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阿芬
“骚人空自吟芳芷,未识凌波第一花”“嫩白应期雪,清香不让梅。”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赞美水仙花气韵高洁,优雅清香。确实,冰清玉洁的水仙花点缀在碧绿挺秀的葉丛中,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盈盈步月如仙女踏水起舞。故此有“凌波仙子”的美誉。
水仙花,属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湿润,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它肥大的鳞茎像蒜头,碧绿的叶子像蒜叶,这样的比喻似乎有点俗气,但早在一千多年前,明代《长物志》记载:“水仙,六朝人呼为雅蒜。”宋代《南阳诗注》记载:“此花外白中黄,茎干虚通如葱,本生武当谷间,土人谓之天葱。”水仙花是冬天花中清品,每年冬至过后到元旦期间,水仙花盛放时,市场上卖的一盆盆、一束束水仙花,修长的叶子绿如翡翠,花瓣洁白如玉,花蕊灿若黄金,楚楚可人,宛如玉台金盏。难怪有诗云“翩翩翠袖挽青春”“花容婀娜玉生夸。”水仙花娇美的花容让人生爱慕之心。
水仙花主要有两个品种,一种是单瓣的,六片白色的花瓣舒展开放,中间有金色副冠,形如盏状,清香浓郁,名为“金盏银台”,俗称“酒盏水仙”。若副冠呈白色,叶稍细者称为“银盏玉台”;另一种是复瓣的也称重瓣,花被十二瓣,卷成一簇,上端素白,下端淡黄,香气稍淡,雅号“玉玲珑”,俗称“百叶水仙”。不管单瓣还是复瓣的水仙都是形态俊雅,香味扑鼻,格外动人。“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水仙花冰肌玉骨,在寒冬里,只凭借清水就能开花,实在是奇迹。水仙花,顾名思义,它的培植离不开水。只要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用清水滋养,绿意盎然,水仙花就开得大方飘逸,宛如屹立在水中央的凌波仙子。她是那么顽强坚韧,柔美的外表蓬勃着旺盛的生命力;她是那么无欲无求,淡泊幽香,不与百花争艳;她又是那么超凡脱俗,只要一碟清水,几粒卵石,水仙花气质越显清雅出尘,神韵不同凡响,别有一番诗意。
说起水仙花,人们就会说“天下水仙数漳州”,这美称一点也不假。漳州的水仙花栽培面积居全国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水仙花之乡”,更重要是在漳州圆山东麓一带的一片片水仙花田,栽培的水仙花花色最艳,花香最浓,花期最长,由此而笑傲花坛、声誉远播。漳州有句俗话:“圆山十八面,面面出王侯,一面不封侯,出了水仙头。”的确是的,圆山是久负盛名的水仙花种植基地,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早晨的太阳正好照在圆山脚下的花田,下午的斜阳被圆山挡住了射线,向阳遮阴兼而有之,是个冬暖夏凉的天然屏障。九龙江支流和山谷泉涧纵横交织,水源充足;花田土壤松软,系砂质壤土,为水仙花栽培创造了优良的条件。毋庸置疑,圆山成了水仙花的福祉。
如今,漳州“五湖四海”之一的水仙花海公园落户在圆山高新区。冬季,圆山脚下水仙花海,水仙花绚烂盛开,清风徐来,花香扑鼻。在一个闲暇的周末,我驱车前往水仙花海,登上广场上的赏花瞭望台,俯瞰水仙花田,哇,好大一片水仙花田!水仙花田一望无垠,旁边的一游人告知这片水仙花海面积约266亩,真是壮观啊!放眼望去,一畦畦的水仙花田整整齐齐,绿得那么纯粹,绿得那么生动,连绵不绝,感觉就像一幅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平铺在大地上。郁郁葱葱的叶子间长满了水仙花,就像绿色海洋中的朵朵浪花,又像无边绿毯点缀着小巧玲珑的小花。阵阵微风吹过,水仙花随风摇曳,那绿色蔓延在无边的地面,尽显淡雅秀美。漫步花田观赏大道,只见两侧树立了无数的展板,介绍有关水仙花的常识、传说、历史典故、诗词以及水仙花艺术品照片。水仙花在漳州已经有五百年的栽培历史了,蓦然觉得水仙花文化源远流长。徜徉在水仙花海,一棵棵水仙花和着泥土的芳香在阳光中,在微风中频频点头。我似乎也聆听到花儿呢喃的声音,浓郁的芬芳沁人肺腑,凡尘俗事顿时烟消云散,心灵如水仙花般纯洁美丽。
沐浴着芳香,脚踏在水仙花田埂上,花农正在花田中忙碌起来,她头戴斗笠,手拿红丝绸,原来她是在寻找稀有的复瓣水仙——玉玲珑,在复瓣水仙的叶根绑了起来,以作区分。在畦与畦之间还有淤泥,踩在上面,鞋跟满满是淤泥,我索性脱鞋挽裤,踩在水仙花田中和水仙花亲密接触。在花农的指教下,仔细察看哪些是单瓣水仙哪些是复瓣水仙。水仙花田里还有引人注目的新品种——黄花水仙2号,特大的花瓣,金灿灿的,黄澄澄的。不只如此,品种众多的水仙花让你看得眼花缭乱:法国水仙、日本水仙、金蝴蝶、美丽小鸟、珍珠等。不得不感叹水仙花海是名不虚传的水仙花大观园!一边闻着花香,一边拍照;一边驻足欣赏水仙花田的风姿,一边聆听花农讲水仙花的故事。花农指着对面圆山骄傲地说:“只有在圆山下栽培的水仙花才会特别香,我们九湖镇的大梅溪、蔡坂、田中央、新塘、下庵、洋坪、小梅溪等村庄都种植水仙花。”经她这么一说,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了宋伯仁的一首诗“山下六七里,山前八九家,家家清到骨,只卖水仙花。”
