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结合宫腔镜用于子宫内膜息肉诊断鉴别价值评价

2019-07-04 01:39居锦芬武茜李炜虹
系统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误诊率初筛宫腔镜

居锦芬,武茜,李炜虹

南京市中心医院妇科,江苏南京 210008

研究表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为24%~26%,其中孕龄期女性到绝经后妇女都属于高发人群[1]。目前国内对子宫内膜息肉主要采用B超和宫腔镜,其中B超技术较为成熟且操作简便,但相关研究表明[2],其漏诊误诊率较高,而宫腔镜则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标准方法,二者联合使用诊断效率理论上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该研究选择2014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因子宫异常出血入院的患者作为临床样本,分析B超联合宫腔镜鉴别子宫内膜息肉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治的90例因子宫异常出血入院的患者作为临床样本。随机分为3组,其中B超组年龄23~51岁,平均(34.8±3.3)岁,病程 1~8 年,平均(3±1.2)年,宫腔镜 21~49 岁,平均(33.1±6.3)岁,病程 2~9 年,平均(3.2±1.3)年,B 超联合宫腔镜组,年龄 22~50 岁,平均(35.1±4.3)岁,病程 1~9 年,平均(3.5±1.2)年,3 组患者在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检查器械 ①B超仪:日本Aloka SSD-1100扇扫超声仪,探头频率为3.5 MHz。②日本Olympus公司的HYF-P型及HYF-IT型纤维宫腔镜和4.5 mm、5.5 mm连续灌流宫腔镜检查镜。

1.2.2 检查方法 ①B超检查:全部病例首先行腹部B超和(或)阴道B超检查。②宫腔镜检查(HS):全部病例在B超检查后进行宫腔镜检查,设定膨宫压力为13.3 kPa,流速为260 mL/min。常规消毒,静脉麻醉成功后,置入宫腔镜检查宫腔。

1.2.3 诊断标准[3]①B超:子宫内膜息肉样突起,多数表现为强回声,也可表现为中、低、不均回声或蜂窝状回声。②HS:镜下为突出子宫内膜表面的有蒂、柔软的赘生物,单发或多发,小者直径 1~2 mm,大者可充满宫腔。表面光滑粉红与周围内膜颜色一致,可见纤细的微血管网,如有炎症或坏死,颜色可为暗红或黄白色。③病理:大体标本:一般直径为2~3 cm,表面灰红,比周围黏膜韧,顶端常有出血及糜烂。显微镜下:EP由腺体及间质组成,表面为立方形或低柱状上皮,间质水肿,腺体或多或少,毛细血管增生,有纤维母细胞及炎性细胞。间质常纤维化、胶原化,并有成簇的厚壁血管。息肉内的腺体与周围内膜的腺体可同步周期性变化,也可不同步表现或不出现周期性变化。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B超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术前B超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详见表1。

表1 术前B超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2.2 宫腔镜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宫腔镜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见表2。

表2 宫腔镜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2.3 术前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比较

术前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见表3。

表3 术前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比较

3 讨论

3.1 检查手段的选取

在子宫内膜息肉出现的早期对其进行确证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向癌症恶化的可能[4-5]。但在病症发生的早期,患者一般由于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就诊治疗,病理检查是子宫内膜息肉最后的确证手段,但患者一般情况下不会首选这种检测方法。在就医的早期,一般发现患者腹部不适,我们常用B超作为首选检测方法。这样我们可以通过一般的常规检测方法对病症进行初诊[6]。在利用B超得到初步诊断结果后,如果有相关的症状,我们会在通过宫腔镜进行检查。他们两者对于子宫内膜息肉都有一定的检出率,但也具有一定的漏诊率,这两种法的结合,理论上可以大大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的初期诊断检出率。一般患者会首选B超作为初步检测手段,宫腔镜次之[7],该次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两种检测手段的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效果进行比较。找出更加优化的子宫内膜息肉初诊推荐手段,减少漏诊、错诊。本次研究的两种检查手段都属于是无创的检查方法,患者更容易接受,容易得到广泛的推广。

3.2 结果的讨论

在该次研究中,分别比较了B超、宫腔镜和B超联合宫腔镜3种初诊手段,以最后的病理检查最为确诊手段。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和误诊率:B超分别为 88.24%,60.00%,11.76%和40.00%;宫腔镜分别为 86.36%,87.50%,13.64%,12.50%;宫腔镜联合B超分别为95.24%,100.00%,4.76%,0.00%。B超检测的诊断灵敏度达到了80%以上,特异度也超过了50%,但其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这与李永丽等[8]相似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结果显示,采用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高达90.15%、65.77%,而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8.5%、25.55%,均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似,具有佐证意义。因此在患者就诊的初期,单独通过B超进行筛查容易造成漏诊误诊,使得患者不能及时的到正确的治疗,会耽误患者的治疗。而宫腔镜一度作为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金标准,该研究通过对它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 、漏诊率和误诊率进行研究发现,单独采用宫腔镜作为初筛手段,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都达到了80%以上,就这两项指标而言,其初诊效率较高,但其依旧存在10%的漏诊率和误诊率不容我们忽视。当就诊患者基数较大时,10%的漏诊率或误诊率会给很多患者带来伤害,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加大了患者疾病恶化的可能。而当B超联合宫腔镜进行检查时,发现在该次研究中,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达到了90%以上,漏诊率和误诊率也下降到了5%以下。因此,通过该次研究,发现B超联合宫腔镜进行子宫内膜息肉初筛可以大大增加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并且使漏诊率或误诊率显著降低,是病理初筛的理想选择。

3.3 结论及展望

通过该次研究,发现B超联合宫腔镜进行子宫内膜息肉初筛可以显著增加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并且使漏诊率或误诊率显著降低,是病理初筛的理想选择。通过本次研究,为临床子宫内膜息肉初筛诊断手段的选择提供了良好的参考理论依据。在临床病症初筛过程中,会有很多初筛的手段,怎样组合得到更有效率的初筛诊断方法是一个值得广大研究者们继续探讨的问题。不同的初筛手段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的筛选机制,如何组合得到更优。

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漏诊率、误诊率低的方法常常比去研究探索一个高灵敏度的新方法更加有效率。对于医疗行业而言,医疗手段的合理选择,常常比追求创新更加合理高效。

猜你喜欢
误诊率初筛宫腔镜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