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的连接:微信在偏远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中的传播作用研究

2019-07-04 12:34杨逐原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信群异乡攻坚

杨逐原

摘要:在偏远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中,讲透、讲清各种相关政策,积极宣传脱贫攻坚中的先进事迹,以动员乡村民族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之中,充分激活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在偏远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媒体也较为丰富,有口头传播、喇叭、宣传单、布告、户外媒体、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有手机、微信等新媒体,传统媒体在村子内的传播作用较为巨大,但对于身处异乡的村民来说,其与家乡的连接就主要靠微信这一新兴的媒体。微信的远距离连接能够让乡村干部建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在线开展党支部活动,开展各种培训和文化建设工作,能够让村子内外的村民形成脱贫致富的共同体,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异乡;连接;微信;偏远民族地区;脱贫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3-0047-03

脱贫攻坚是一项极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兑现致富路上不落下一个人的承诺的根本体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有不少人处于贫困之中,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國仍有1 660万农村贫困人口[1]。面对数量庞大的贫困人口,中央坚决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在脱贫攻坚中,媒体的信息传播作用功不可没,因为只有讲透、讲清国家政策,才能消除来百姓的疑虑,才能让来百姓参与进来并由此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1  偏远乡村脱贫攻坚:媒体的信息传播要先行

脱贫攻坚是一场极为艰苦的战争,中共中央、国务院调动了各级干部坚守贫困一线、攻坚克难,动员了老白姓与贫困鏖战,形成了全国斗战贫困,不脱贫决不“撤兵”的“抗战”局面。

尽管全面对战贫困的态势已经形成,但由于我国贫困人口大多处于西部偏远山区,这些地区往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相对落后,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尚需转变。因此,在脱贫攻坚中,由于缺乏对脱贫攻坚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对某些政策的了解,使得一些较有价值的政策难以顺利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乡村民众讲清、讲透脱贫的价值和相关的社会政策。同时,在布局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异地扶贫搬迁等工作方面,也需要让广大乡村民族了解相关的政策和规划。因此可以说,在乡村的脱贫攻坚中,媒体的信息传播要先行,只有通过媒体宣传,让老百姓了解了相关的安排和部署、知晓了相关政策措施,才能顺利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2  偏远民族地区乡村的媒介状况——一幅多彩却又混杂的媒介地图

笔者曾在贵州省正安县(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各个乡镇对其现有的媒介类型及使用情况展开深入的调查。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在偏远贫困地区的乡村,媒介的类型较为丰富,既包括各类新兴的媒体如微博、微信、QQ等,也包括传统的媒体甚至是比较原始的媒体,如口语、喇叭、宣传单、布告、户外广告、广播、电视等,呈现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媒介地图。

但这幅多彩的媒介地图是混搭使用的,有些在乡村内部传播中的作用比较大,而有些在乡村与外界世界的传播中的价值比较大。在正安县的调研中,笔者发现,村内传播和村外传播的媒介有着较大的差别:

在乡村内的传播者中,口语传播(田间地头的宣传和院坝会议宣讲)、喇叭传播(高音喇叭宣传)、宣传、在村民的院坝中开展脱贫攻坚的政策和部署的宣传活动,会经常听到喇叭通知、经常听到广播报各类脱贫攻坚信息——广播媒体在农村强势崛起,同时还会经常看到张贴的各种通知和布告。

而在乡村的对外传播中,最常用的媒体就是微信。众所周知,在偏远贫困地区的乡村,流传着一句话,就是村里只有“613899”人群,“61”是指儿童,“38”是指妇女,“99”是指老人。其实在西部很多地区的农村,“38”这个群体都很少看到,因为有点劳动力的人都到外地打工挣钱去了,所以我们经常能够见到的村民就只剩“61”和“99”了,可谓只有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坚守在农村。这种情况给脱贫攻坚中相关政策的宣讲和相关规划的推进造成极大的困难。

