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解析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

2019-07-04 09:26
关键词:集群机制文献

王 倩

(华东政法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老工业区的逐渐衰落,一些中小企业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复兴,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入“新经济”的辉煌时代。这种新型经济采取的是一种创新运作模式,即企业通过专业化的生产经营和多样化的市场交易,企业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的合作网络以促进经济协调和企业创新型发展(盖文启,2001)[1],它被称之为产业集群式发展。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工业园和中国台北的新竹科技园的出现,都是这种创新区域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作用的结果,各种中小企业集聚在一起,联合推进所在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作为一种联结企业与市场的中介组织,其内部集群主体的协同效应有助于加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促进区域系统的经济增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竞争激烈背景下,学者逐渐关注到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关于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

产业集群研究兴起之初,学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回答生产要素为何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集聚这一问题。不同学者的研究视角各不相同,如马歇尔(Marshall)[2]在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基础上,提出企业之所以集聚,是因为产业区内的企业因技术外溢、专业技术人员与中间投入品的共享而产生了经济外部性;而韦伯(AI ShenErDe Weber)[3]从区位论角度出发,认为产业集群是工业区内运输费用、劳动费用和集聚力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佩鲁(Perroux)[4]则提出增长极理论,认为推动性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以推动性产业为集聚中心有助于产生里昂惕夫乘数效应和极化效应,有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5]更是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规模报酬递增和区位因素的内生集中性解释产业集群的原因。目前为止,学界关于解释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的理论已相对完善,但是产业集群作为具有一定风险的产业组织形式,现有的理论很难为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提供完善的指导,如何妥善解决产业集群存在的风险,如何对产业集群进行有效的治理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因而推进产业集群治理进程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产业集群作为涵盖了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在内的产业组织形式,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既有利于产业集群自身的升级发展,也有助于国家经济的进步。由于产业集群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其内部构成要素相对复杂,治理内涵、治理机制、治理模式的内容也相对广泛,因此本文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宏观视角,通过梳理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的演化发展状况和突现热点,对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产业集群的顺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分析法是用于历史研究中的统计学和数学方法的统称,它是以各类科学文献的外部特征为研究对象,包括文献作者、出版信息、研究机构等,通过量化的信息内容输出,结合数学和统计方法的描述、分析、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一门图书情报学分支学科。[6]目前文献计量分析法中被学者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词频分析法,即利用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的文献计量方法。[7]由于关键词是一篇文章学术观点的高度概括,如果关键词反复出现,则表示该关键词是学术关注的热点,能够反映一阶段学术研究的方向。因此,以关键词作为文献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某一学术主题研究现状,有利于判断其未来研究趋势。

CiteSpace是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可视化分析软件,它是基于共引分析和寻径网络算法等理论而设计,[8]通过可视化的手段来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有助于对某一研究领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CiteSpace是通过关键词、标题、作者、机构等为分析对象,以节点、连线为联结要素组成知识图谱表示文献之间被引、合作、共现等关系,同时也是词频分析法的一个技术手段,研究对象的频次越高其节点也越大,关键节点的确定需借助于中介中心性和突现率,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共现关系,粗细表示共现强度。

(二)数据采集

本文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两大权威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时间窗口为2004—2017年,检索时间为2018年4月2日。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TS=Industrial Cluster Governance)AND(文献类型=ARTICLE)”为检索条件进行检索,剔除重复文献、主题不相关文献,共搜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文献记录107条,SCI数据库文献记录6条,最终得到国外文献113篇。在CNKI数据库中,以“(主题=产业集群治理 或 集群治理)”为检索条件,在CNKI核心数据库和CSSCI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剔除重复、会议、主题不符等文献,最终得到国内文献116篇。

三、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状况分析

(一)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外部特征

1.产业集群治理研究论文的年度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4—2017年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文献数量变化幅度比较大。2005年是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高峰阶段,核心文献突破20篇,随后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研究逐渐下降,产业集群治理进入研究的停滞期,2016年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文献数量开始增长,产业集群治理重新被学者所关注。国外2004—2017年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文献数量从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虽然在2008—2009年、2010—2012年和2014—2015经历了三个短暂的下滑期,但是学界对其仍保持关注,产业集群治理研究仍是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对比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的文献数量变化趋势发现,2013年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的文献数量开始超过国内,表明国外开始关注产业集群治理的全球化效应研究,对其关注也逐渐加深。

图1 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文献数量时间分布图

2.产业集群治理研究论文的出版物与研究方向分析

按照产业集群治理的刊登期刊来看,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论文的刊登期刊分布相对比较分散,较少出现大部分论文刊登在同一期刊的情况,按照前10位期刊来源情况统计得出图2,排名靠前3位分别是《商业经济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学研究》。如图3所示,国内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多集中在经济与管理科学方面,其他领域虽然有所涉及,但研究相对较少。

图2 前10位国内相关文献来源统计图

图3 前10位国内相关文献学科分布统计图

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论文分布相对集中,按照前10位期刊来源情况得出图4,排名靠前的前三位分别是《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Regional Studies》《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根据图5可以发现国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方向相对较广,且分布较为均衡,主要集中在商业经济、环境生态科学、地理学和公共管理四个方面。

