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渗流监测变化规律及特征分布

2019-07-05 08:45谢文群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测压管过程线透水性

谢文群

(大余县水库工程管理局,江西 赣州 341500)

1 问题的提出

土石坝渗流安全是大坝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不管在建设还是管理时期,渗流分析评价都是大坝的重点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通过在特定部位埋设观测设施,监测大坝渗流运行性态,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消除隐患。如刘世煌等[1]通过渗流监测分析得出坝体内部的渗流运行不安全;段祥宝[2]等利用渗流监测数据判断大坝黏土铺盖可能存在渗透破坏,并基于数据提出解决方案。因此,大坝安全监测及数据分析为大坝安全评价分析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

监测工作是大坝建设及管理时期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但受大坝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限制、观测系统损坏、观测设施失灵等原因,导致监测数据出现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人工粗差等,导致观测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大坝运行情况,甚至失效。因此,数据分析时,还需结合数据的可靠性检验,综合判断大坝运行情况。

本文选取某土石坝为例,主要分析渗流监测数据的变化特征,结合现场注水试验,判断大坝的渗流运行性态。

2 工程概况

2.1 大坝概况

某均质土石坝坝顶高程210.00 m,最大坝高44.95 m,坝顶长197 m。该枢纽工程建于上世纪60年代,2009年进行除险加固,加固时新增混凝土防渗心墙,混凝土心墙厚0.6 m。上游坡采用干砌石护坡,下游坡为草皮护坡,坡度为1∶2,坝脚设有干砌石排水棱体。

2.2 水文地质条件

坝基范围内河床部位为第四系冲积层覆盖,表部为冲积块石堆积体、淤泥质砂土和腐殖土,下部为砂卵砾石,厚度2~6 m。坝两岸岸坡基本为厚1~3.5 m的残坡积碎石土覆盖,局部出露强~弱风化基岩。坝区岩体表部及构造发育部位岩体透水性多为强透水,其它地段岩体透水性多为弱~中等透水。岩体相对不透水层按q<5 Lu标准控制,大坝存在坝基渗漏与绕右坝肩渗漏问题。

2.3 大坝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

大坝上游护坡未发现明显异常现象,下游草皮护坡杂草能够及时清除,桩号0+060左右位置,排水棱体以上,存在面积大小约为2 m2的散浸现象,渗流存在安全隐患。与水库管理人员交流后,排水棱体上游面采用土工布铺设。集水沟内有流水,主要来自右坝段排水棱体及坝肩排水沟内流入。

3 渗流观测资料分析

3.1 测压管埋设情况

为监测大坝渗流情况,分别在坝体与坝基各布置测压管:坝体共埋设有15根测压管,其中主坝坝体埋设12支,编号为C1-C12;分别在上游坝面设置1排,下游设置3排,形成3条横向和4条纵向的网格布置;坝基共埋设有4根测压管,编号为J1-J4,其中坝轴线上游1根(编号为J1),坝轴线下游3根;绕坝渗流压力监测共埋设10根测压管,其中主坝埋设6根(左右岸各埋设3根);副坝埋设4根(左右岸各埋设2根),相应的布置情况见图1。

图1 测压管坝体、坝基测点布置图

3.2 渗流过程线分析

断面测压管过程线见图2。由图2可知,2月底之前,库水位基本无变化,过程线呈水平状;3-6月底,库水位呈上升趋势,其中2-3月中旬库水位上升较快,5月份库水位小范围波动;8-12月份,库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年库水位变化幅度在19.00 m。

监测过程线分析表明,心墙上游测压管水位均出现异常,最大管水位高于库水位,不符合实际情况。靠近心墙下游侧,0+095.0断面管水位运行较平稳,位势在30%以内,位势较低;而0+150断面及0+040两断面渗压均出现突变现象,C2在上半年位势处在较高水平,达到90%以上,而下半年后突然降到50%左右,而C10测压管突化刚好相反,位势突然升高,达到90%以上,观测设施运行不平稳;坝体下游,坝体右端渗流压力明显低于左端,一般位势变化范围在3%~20%,渗流压力偏高。