在正安县的各乡村展开调研时,我们发现乡村仅有“61”和“99”群体的现象更为普遍,因为正安是远近闻名的劳务输出大县,自从20世纪80年代正安县组织300娘子军“出师”南粤打工开始,劳务收入一直是正安县的主要收入之一。在当时来说,采用劳务输出的形式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是值得赞赏的事情,因此当时贵州省内的报纸——《贵州》日报和全国极具影响力的报纸——《人民日报》都进行了报道,其中《人民日报》在1989年6月6日以《转移——跨世纪的选择》为题,专门报道了正安的劳务输出的做法一时间,正安县敢为人先的举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不过在脱贫攻坚的宣传中,正安县曾因为青壮年人口普遍在他乡,难以及时宣传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而苦恼过,脱贫攻坚的干部往往采取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的方法来宣传,但是外出务工的人员都比较忙,没有几个愿意接听脱贫宣讲电话的。我们在瑞溪镇某村调研时,一个脱贫攻坚的干部就向我们提及电话宣讲中的困难:他们(外出务工人员)接听电话,没已说几句就挂了,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刚刚开始时,村民们不了解相关政策,不知道脱贫工作的重要性,他们不想与我们通话,我们发短信他们也不回,有些村民甚至把我们拉进黑名单,我们让他们的亲人打电话,他们的亲人也不愿意配合,这种情况让我们极为头疼。由于脱贫攻坚工作事关重大,我们工作人员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我们积极思考对外传播的方式,后开有人提议用QQ群,但是效果也不理想,直到建立微信群后,效果才得以改观。

事实确实如此,在作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正安农村,每年均有大批人员外出务工,口头宣讲、布告和广播等媒体无法实现村内外的有效连接,但村内外的连接又显得特背重要,而在连通远在异乡的民众时,就必须使用微信等新兴的媒介形式。

3  异乡的连接:作为贫困山区脱贫攻坚中乡村内外重要勾连体的微信传播

在对电视这一媒介进入家庭,并与家庭产生连接关系的过程进行分析时,西尔弗斯通就指出,电视具有双重勾连的属性,他认为电视一方面作为一个物件,是人类传播网络中的一个物体,也是家庭欣赏趣味的一个象征,而另一方面,电视作为一种媒介,其通过节目的内容和结构,在更为宽泛的公共与私人领域中,把家庭中的成员带入到一个分享意义的公共领域中[3]。事实上,媒体的双重勾连属性并不仅仅指向电视,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微信也是国内外传播网络中的重要一员,也是家庭欣赏趣味的一个象征。同时,作为一个当下尤为受人追捧的东西,微信还能把大众带入到众多具有分享意义的公共领域之中。这种情况在正安县的脱贫攻坚中也体现的较为明显——无论是脱贫攻坚的乡村干部还是广大村民,都讲微信作为一个寻求娱乐的物件来使用,同时也通过微信来分享脱贫攻坚中的相关信息。

众所周知,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微信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即时传播、不受时空限制、信息承载量极大、在城乡的普及率都较高,因而被广泛地运用于脱贫攻坚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沟通之中。在调研时,笔者发现,正安县的绝大多数乡村干部,都建立了微信群,把村民们都拉入微信群,在群中开展党组织活动,开展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工作,发布各种政策、规划、通知和决定,使远在异乡的村民都能够及时分享相关信息和享受相关的服务。以正安县瑞溪镇三把车村为例,该村大胆创新,在脱贫攻坚中利用微信群实现与在异乡务工的人员的勾连,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3.1  设立“线上党支部”

设立“线上党支部”,就能够在开展党组织生活时,让远在异乡的人能够随时参加党组织生活、随时开展各种学习活动、随时进行思想汇报、随时缴纳党费。按照规定,“线上党支部”的支部书记由在村子里的党员担任,可以配副书记,也可以没有副书记,“线上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是在微信群里选举产生的,在选举出“在线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后,也要报乡镇党委审批,并报给县委组织部备案,与脱贫攻坚相关的众多事宜,都在“线上党支部”里面进行传播和讨论,形成大家比较认可的决定。

