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李君楠
摘 要:“车船直取”精准计划作业模式的建立和实施,对港口、船方、货主而言,是一个多赢的举措,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从内部管理和对外协作两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建立件杂货码头车船直取作业精准计划模式,并提出实施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车船直取” 精准计划 精准控制 作业模式
现代港口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缩短船、货在港作业时间、降低作业成本、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是提高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件杂货码头,货种多,包装复杂,费率相对于集装箱、大宗散货来说不高,因此,努力降低成本是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扩大港口“直取”作业量,将进一步加快港口船、货的周转,降低港口作业成本,更好的为货主做好优质服务,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件杂货码头生产组织管理在传统的模式—调度室模式基础上正在进一步优化,向流程化、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方向改进发展。调度指挥、管理手段也在与时俱进。本文将重点放在件杂货码头内部管理研究上。其中又分计划精准控制、现场过程精准控制和协调、建立车船直取模式的长效机制三个方面来提出“车船直取”精准计划作业模式的建立和实施,以期对港口作业起到一些指导作用。
1.件杂货“直取作业”计划精准控制
在计划精准控制方面,计划人员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及时从船公司拿到配积载图,掌握船期和货物的抵港信息,研究船货零待时衔接,并将机械和作业人员提前安排到位,协调外理联系船方对装卸货和直取作业的要求,确定交接方式,保证在货物抵港后能够立刻作业。
1.1掌握物流信息
直取作业,掌握货物信息尤为重要,根据货种、包装、工艺,划分为尽量安排直取作业的货物,如大型设备类;方便直取作业货物,如大袋类、捆装类等,这一类占得比重较大;困难直取作业货物,如超长钢材类货物。装船作业要提前掌握货物信息,包括货物集港情况、包装、件重、出口手续是否办理妥当等信息。卸船作业要提前掌握货物流向、内贸货物提前协调货主及运输方,外贸货物必须在卸船前提前办理通关手续。
1.2掌握船舶的配积载信息
提前获取配积载图,装船作业时,要预留出直取货物的舱位,协调船方做好直取计划准备,预留舱位的位置要便于直取作业机械、场地、人员的安排,防止出现直取作业时现场拥堵;卸船作业时,研究货物积载位置,做好货物出舱顺序的安排,直取作业的货物优先考虑安排作业。
1.3提前协调外理、货代、運输部门
直取作业计划安排,外贸货物要提前协调外理,外理部门做好直取货物的理货作业计划;提前协调货方,掌握货物动态,告知直取作业安排,在货物的发运时间上与直取作业合拍;在有火车运输时,做好与铁路部门的协调、沟通、信息共享,掌握火车抵港时间,在直取作业的时间节点上与其调整一致;公路运输要掌握汽车的位置动态,设置绿色通道,使直取作业车辆能够提前到达。
1.4制定详细的“直取作业”计划
码头搭建信息平台,运用EDI技术、互联网,采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各作业环节及时获得船货抵港信息,备好作业机械、人力,做好精准计划。直取计划表如表1。
2.现场过程精准控制和协调
港口的生产组织模式:计划控制—现场执行—反馈控制—考核,调度部门要严格按照计划要求组织直取作业,能直取的都要直取,不能直取的要根据当班生产情况合理安排,如果有条件直取尽量安排。
2.1抓好提前准备工作
船舶靠泊前,调度部门要摸清船舶配积载、直取车辆、外贸手续、货物包装、件重、集港等情况,要做到信息畅通,及时传递到现场调度员及作业人员,并及时通知外轮理货员,将直取作业信息共享。
2.2提前组织
掌握各信息后,现场组织要抓好提前工作。装船作业将直取汽车安排到专门设置的场地等候,装卸工属具提前备好。火车—船直取作业,与铁路货运部门的协作尤为重要,火车抵港时间、送车时间都要商定无误。船—船直取作业,船舶的靠泊合理安排,直取船舶可以考虑外档过驳作业和里档过驳作业,按照配载情况有序组织装船直取作业;卸船直取作业重点掌握货物外贸手续是否办妥,没办理的抓紧催促船代办理。直取车辆、工属具及时安排到位。
2.3做好船舶辅助作业
协调外理做好直取货物的理货工作,直取作业货物交接方式是货方与船方交接,因此港口要协调外轮理货员提前到位,及时做好理货工作,防止因理货原因导致作业中止。
3.建立车船直取模式的长效考核机制
3.1生产数据录入、生产统计、生产分析
原始数据当班要准确录入生产系统,为生产统计、分析打好基础,开展好定期分析、专题分析,分析要事实求是,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指导、调整下步生产组织工作和车船直取作业。
3.2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码头公司以月为循环周期,对当月车船直取作业组织兑现情况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月月考核,月月兑现。绩效考核表见表2。
4.结语
车船直取作业精准计划模式的建立需要不断完善、改进,对存在问题及时发现解决,形成良好的闭环运行,最终形成适合码头直取作业计划的模式,以上计划模式的研讨能够给件杂货港口直取作业精准计划模式的建立和形成起到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波.我国港口经济发展现状[A].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10期.
[2]赵娜.王军锋.港口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