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杰
【摘要】传统的教育较为注重课堂教学,把目光放在学生的成绩上,限制了学生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改革提倡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开发课程资源,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开展课外活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活动 教学方式
1.课外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主观能动性较弱,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学习的注意难以保持較长时间的稳定性,学习时的注意力易分散。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且有趣,学生能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方式,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语文课本上有很多寓言故事,《猴子捞月》《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寓言故事可以通过课外活动中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加深对于寓言的感悟,提高语文的学习质量。
2.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外活动拥有着灵活的形式,轻松的环境和舒适的氛围,可以对课堂教学给予很好的互补。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轻松的学习一些课堂上没法实现的知识,并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和同伴的交往中学习到知识技能,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素质。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3.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是最为放松的,没有任何拘束。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张扬自己的个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行为方式和表现,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不同的活动,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1.扩充课外阅读的时间。语文是需要大量的阅读来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因此,课外活动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规定每周有几个固定时间段进行课外阅读。同时,阅读的内容可以有学生自由选择,教师进行跟踪引导,即保留课外活动的自主性,促进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
2.开展竞赛性质的学习活动。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组织一些相关的知识竞赛活动。例如,针对学生朗读课文时语速过快、没有情感的问题,可以开展“好句好段朗读比赛”,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朗读比赛,比较哪位同学的感情最真挚,符合文章情境。针对学生作文书写困难的问题,组织“美文佳句分析竞赛”,让学生分享自己读到的优美的文章,或写的好的句子,由学生进行朗读分享。这样通过一些竞赛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补充课堂学习内容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组织主题分享活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通过文字的描写感悟到作者写作时的内心情感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些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对文章内容的充分把握。同时,通过对作者的生平、人物性格、所处环境等有一些了解,以便促进对于文章思想的把握。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课堂学过的文章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去搜寻有关的资料,从作者简介到一些其他作品,社会环境等方面寻找有关的资料,然后增进学生对于作者的了解,促进对于文章情感的把握,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开展实践活动。课外活动的组织,既要注意理论知识的渗透,还要注重实践性。教师要注意学生与外界环境的接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最真实的事物,体会最真实的情景,感悟最真挚的情感,这样学生才不会与生活相脱离。学生在积累了足够的文学素材后,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才能将文章写好,写的真实有带入感。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外活动时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游戏,或者一些手工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可以为学生注入生活情境。教师也要尽量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对于课堂教学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课内,还要注意课外对于学生的教育,注意课外活动时的学生主动性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既要让学生感受课外的放松,游戏的有趣,同时教师要注意进行引导,在课外活动中加入语文学习的元素,让学生将课外活动与课堂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供语文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定武.浅谈小学语文的愉快教学[J].现代阅读,2018,(4).
[2]王德宝.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空间,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J].考试周刊,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