图2 测压管过程线

3.3 绕坝渗流观测设施

从图3可知,坝体左右两岸的管水位变化平缓,与库水位相关性差。靠近坝体上游,管水位高于库水位,表明绕坝渗流不仅受库水位影响,还受山体内地下水影响。总体来说,主坝左岸的绕坝渗流压力高于右岸。

图3 绕坝测压管过程线

3.4 灵敏度试验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渗流压力从不同纵断面及横断面差异都很明显,表明坝体的渗透性与空间关系很大。为了深入分析坝体渗流场的分布规律,选取典型测压管进行注水试验,验证土体的透水性及测压管的运行性态,分析结果见图4。

图4 测压管注水试验过程

各测压管在注水后,水位迅速升高,随后逐步下降。从各测压管回落的过程线来看,C10管水位下降速度最快,在10 min内就回落至原来水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位继续降低,较原管水位下降约4 m,表明该管存在泥浆固壁现象,当注水后,水头升高,坡降增大,原堵塞部分冲破,使管水位回归正常水位。C6与C7测压管水位回落过程线几乎一致,在5日左右回到原水位,并趋于平稳,灵敏度合格,但坝体土透水性一般,因此可判断该区间可能存在渗漏通道,导致两管渗流压力及水位变化过程一致。而C2测压管水位经过7日后,仍无法降至原水位,透水性能较差,C4在5日左右能降至原来水位,测压管运行正常。

4 大坝渗流综合评价

从渗流压力的分布来看,由于绕坝渗流压力偏高,使靠近两坝肩的渗流压力较中间明显偏高,在坝轴线上,最大坡降在0+095断面,达到10以上,而两端仅为2左右,防渗墙发挥的作用有限。再往下游,两端渗透坡降明显偏高,两端的渗透压力偏高,平均坡降偏大,达到0.3以上,存在渗透破坏的可能。而中间部位,C6与C7之间的垂直渗透坡降接近0,而根据注水试验,该区域坝体土透水性一般,因此可判定该区域内可能存在渗漏通道,导致两测压管水位相同且透水性能相近,也间接抬高了该部位的渗流压力。靠近排水棱体,左半部位渗流压力偏高,渗透坡降也在0.3以上,存在渗透破坏的可能,细颗粒堵在排水棱体的土工布上,排水棱体无法及时排出水,导致逸出点较高。而右半部位渗流压力较低,坡降较小,清辙水体流出。

综上所述,由于左坝肩的绕渗压力偏高,致使渗流压力偏大,而坝体中下游部位存在渗漏通道,使坝下游渗流压力升高,渗透破坏进一步扩大,局部排水棱体堵塞失效,自由面渗出点在下游坝坡逸出。因此,为消除渗流隐患,可采用扩大防渗墙延伸范围,降低左坝绕渗压力。左半部位排水棱体重建翻修,清除淤堵部分,完善排水设施。

5 结 论

1) 注水试验可作为测压管可靠性检验的有效手段。检查结果表明,坝体透水性能空间差异较大,中下游存在渗漏通道。

2) 坝体渗控措施不完整,左坝肩排水系统不完善,防渗效果不佳,导致坝体左半部位渗流压力偏高。

3) 坝体中下游存在渗透破坏,导致排水棱体部分失效,下游逸出点高于排水棱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4) 建议完善渗控体系,对排水棱体进行疏通导流。

猜你喜欢
测压管过程线透水性
密云水库白河主坝测压管监测数据变化分析
昭平台水库大坝测压管水位观测数据分析
黏土坝测压管水位异常原因分析
洪水过程线对水库调洪结果的影响分析
透水性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岱山水库大坝测压管观测数据分析研究
CONTENTS
基于Excel绘制改正系数过程线浅析
基于青山水库洪水调节论述给排水系统设计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