3.2  开展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民生工作

在脱贫攻坚中,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属于“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在微信群中,脱贫攻坚干部将对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的摸排走访的情况形成台账并发布出来,让远离家乡的人们能够根据政策要求进行集体交流和沟通,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提高乡村医疗服务化水平。

3.3  及时发布、宣传脱贫攻坚的政策和决定

这是对微信群的使用最为普遍的情况。在调研中,笔者发现,脱贫攻坚的干部们还会利用微信群来解释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告知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的情况,并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短板补齐、宣传和敦促群众落实赡养责任、宣传动员农村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开展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和脱贫先进典型示范教育活动等。在利用微信群政策、决定的发布和宣传中,正安县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形成了干部群众齐推并进的攻坚大格局,掀起了“总攻决战”新高潮。

3.4  开展新青年农民培训及乡村文化建设活动

脱贫攻坚工作不能蛮干,它需要有技术和文化的指导。有鉴于此,三把车村积极利用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将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的很多培训内容都放在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里面,供大家远在异乡、未能参与技能培训的村民学习。同时,还积极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开展乡村文化建设活动,在微信群尤其是微信公众号来发布带有现场气息的文学作品、发布乡村文化建設的指南,号召远在他乡的人也一起参加乡村文化建设活动。这样新奇的培训和文化建设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使村里的各种产业都得以迅速发展,并依托化广场的打造、文化活动的开展推动了乡村文化的发展。

3.5  建立脱贫致富的地方共同体

微信作为脱贫攻坚中一个重要的意义分享空间,能让远离家乡的村民保持着与故土的联系,让他们在脱贫攻坚的信息流动中不断认识到个体和乡村、合体和国家的联系,从而能够在复杂、多维的信息传播中构建统一的身份——脱贫致富的共同体。一旦建立这样的身份认同,无论离故土有多远、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主动关心、融入脱贫攻坚的工作之中,共同为乡村的脱贫和振兴而努力奋斗。

对于微信的这一作用,一个脱贫攻坚的干部就曾经说起:在脱贫攻坚之初,很多在外地务工的村民思想观念转变不过来,他们认为脱贫攻坚只是一阵风,一吹就过去,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因而我们电话联系他们的时候,他们不接电话,逢年过节他们回家时,我们去找他们沟通,他们根本不搭理。后来我们想到建立微信群,把它们都拉进群里,天天在群里发脱贫攻坚的政策和规划,并把乡村变化的图片给他们看。在切实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后,他们慢慢地放下了芥蒂,主动联系我们,谈他们的真实想法,我们也会趁机告诉他们,脱贫攻坚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极为巨大的惠民工程,是所有贫困者的福音,要他们加入进去,与大家一起甩掉贫困的帽子。时间长了,他们逐渐把脱贫攻坚当成了自己的事情,主动融入脱贫攻坚的集体。现在,我们已经把村民牢牢地团结在脱贫致富的这个共同体里面,大家正气势昂扬地与贫困作最后的决斗。

4  结束语

借助微信这一特殊的新媒体,偏远贫困地区的乡村干部,能够实现与村子内外的连接,尤其是在乡村的传统媒体很难触村外世界的时候,微信的作用更为明显。在偏远民族地区乡村的脱贫攻坚中,微信的使用让乡村与远在异乡的村民实现了身份的勾连和脱贫故事的书写,为充分发挥村民在脱贫攻坚中的内生理论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2019-10-18].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O104yw.

[2]习近平: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 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EB/OL].[2019-10-20].http://www.gov.cn/xinwen/2015-11/28/content_5017921.htm.

[3]罗杰·西尔弗斯通.电视与日常生活[M].陶庆梅,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122.

猜你喜欢
信群异乡攻坚
失范理论视角下基于微信群的家校互动
七绝·他乡月
火车
“圈”言“群”语,如何把握法的边界
攻坚脱贫
第200位驾到红包漫天的狂欢夜!
客居异乡
异乡明月别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