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诚
笔者以为,新田园诗的创作,重在传承,贵在出新。在传承方面,首先是要按格律来写,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讲格律,那就去写自由诗、散文诗好了。其次要以山水田園为审美对象,将笔触投向秀丽山水,广袤田野。再次,要向经典学习,借鉴古人的创作手法、创作路径,对谢陶、王孟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的田园诗,不仅要熟读,而且至少能背诵30首,或者更多。唯如此,方能为新田园诗的创作打下好的基础。
创作新田园诗,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关键是要出新。要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山水特色、田园风貌和人文精神,以别于农耕时代的田园诗篇。笔者以为,田园诗的创新,须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须融入新的意象。古之田园诗,但凡在大自然中选取的意象,大都是永恒不变的,如日月星辰、风霜雪雨、花鸟虫鱼、飞瀑流泉等等。若在居住环境、农业生产、人事活动诸方面选取的意象,有着明显的农耕时代色彩的,许多已经消失于人们的视野。像柴门荆扉、茅店绮窗、牧童浣女、骑驴跨马等等。我个人体会,今天我们创作新田园诗,在选取审美对象时,应该择取“不变”,避开“消失”,并且要融入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智能农业等新的元素、新的意象。如拙作《赞襄阳智能农业基地》首联:“阡陌纵横欣望中,大棚惬意笑天公。”大棚就是新的意象。大棚为什么“笑天公”,相信读者自有答案。又如拙作《襄阳刘集早春游望》首联:“东风上高速,绿水躺平川。”高速即高速公路,也是新意象。“东风”则是双关,东风轿车组装厂就在刘集。既可理解为早春的东风,也可解读为东风轿车。此外,襄阳飞机场也在刘集,所以,有了尾联的“翘首惊银鸟,隆隆掠日边”。这样,把时代气息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从而使绿色田园的画面,有了时代气息,增强了立体感。
二是须在语言上出新。如果有人说,你这首诗写得很像唐诗,那说明你写失败了。欧阳修对锤炼诗词的语句,曾发过一番感慨。他说:“诗家虽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这里的关键词是“得前人所未道者”。如拙作中的“经冬豇豆腰肢绿,入夏洋葱脸蛋红”;“麦穗齐腰舞千顷,菜花抢眼入双瞳”;“葫芦娃戏廊棚架,辣妹子藏园艺田”等等,注意了讲求语言的新鲜感,把豇豆、洋葱、麦穗、菜花、葫芦、辣椒,用拟人手法写入诗中。这样画面就显得较为生动。“文章最忌随人后”(苏东坡语)。笔者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到,新田园诗的语言出新,还可以尝试翻新典故的路径,以达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如“要术能超贾思勰,曲犁岂效陆龟蒙”。通过用典,将田园风光与重农传统勾连起来,以赞美智能农业基地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远非昔日可比。“莫叹不遇南庄事,犹自多情持酒题。”“一路景光迷望眼,黄花明日不须愁。”“好诗且去登高采,莫学拈须苦琢磨。”典故新翻,反其意而用之,兼得理趣,亦可收“主意”之功。
三是须植入新的内涵。古代田园诗的概念,是以描写田园风光、农村景色,寄情于山川形胜、自然风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显然已不再适合当代社会,如描写隐居生活的。新田园诗的审美对象,除了山水田园外,还有一项内容,就是关注“三农”。2014年,中国·襄阳首届孟浩然田园诗词大赛,就把“三农”纳入参赛范畴。这为广大诗友创作新田园诗,搭起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聚焦三农,将笔触投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已成为新田园诗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业的发展,农村的面貌,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也毋庸讳言,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发展不平衡问题,生态失衡、环境污染问题,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诗人们去关注,去书写。笔者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如拙作《郊区菜农》《留守妇女》《做客老营》等,表达了笔者在三农问题上的忧患意识。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赘述。诗友们若有兴趣,可查阅《心潮诗词》2018年第12期刊登的拙文——《当下新田园诗创作模式得失胪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