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艳华
摘 要:新时代是科技引领创新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更是体育发展的大时代,研究体育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探究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找到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性方法。
关键词: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机遇;挑战
在新时代,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已经占据“半壁江山”,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不容忽视。新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更是体育腾飞发展的黄金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1]因此,研究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要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也明确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其中之一就是“坚持遵循规律 ,勇于改革创新。”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探究对于提升体育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觉悟、职业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体育高职院校的体育发展水平,向国家输送合格的体育人才,以期实现全民健身梦和体育强国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遇
(一)全媒体、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更為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素材
人类历史迈入新千年以来,媒体逐渐从单一性介质发展成为多种介质融合的体系——全媒体。它是集传统报纸、广播与现代网络、手机等深度融合的新型平台,其通过三网融合实现宣传与教育,其所承载的素材十分丰富。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为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理论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才能使思政课教学真正实现入脑入心的教学效果。互联网信息共享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更为翔实的素材,使教学内容更为充实接地气,使教学方式更为生动活泼,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在互联网上,每一个账号,都像一个小小的媒体。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信息、观点、态度便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体育高职院校学生性格外向活泼,他们喜动不喜静,思想活跃、个性独立、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表现欲望,对互联网有好奇心理并有较强的依赖性。互联网的开放和无限性,契合了95后、0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为他们共享各种教学资源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借助各种优质教学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如在网上选取最优秀的思政微课、慕课资源聆听。通过这种自主方式的学习,使自身对于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新时代是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大刀阔斧改革的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教育者对知识的垄断,使知识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人人都能够共享和获取、使用知识;“互联网+”的开放性、连接性特征正在推动全球性知识智库的形成,人们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了解的资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结合体育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来更好地组织教学。高职院校体育生对理论关注度不高,他们的注意力比较分散,仅仅依靠一节课45分钟的课堂授课很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微电影、微故事、微动漫等微方法对学生进行在线教育,使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也能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这样就大大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此外,思政课教师借助优质的互联网教学平台,可以及时方便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思想困惑,从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为切入点,实现从问题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式教育。
二、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体育生对思政课关注度不高,教师如何使出“洪荒之力”把学生兴趣点从手机转移到课堂成为一大难题
体育高职院校的课程多是体育技能和运动训练课,此类课程对于体育生是专业课,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表现出比较积极的状态。与此相反,在公共课的课堂上,体育专业学生往往存在消极应付的情况。他们认为专业课是必须学好的,因为关乎到未来的就业和前途,而公共课他们认为没有多大的实际作用,甚至有一些学生为参加体育活动而请假离开公共理论课的课堂。体育生文化课基础薄弱,对于思政课关注度不高,对于理论讲解他们更是不感兴趣,学生的出勤率明显不高,课堂学习氛围也不够浓厚。高职体育生由于年龄普遍年龄较小,他们对网上新奇、搞笑的视频、影像和游戏比较热衷。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思政课对于他们人格养成,意志培养和体育精神的塑造起着积极作用,但由于自己自控力较弱,加之互联网每天五花八门的各种视觉冲击,他们往往缺乏抵抗力,所以导致上理论课时学生玩手机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即便思政课教师使出了浑身解数,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二)研究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和体育课教学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
体育是将体格、品德、性格磨练有机融为一体的最佳教育手段之一,体育活动能够将身心和精神的各种品质均衡的结合起来,促使身体、意志、精神在内的各方面协调发展。“以人为本”为理念的大学体育具有全面育人的功能,大学生通过体育活动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总之,体育文化能够给学校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作为体育院校的体育文化更是凸显了其潜移默化无声育人的功能,体育课是“无声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在新时代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高职院校探究思政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目前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体育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大多任课班级较多,涉及体育专业较广,加之有些教师对于体育专业、体育文化和精神了解不深入,在日常思政课教学中很难利用热点、时政问题结合体育专业实际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思政课和体育课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进展速度相对缓慢
目前,大多数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基本上都是大班教学,还有一部分学校专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每年需要外聘教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有些学校虽然每个班都组织了实践项目开展了实践教学,但由于思政课普遍教学班级人数较多,指导教师的数量有限,实践项目的单调,实践教育设施的不完善,活动经费的不足,很难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求。有些活动只能是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参加,难以覆盖到全部的学生,实践教学只能是“以点带面”。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现有的网络平台建设不完备:有些院校师资匮乏,大多数中青年教师对现代化网络技术运用不够娴熟,网络平台课程设计创新不够,网络平台储存的教学资源相对陈旧,数据库建设滞后,有些知识、案例和视频没有做到同步更新,无法带动学生网上学习的兴趣。另外,网络教学平台的交流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师生沟通互动不充分,学生访问率较低。
[参考文献]
[1]曹昆、白宇.“铁杆体育迷”习近平.[EB/OL].人民网.2017-1-19.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119/c1001-29036278.html.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