“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没见过水仙花种植的人都以为水仙花生长在水里的,其实不然,水仙花最初并不是长在水中,而是埋在泥土里。万物靠泥土来孕育,水仙花也不例外。泥土是水仙花最初的生命之源,泥土曾经给水仙花最早的养分。水仙球在土壤里种三年,吸足了养分,地气又滋润了她的灵性,所以水仙最后能在水盆里亭亭玉立,暗香浮动。水仙花要经过三种三收,霜降与芒种,是水仙花种植的两个关键节气。第一年霜降前后,种下“芽子”,次年芒种挖出,成为第二年的“钻子”,再经一年种植,挖出后,第三年的“种子”便有了。经历从芽子到钻子到种子再到商品球三个生长期,每个生长季节达220-240多天。看来世间一切美丽的事物都是要经过一番孕育而成的。由于水仙花夏季要“休眠”,因此花农利用夏季种植水稻,水仙球和水稻轮播,使得土壤更有足够的肥力来供养水仙,让水仙的鳞茎特别大,花朵特别芳香。这或许是漳州圆山下的水仙花独占花坛,声名远扬的原因之一吧。
水仙花不仅有与生俱来的天然之美,而且经过雕刻的水仙花富有独特的艺术美。漳州水仙艺人能用刀雕刻,在他们的手中精雕细琢,水仙花可雕刻成“鸳鸯戏水”“金鸡报晓”“孔雀开屏”“双龙戏珠”等寓意深刻,妙趣横生的艺术品,虽有人为,宛如天成,让人观之叹之爱之。固然美丽也需要雕琢。水仙花本身就富有灵气和神韵,再加上雕刻师以精湛的技艺、灵慧构思更赋予水仙花的艺术文化内涵。他们雕刻的是一棵棵水仙花,演绎的是一个个灵动的生命。在我所了解的众多雕刻中,如玉雕、石雕、木雕等都不如水仙花雕刻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水仙花雕刻不愧是“有生命的艺术珍品”!
美好的事物,总会被赋予美丽的传说。水仙花也不例外,水仙花的传说流传众说不一。有传说水仙花是尧帝的女儿娥皇、女英的化身,她们二人同嫁给舜,姊姊为后,妹妹为妃,三人感情甚好。舜在南巡崩驾,娥皇与女英双双殉情于湘江。上天怜悯二人的至情至爱,便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二人也成为腊月水仙的花神了。另有一传说在漳州圆山下有一位农妇,心地善良,看见有个即将饿死的乞丐向她乞讨,农妇心生怜意,把仅有的一碗饭给了那位乞丐,原来那位乞丐是个神仙。他将吃的饭喷在农妇耕种的田地,次日,乞丐所喷饭之处都变成花种,后来长出了白瓣黄蕊的花朵,袅袅娜娜,像位仙女,人们称之为水仙。还有一传说,明景泰年间,在河南为官的族人张光惠告老还乡时,船过洞庭湖,从水面拾得两颗水仙花头带回家乡。张光惠将仙花的鳞茎悉心地种在门前的花园中,每天用琵琶坂上泉眼中涌出的仙泉水来灌溉,培植仙花的鳞茎。经过几年的辛勤劳作,在琵琶坂下的花园中竟然开满仙花。关于水仙花的传说众说纷纭,充满着传奇色彩,不难看出水仙花备受人们喜爱,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水仙花,成為漳州的骄傲。“世界名花惟此有,人间异香别地无”,这是圆山麓张家祖厝上的一副由清道光年间留下来的对联。这副对联流露出了漳州人对凌波仙子的情有独钟。诚然,水仙花在寒冬腊月展翠吐芳,孕育出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在我看来水仙花是名副其实的报春花,不是吗?水仙花开,春天还会远吗?漳州水仙花在新春佳节前后飘芳吐艳,象征着吉祥、美好、纯洁、高尚。而今,漳州人的生活,已和水仙密不可分。临近岁末,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水仙花的香味,人们都会买一两盆水仙置于案头或窗台……记得我结婚那年的腊月,堂妹小美又特意送水仙花到我婆家,洁白小巧的花朵从青葱鲜嫩的叶丛挺立而出,神韵奇特,散发出的阵阵香味犹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又如美妙的音乐余音袅袅,萦绕房间,撩人心怀。当时房间不大,邻居推门而入,满满是赞叹的言语“真美啊”“真香呀”!正所谓“一盆水仙满堂春,冰肌玉骨送清香。”最乐开怀的是爱花的婆婆,听堂妹说若要水仙加快开花就得加温水或晒太阳,婆婆都谨记在心,并付诸行动,还特地在水仙花梗处圈了红纸,还说这样喜庆吉祥,辟邪除秽。我就从那年开始养水仙花的。临近春节,养几盆水仙花,把它放在阳台、窗台、茶几上,清浅的时光多了几分优雅,芜杂的生活多了几分清亮。这似乎成了一种享受,一种期盼。回到家,我总会走近水仙花,水仙花伫立在水中,默默地吐绿,静静地绽放,满屋馨香。与水仙花凝神相视,心静明阔,仿佛是问候挚友那样亲切可人,似乎也闻到了淡淡的生命馨香。给予是快乐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每年临近春节,我总会捎一些水仙花作为新春礼物给远方的朋友,我相信水仙花的清丽淡雅,芳香馥郁会让朋友赏心悦目,欢乐吉祥!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冰清玉洁、亭亭玉立的水仙花在微月朦胧的清水中轻盈漫步的优美。时光清浅,岁月留香。有水仙花的岁月,生活变得春意盎然,纤尘不染且馥郁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