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庆,彭淑静,蒙柳羽,伊红莹,徐 楠
(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法处理染料有机废水,具有处理效率高、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条件易控制、无二次污染等突出优点,为有机废水的工业化处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在有机染料废水治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2]。NiO作为一种p型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适合选作光催化的催化剂[3]。NiO一般都是通过Ni(OH)2加热分解得到的。基于热分解产物NiO粉体对前驱体Ni(OH)2的形貌和粒度具有"继承性"这一特点,有必要对Ni(OH)2粉体制备中的形貌与粒度进行有效地控制。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Ni(OH)2粉体,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Ni(OH)2粉体进行对粉体的形貌、粒度和结构进行了研究。
采用六水合氯化镍、尿素、氨水和蒸馏水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Ni(OH)2粉体。将质量分数为9%的氨水逐滴加入到0.8 mol/L的氯化镍和2 mol/L尿素的混合溶液中,强烈搅拌,形成淡蓝色透明溶液。将溶液注入到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并将高压反应釜密封放置在一定温度的恒温箱里反应12 h,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洗涤,抽滤,将抽滤后的产物在120 ℃下干燥3 h,得到所需的氢氧化镍粉体。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Ni(OH)2粉体的形貌、粒度和结构。
图1是不同反应温度下的Ni(OH)2粉体的SEM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反应温度为100 ℃时,氢氧化镍粉体的花状结构较为松散,片状结构也不明显;当反应温度上升到120 ℃时,氢氧化镍的花状结构明显,花片之间松散,互相独立,无团聚现象;当反应温度为140 ℃时,粉体呈花状微球结构,出现零星的碎片,微球大小不均;而当反应温度为160 ℃时,大量花状微球结构消失,彼此相互团聚。其原因可能是温度过低时,Ni2+离子的结晶和生长速率较慢,而当温度升高后,体系中Ni2+离子与OH-离子与晶面表面接触机率增加,加快了晶体表面附近离子的运动速度,小晶粒逐渐溶解,大晶粒不断生长,晶体各个方向的同步生长,有利于微球状颗粒的形成[4]。而当反应温度过高时,反应速度增加的同时,成核速率也增加,形成更多的小颗粒,导致氢氧化镍的晶粒尺寸大小不均,容易发生团聚生长现象。
图2是Ni(OH)2粉体的粒度分析图。由图中可知,当反应温度为100 ℃时,粒径范围为(0~212 μm),峰值粒径约为18 μm,平均粒径为22.21 μm,粒度跨度较大。当反应温度为120 ℃时,Ni(OH)2粉末的粒度分布已有了明显的改善,制备的Ni(OH)2粉体粒度分布呈现正态分布,粒径范围为(0~207 μm),Ni(OH)2粉体粒度分布较为集中,峰值粒径约为45 μm,平均粒径为40.58 μm。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粒径分布再次较差。这可能是由于反应温度过高促进了二次形核的发生,形成更多的小颗粒,粉体颗粒尺寸大小不均造成的[4]。
图1 不同反应温度下Ni(OH)2粉体的SEM图
图2 Ni(OH)2粉体的粒度分布图谱
图3是Ni(OH)2粉体的物相分析图。由图可知,2θ对应于19°、33°、38°、52°、59°、62°、71°、73°处出现了衍射峰,上述衍射峰分别与Ni(OH)2标准卡(JCPDS卡:No.14-0117)的(001)、(100)、(101)、(102)、(110)、(111)、(200)、(201)晶面指数相对应。可见,制备的Ni(OH)2粉体是β晶型Ni(OH)2,当温度上升到160 ℃时,粉体的衍射图谱中2θ对应于16°处出现明显的杂相峰,杂相峰与Ni3N(JCPDS卡:No.89-5144)相一致,可能是Ni(OH)2高温下发生了相变或分解,因此反应温度过高会对Ni(OH)2相的纯度产生不利影响[5]。
图3 Ni(OH)2粉体的物相分析图谱
(1)SEM和粒度检测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20 ℃时,制备出来的Ni(OH)2粉体形貌为花片状结构,粒度曲线呈较好的正态分布,颗粒大小均匀,峰值粒径为45 μm左右。
(2) X射线衍射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20 ℃时,所制备的Ni(OH)2粉体为β型Ni(OH)2,纯度高,结晶度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