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桂兰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山东德州 253000
脑梗塞具有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病残率高、预后差等特点[1],可因各种诱因引起脑血管破裂、鼻塞、动脉狭窄,若干预不及时,可加重脑功能损害,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偏瘫、肢体功能障碍,对此还需加强护理、治疗工作[2]。通过分析往期报道,可发现早期康复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还可减轻患者生理、心理负担,尽早恢复病情[3]。而该次实验对象为脑梗塞偏瘫120例患者 (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选取),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并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试验对象的120例该院收治,而研究人员为脑梗塞偏瘫患者,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各60例。入选标准:①患者均处于意识清楚状态,且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②患者均顺利度过危险期;③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运动性失语症状;④患者均无抵触情绪;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①排除因气栓、脂肪栓、心源性栓子等其他外源性栓塞因素引发疾病患者;②排除存在残疾病史患者;③排除存在先天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
观察组22例男性,38例女性,平均病程 (8.45±1.35)个月,平均年龄为(70.53±2.53)岁;运动障碍程度:10例为重度运动障碍,22例为中度运动障碍,28例为轻度运动障碍。对照组21例男性,39例女性,平均病程(8.79±1.64)个月,平均年龄为(70.49±2.28)岁;运动障碍程度:8例为重度运动障碍,23例为中度运动障碍,29例为轻度运动障碍。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除了加强日常生活指导、用药指导、晨间护理外,还需重点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配合推、揉、捏、拿等手法,刺激患者肢体功能活动,且多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对治疗自信心。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肢体运动活动:①被动运动:合适体位:健侧位:使用软枕固定患者患侧上肢,高于躯干位置,为了保持屈髋屈膝位,还需在患侧下肢放置软枕,健侧上肢保持舒适位置状态即可[4]。患侧卧位:为了保持后倾状态,可使用软枕固定患侧肢体,并将肘关节固定伸位,肩关节屈曲,肩部朝前,掌面向上,为了避免患侧下肢压迫,还需保持膝关节略屈曲,下肢伸展。仰卧位:患部臀下放置软枕,下肢用沙袋适当固定,以免髋关节外旋、屈曲。同时每隔2 h更换一次体位,以免出现压疮事件[5-6]。按摩患肢:采用振、揉、摩等手法对肢体进行按压,顺序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全身按摩用手掌,每日两次,每次按摩20 min;运动关节:在瘫痪早期需保持从近至远、从上至下、从健侧至患侧原则,帮助患者活动踝关节、髋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②主动翻身:患者采取仰卧位,伸直双上肢,左右摆动,在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下,适当活动臀部或肩部,并借摆动动作的惯性[7],上下肢一起翻向患侧;③在患者逐渐适应主动运动后,还需过度至坐起运动(在床边坐起)、蹲起运动(保持身体直立,握住支撑物,双手向前伸直,双腿分开,缓慢下蹲、起立,2次/d,每次10组)、站行运动(锻炼上下楼运动,2 次/d,每次 1 h)[8]。
(2)日常生活训练:教会患者更好利用各种现代工具完成日常生活,多进行刷牙、洗脸、拧毛巾、拨算盘、抓木钉、搭积木等动作训练,且在下床后多进行手杖辅助行走、步行训练、站立平衡等[9]。
(3)早期语言训练:根据患者失语程度、病情进行相应训练,①语言兴趣训练:在睡前、晨间播放患者感兴趣电影或音乐[10],刺激患者视觉语言中枢系统和听觉中枢系统,并鼓励家属多与患者谈论其感兴趣话题,激发患者说话欲望,引导其融入语言氛围下;②喉舌发音训练:教会患者进行舌头伸缩训练、喉头张合等连续3次/d,每次10组,并加强数字重复发声、单音节发声,后期可逐渐过渡至词句发音练习;③语言交流训练:在语言训练期间,还需多鼓励患者多进行语言表达,首先从简单问题回答训练开始,随后逐渐增加问题难度。
(4)其他训练:①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上海仁和医疗设备公司提供的CVFT-010M型号,每日两次,每次20~30 min;②推拿疗法:为了促进脑部供血,还需多对患者进行颈枕部按摩、头部按摩,同时运用滚揉法保护大肌肉群,半握拳手轻轻叩打患肢,1次/d,力度均匀柔和;③康复器械训练:在康复室内多进行器械训练,1次/d,每次 30 min。
对比两组ESS评分、ADL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定量表。
语言功能评分:内容包括书写、阅读、听力理解、口语,共200分,若患者语言功能越好,分数越高[11] 。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若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分数越高,主要评估大小便控制、进食等情况,总分为 120分[12]。
ESS评分(欧洲卒中量表评分):若患者神经功能越佳,分数越高,主要评估语言、定向力、意识水平等14 个项目[13]。
肢体功能评定量表:总分14分,主要评估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若分数越高,代表肢体功能恢复越好[14]。
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定量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肢体功能评定量表[(±s),分]
表1 对比肢体功能评定量表[(±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60)对照组(n=60)χ2值P值5.43±1.33 5.29±1.43 0.325 6>0.05 11.58±1.17 8.53±1.22 4.851 2<0.05
观察组ESS评分、ADL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对比两组恢复情况[(±s),分]
表2 对比对比两组恢复情况[(±s),分]
组别 时间 ESS评分ADL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观察组(n=60)对照组(n=60)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41.86±2.16 69.38±4.22 41.29±2.54 52.13±3.11 68.19±2.33 91.43±1.55 68.25±2.54 82.65±1.73 98.56±5.43 165.22±4.19 98.23±5.23 129.18±4.22
有研究表明,大脑输送血液的血管出现疾病为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是一种急性的疾病,且该疾病损害了大脑组织。但神经细胞缺乏氧气时,可在短时间内死亡,随之神经细胞控制的机体功能丧失,且大脑细胞不得被替换,因此导致脑梗塞的后果是不可逆的,也是永久性的,脑梗塞对于患者的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且导致了极大的家庭、社会负担,故充分的认识脑梗塞是十分必要的,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采取康复的护理措施尤为关键,其可促进脑梗塞患者的预后恢复,降低脑梗塞的发病概率及致死概率。
早期的康复措施是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对于脑外伤康复的患者采取康复措施改善其后遗症的情况具有明显的效果。该文研究中,针对患者的心理、语言及肢体等目标进行康复训练,以此修复患者因神经损伤而导致的力量失衡及肢体功能障碍。通过早期的功能恢复,强化了患者的运动能力及语言能力。通过早期的适当按摩,促使患者的皮下组织及皮肤血液循环,可促进皮肤功能改善,预防血栓形成,不仅如此,可伸展其瘫痪的肌肉,促使兴奋性降低,避免萎缩。
邓棋方[15]学者在《康复护理指导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方式与该院相同,分别进行了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表明实施康复护理后的患者,ADL 评分(90.43±1.22)分,偏瘫运动评分II级的有19.13%,而该文研究数据显示,脑梗塞偏瘫患者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肢体功能评分为(11.58±1.17)分、ADL 评分为(91.43±1.5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肢体功能评分(8.53±1.22)分、ADL评分为(82.65±1.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邓棋方学者报道结果和该院报道结果无明显差异性,而该次实验中,对语言功能和ESS评分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可发现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为 (165.22±4.19)分、ESS 评分为(69.38±4.22)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缓解脑梗塞的病情。
综上所述,对脑梗塞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加速肢体运动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