图4 前10位国外相关文献来源统计图

图5 前10位国外相关文献学科分布统计图

3.产业集群治理研究论文的机构、作者分布

从图6、图7和表1来看,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作者和研究机构都相对分散,并没有出现关于这方面研究的高产作者和高产机构。在研究成果上,国内发表成果最多的机构是辽宁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而易明、陈继祥和刘恒江是产业集群治理研究成果较多的作者;国外发表成果最多的机构伯明翰大学,共发表产业集群治理论文5篇,而国外的大部分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相差不大。

图6 国内相关文献来源作者统计

图7 国内相关文献来源机构统计

表1 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机构、作者频数统计

(二)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主题演变

关键词作为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精髓,而高频关键词更是能够作为识别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核心的参考依据。通过记录产业集群治理领域高频关键词和热点关键词发现(见表2、表3):产业集群、治理、集群、集群治理、全球价值链等关键词是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概念、治理结构、治理模式等几个方面。

表2 国内产业集群治理领域热点关键词统计表

表3 国外产业集群治理领域热点关键词统计表

为了探究2004—2017年产业集群治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变化,本文在使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时,采用Time-Zone的聚类分析方法,将关键词按照时间维度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关键词聚类分析的时间视图(见图8、图9)。其中,连线越多,表示两个时区节点间传承关系越紧密,该图谱有助于发现某一研究领域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图8和图9的分析发现,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时间进度并不一致,因此,通过分析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主题的演变脉络,有助于为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判。

1.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主题的演变

(1)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在2004—2006年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阶段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对产业集群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基础概念的引入。因此,在这一阶段,“产业集群”“集群治理”等两个关键词的中心度较强,是整个研究领域的核心节点。

(2)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在2006—2008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对产业集群治理的具体内容的研究,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产业集群治理”等,其中也包括一些具体产业集群治理案例的研究,研究企业集群治理的具体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

(3)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在2009—2012年处于发展停滞期。在此阶段的研究主题的创新在不断推进,出现了“全球价值链”等新的研究主题,但其研究内容仍集中在产业集群治理的模式、治理主体等方面,研究缺少突破性。

(4)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在2014年开始“回春”,2014年后受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集群治理再次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虽然其研究仍是关注治理模式和影响产业集群治理的因素方面,但是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实证论文开始浮现。

图8 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趋势图谱

2.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主题演变

(1)国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起步相对较晚,国外学者从2006年才开始对产业集群治理的系统研究,之前的研究相对零散,研究内容缺乏整体性和完善性。但是较之于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主题,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主题相对丰富,研究内容涵盖产业集群的各个方面,包括“创新”“区域化发展”“发展能力”“发展前景”“全球化”等各个领域,并且随时间维度的变化,其主题演变幅度较大。

(2)2008—2010年和2014—2017年是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两个高峰时间段。前者主要关注的是产业集群治理的产业集群方面的内容,其热点研究主题表现在“产业集群”“企业”“产业区域”“创新”等方面,关注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的具体发展;后者主要关注的是产业集群治理的全球化现象,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研究产业集群在世界的发展状况、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方式和产业集群治理的内部影响因素等,因此其研究主题主要表现在“中国”“产业链”“企业社会责任”“合作联盟”等领域。

图9 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趋势图谱

四、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聚类图谱

在对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进行初步计量分析后,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软件操作遵循以下操作过程:Time Slicing选择为2004—2017;Year Slice选择为1;Node Types选择为Keyword;Top N选择为50。在执行以上操作命令后,得到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关键词节点网络图(见图10、图11)。

在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关键词节点网络图中,可以发现网络以产业集群为中心节点,连接着集群治理、治理结构、治理模式、治理机制等次核心节点,并且在次核心节点周围分散着竞争优势、集群升级、动力机制、影响因素、发展现状等零散节点。在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关键词节点网络图中,治理是所选文献的中心节点,连接着集群、创新、全球价值链等次核心节点,而在次核心节点外,分散着诸如政策、发展前景、区域发展、创新政策等零散节点。通过关键词节点网络图发现,一方面当前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热点众多,涉及各个领域,研究主题词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连线连接,但是关系强度并不是十分明显,分散在各个区域之内,研究成果相对独立,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研究;另一方面,虽然产业集群治理研究主题分布的范围较为宽泛,但是关键节点词却集中在治理和集群治理这一块,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侧重性。

收信人的矛盾复杂心理是写信人写信时所适应的某种情境语境。此种情形下,主体之间通过文本有效地契合起来了。

为进一步探索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研究现状,在关键词节点网络得出后,再在CiteSpace软件中执行聚类(Cluster)操作命令,以Keyword的方式对聚类区域进行聚类标签提取时,得到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聚类图谱(见图12、图13)。通过对图12和图13的分析得出,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研究方向并不一致,国内的研究比较宏观,偏向于研究产业集群、集群治理等内容较为丰富的问题,而国外的研究比较微观,更侧重于研究产业集群所涉及的全球价值链、动力因素和知识、创新等。考虑到国外的全球价值链、知识和创新等都属于产业集群治理的具体内容,而治理机制、治理模式和治理结构等又构成一个产业集群治理体系,因此本文从产业集群治理概念、治理体系和治理实践三个方面对既有文献进行综述。

