.72,强度的降幅达51.68%,政府要继续推行减排政策,呼吁和激励企业以及民众加入节能减排的队伍中,才能保持节能政策的有效性。
(四)碳排放总量与单位GDP排放量
人均GD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是衡量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两个重要指标。除此之外,人口、能源消费总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用Kaya(1990)的公式可表示为:
图2是2007-2016年碳排放总量以及单位GDP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图,2007-2012这六年间,云南省碳排放总量呈现持续增长的状况,2012-2016年这一趋势发生改变,整体变得平缓,碳排放得到控制,而单位GDP碳排放量自2007-2016始终处于下降状态,这与政府的相关政策,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密不可分。
三、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一)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低碳行动需要落实到每个地区和每个人身上,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不论是在法律上还是政策上都给予了地方政府极大的指导,积极鼓励和推动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地方法规,而居民作为能源消耗的一个很大组成部分,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鼓励和补贴措施,以此来逐渐改变居民的能源消费倾向和偏好。
(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
有学者认为,能源消耗一直处于短期变动和长期稳定的过程中,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有效降低高能区域的消耗。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政府应当鼓励并推动企业做好减排工作,逐渐改进耗能较高的企业,对于实施政策以及改进后仍无法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企业,要将其逐步淘汰,这样才能不断改进能源的消耗结构。同时,应当提升耗能高的产业的市场入门门槛,鼓励低碳产业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建设,由于一个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求较多的资金以及相对长的建设周期,因此当一项新能源被开发和利用时,也应该注重改进能源结构,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低碳技术的交流合作
一个区域的技术发展水平不应局限在一个圈子内,技术的发展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需要加强区域合作,更多的借鉴其他地区在低碳节能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不仅要借鉴其发展经验,同时也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为低碳节能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同时,也要尽快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做好整体的规划布局。云南省于2005年着手研究和开发清洁发展机制,并且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加大力度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碳能源储备有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积极寻找碳能源的代替品。在此方面,需要加大力度开发新能源,推广新能源的利用。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在内的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中,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相对较为成熟,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较多,在电力、建筑、汽车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应在政府的节能减排政策引导下,完善相关保障措施,推动新能源更广泛的利用,并不断提升技术研究水平。
(四)广泛宣传和普及低碳消费理念
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每个社会成员的支持和参与,在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下,必须树立全民低碳消费理念,积极使用低碳产品,采取低碳出行方式,减少生活中的碳能源消耗。在此方面,也需要发挥政府、企业等的主体引导作用,积极宣传和普及低碳消费理念,并将其具体化,比如不使用一次性用品、注重对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随手关灯节约电能等。在宣传方式上,则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新渠道,与传统宣传方式结合起来,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观和低碳消费环境,从而确保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的有效落实。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针对目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阻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策略,关注于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形成全民低碳消费理念,可以实现对碳能源消耗及碳污染排放的有效控制。
四、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2007-2016年云南省的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趋势,分析了云南省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低碳经济发展。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在2007-2016年这十年间云南省的低碳经济发展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是整体仍然处于相对低碳期这一结论。云南省在“十一五“还是“十二五”规划中都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目标,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已经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云南也将在“十三五”规划中积极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有志,周少华,袁男优.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J].中国国情国力, 2009(12):4-6.
[2]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3]庄贵阳.“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20%目标约束下我国的能源需求及政策措施[J].经济研究参考,2006(77):5-15.
[4]王铮,朱永彬.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02):109-115.
[5]杜祥琬,杨波,刘晓龙,王振海,易建.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及碳排放解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2):1-7.
[6]董锋,杨庆亮,龙如银,程铄博.中国碳排放分解与动态模拟[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04):1-8.
[7]史丹,王蕾.能源革命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J].产业经济研究,2015(01):1-8.
[8]张玉卓.中国清洁能源的战略研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29(04):429-436.
[9]孙睿,况丹,常冬勤.碳交易的“能源-经济-环境”影响及碳价合理区间测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07):82-90.
[10]魯万波,仇婷婷,杜磊.中国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3,48(04):10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