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冯立国
摘要:时代的快速进步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阶段,农村建设的各种矛盾逐步凸显。如何解决和避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是目前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对策
改善村镇面貌,不断完善村镇基础设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是党中央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新农村建设中影响因素较多,导致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做好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的重要意义
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才更加具有购买力,才能更好地刺激内需经济,让农民也共享当前经济发展的胜利果实。新农村的村镇规划管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必经之路。做好村镇规划管理能有效统筹城乡发展、防止和杜绝无序乱建等现象,是指导乡村建设、乡村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村镇规划管理,不仅能革新村容村貌、节约土地资源、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还能让村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
二、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建设开始后才开展有关村镇规划问题的探讨,对新农村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提出了村镇规划的标准,但是这一标准是比较笼统的概念,对规划的细节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各个村镇的实际情况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村镇规划中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改变。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照搬国家制定的村镇规划标准的情况占多数,导致新农村建设差强人意。
(二)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镇格局小且基础设施不完备
在目前我国数以万计的农村村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处于比较贫穷落后的状态,基础设施配置较为薄弱。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中,由于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限制,连基本的温饱还未解决,更谈不上基础设施的配置。因此,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村镇之间差距巨大,也导致了农村基础设施配置的不完善。其次,农村之所以被称之为村镇,除了其生产力落后之外,还因为其村镇聚居度不够大,这也是城市和村镇之间最直观的区别。除此之外,环境问题也是村镇和城市的主要差别之一,由于村镇的基础条件较差,导致环境问题一直不能够被重视和处理,长期发展导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和恶化。
三、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村镇规划管理体系
对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镇规划问题首先就是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村镇管理体系,这是新农村村镇规划管理工作能够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首先,需要国家层面对目前已有的新农村规划指导标准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行业标准,为村镇的规划管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需要各地方省市政府基于国家标准,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农村村镇实际发展情况的地方标准,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相应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文件,保障制度的顺利推进和进行。最后,需要每一个村镇的干部,对相应的管理标准进行最后的细化,根据自己的发展特点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需求,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的管理体系。
(二)重视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村镇基础设施直接关系着村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对村镇居民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所谓基础设施的完善针对的是村镇中供水和供电等已有的设施,要对这些设施进行完善,保证基础设施运行的效率,降低出现故障的概率,在此基础上提高村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对于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来说,主要建设一些村镇本身没有的基础设施,而这些基础设施也是村镇居民生活所必需的,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村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然而,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都是需要资金的,为了解决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将一些准备投于其他建设但是还没有真正使用的资金先用来进行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但是单单依靠村镇集中的资金,还不足以完成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因此国家方面也要为村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建设给予一定的帮助,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的顺利进行。国家可以就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专项拨款,就村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建设进行专门的发放款项,从而帮助村镇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三)制定村镇规划收费的标准
对于村镇的规划收费问题,合理的收费标准是保证村镇规划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样的制定出村镇规划收费标準,也需要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出相应的收费管理办法和指导标准,为全国各村镇制定一个完善的规划收费准则。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习其他村镇建设的有益经验,结合实践经验,提出更多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同时还要充分采纳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使新农村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更加充分地彰显新农村的民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