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作曲家海顿说过,“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今天,我们就邀请德国奥格斯堡大学莫扎特音乐学院硕士,擅长趣味儿童视唱练耳及魔法小提琴授课的张娇老师,来谈谈如何对孩子进行音乐艺术的正确启蒙,让他们可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幸福与力量。文|张娇编辑|成辉美编|郑楷文
1音乐是一种深层次的语言音乐是一种深层次的语言,不同地区、不同国籍的人可以通过音乐来交流,甚至是和不会说话的婴儿,通过共振、共鸣,一样可以产生互动。有研究显示,在给哭闹的婴儿播放音乐时,可以很快使他停止哭闹,并使他情绪愉悦。有些婴儿甚至会跟随着音乐的律动手舞足蹈。在给婴儿哺乳时,选择一些悠扬的音乐,还可以激发宝宝的食欲。这些都表明,音乐是快乐的源泉,宝宝对音乐产生的共鸣是天性的释放。
2音乐使人愉悦,亦能促进脑力在欣赏音乐和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使人精神愉悦,还能促进脑力的开发,加强脑细胞的活跃度,提高记忆力,让身体的各个感官意识增加,协调能力增加。
3听音乐是脑下组织活跃程度高俄罗斯科学家实验显示,我们在听到音乐的时候,脑下组织的活跃程度比正常值高出5倍之多。在演奏乐器的同时,我们需要眼睛看着谱子,看着左右手,耳朵去听音准、音色和节奏,而同时,我们的左右手又在做不同的动作,彼此间不同的运动间隔却表达着同一旋律的乐曲。真正是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心多用,却又非常专注。
1~2岁是宝宝最容易对音乐产生兴趣的年龄,也是音乐启蒙的最佳时期。我们可以多播放一些古典音乐,比如说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四季》;古典时期作曲家莫扎特的奏鸣曲《弦乐小夜曲》;早期浪漫派作曲家舒曼的《童年情景》等,这类音乐,旋律清晰、节奏欢快,具有一定玩耍性质,一定程度上非常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
那些后浪漫派时期和近现代时期,表达情感复杂多变,层次颇多,曲式悲情沉长的乐曲还有网络流行中那些嘈杂、喧闹的音乐对宝宝的身心健康无益,过于喧闹的音乐甚至会损伤听力,不适合给宝宝听。希望宝宝在家能有个高品质的、优雅的音乐环境,耳濡目染,可为之后的乐器学习培养兴趣,并打下良好的基础。
4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理解能力,会对一切事物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对乐器也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孩子的学琴之旅了。钢琴和小提琴是我们的首选,这两种乐器分别被称为“乐器之王”和“乐器之后”,它们音域宽广,音色多变,表现能力极强,在音乐的王国里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声音优美不会有过大分贝,不会有损孩子的听力,也是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的两种乐器。
不过说到学习乐器,是很多家长都会头疼的问题。一开始兴趣高涨,表现得非常积极,但是还没两天就哭天喊地,各种抵触情绪接踵而来,该如何让孩子坚持就变得很重要。因为坚持是开启音乐启蒙的重要特质。
首先,学习不是一件只有快乐的事情,父母在看到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的时候,一定不能轻言放弃,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让学习的过程中多一点玩耍的性质。
就拿最难入门的小提琴来说,我在授课时如果遇到问题,不会一味地去纠正孩子的错误,也不会设置太长的授课时间。给予适当的鼓励,建立起孩子学习的信心后再指出问题。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角色互换,让孩子变身老师,找出我的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再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比如持弓对于小朋友来说非常困难,那我们就应该放慢节奏,先放下弓子拨弦,让她听听小提琴美丽的音色,然后再从简单的持铅笔开始。在上课期间加入适当的休息,在她还没有累的时候先休息,让孩子保持对音乐的专注。
父母辅助孩子练习乐器的时间不能太长。强迫孩子进行长时间的练习,会让孩子非常抵触。每次练习10分钟,每天3次,要比每天一次性练习1~2小时的效果好很多,并且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使练习的时间逐渐提高。
其次,以鼓励为主,无论如何孩子在某些方面一定是非常突出的,是有优点的。找出优点,放大它,然后再找出缺点加以改正,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加入一些奖励,让孩子更有动力。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灌输给孩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在困难面前退缩的精神。当然,特别顽皮的时候,也需要适当的小惩罚。
老师的话
总而言之,对于孩子的音乐启蒙要以鼓励为主,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学会享受音乐。父母在培养孩子音乐兴趣的过程中要时时去了解孩子,掌握好对于这个度的把控,一定不能拔苗助长。
音乐源于大自然,是我们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纽带,是这辈子不可分割的快乐源泉,将陪伴我们的一生。希望可以和所有的父母一起努力,做好音乐启蒙,让每一个宝宝都能够从小学会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