图10 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关键词节点网络图

图11 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关键词节点网络图

图12 国内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13 国外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一)产业集群治理概念

从图10和图11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治理的相关概念的研究十分丰富,具体体现在“产业集群”“集群治理”“治理”等热点词汇上,因而从产业集群治理概念入手,对产业集群治理概念进行综述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产业集群治理的发展方向。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概念的定义各不相同,但从整体上来说主要基于三个不同的视角。

第一个视角是依托于制度理论,将产业集群治理视为各种制度所产生的关系的总和,其代表人物De Langen(2004)[9]认为集群治理是集群企业以及集群内各种协调机制的互动关系,是集群内各个主体相互进行利益博弈、协调所得出的集体行动方案,它应该包括各种主体之间的关联关系。魏江、周泯非(2009)在De Langen的定义上进一步细化,将集群治理理解为“集群层面上对集群参与者交互活动存在约束和激励作用的各种内生性协调机制总体,是同时包含着地方经济和行政权威、社会规范和协会机制等多种微观治理机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10]。而易明(2011)[11]则认为产业集群治理是通过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机制和制度,旨在协调集群行为主体之间关系,建立和维护集群竞争优势并采取集体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第二种视角主要是贯彻战略过程理论,从产业集群治理所涉及的战略决策、战略行动等对其进行定义,如Gilsing(2000)[12]认为集群治理是集群内成员旨在促进和改善朝向新进程的集体行动,是由集群内部自发形成的、为推进集群整体发展的一种行动策略;Sugden(2006)[13]从产业集群、集群治理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出发,指出产业集群治理其实是特定区域根据自身资源和环境特征对集群内部结构、机制进行调整,是为促进集群发展所作的战略选择;刘芹(2009)[14]则指出产业集群治理的定义必须建立在对产业集群特性、动力机制和竞争优势等内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她认为产业集群治理是有目的性的、所有集群成员都参与的集体活动,是集体为规避集群发展风险、促进集群增长所作出的战略决策。

第三个则是从动态发展视角出发进一步丰富产业集群治理概念,如国内学者刘恒江等人(2005)[15]指出产业集群内存在着内源动力机制和外在激发动力机制两大驱动要素,这两大机制促使它不断规律性、稳定性地发展,而产业集群治理则是致力于集群可持续创新中的动力机制问题,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演变的概念;国外学者Parrilli & Sacchetti(2008)[16]在了解经济系统的治理和学习其实存在一种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产业集群治理其实也存在着如同经济系统治理一样的特定情境,它与集群学习存在着相互依赖性,这种相互依赖性又具有一种动态演变的特征,因而产业集群治理是动态发展的。

(二)产业集群治理体系

从图10和图11可以看出产业集群治理内容相对广泛,既包括治理的基础性内容,如治理机制、治理结构等,也包括集群治理的狭义内涵,如企业集群治理、政府集群治理等,因此对产业集群治理内容进行综述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产业集群治理机制。产业集群治理机制是集群治理的核心,它与集群的内部管理和外部交流密切相关,它既包括集群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激励惩罚等环节,也包括对外交流、合作谈判等内容。[10]产业集群治理机制是协调集群内不同主体利益的关键,它决定着产业集群能否持续保持着竞争优势。具体来说,根据划分方式的不同,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的分类也各不相同。Jones(1997)[17]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出发,结合结构嵌入理论提出了网络治理机制,主要包括限制性进入、宏观文化、联合制裁和信誉四个方面。学界对这种机制的认可度也很高,如Lin et al(2011)[18]则在Jones的基础上,分别设定了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和功能嵌入三个情境,分析不同条件下产业集群之间的风险关系,从而得出网络治理机制与交易风险间的关系。Reurver和Bouwman(2012)[19]结合移动网络服务的具体领域,分阶段进行测试,探究这种网络治理机制的具体作用。而国内大部分学者对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的研究是从契约关系论出发,将治理机制划分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两大类,认为作为契约治理机制代表的这两种机制可以降低集群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集群的善治与合理运行。[20][21][22]也有小部分学者从更微观的视角对治理机制进行研究,如易明、杨树旺(2011)[23]根据格兰多里在《企业网络:组织和产业竞争力》一书中提出的四种治理类型,对产业集群治理机制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划分,将产业集群治理机制划分为行为治理机制、技术治理机制、控制治理机制、激励治理机制四大类。张庆阁[24]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将产业集群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演化过程,针对于产业集群的每一个具体过程提出一个治理机制。

2.产业集群治理结构。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是基于集群权力配置关系的集群治理主体之间的竞合互动的博弈关系,权力配置关系及其作用是决定集群治理结构及其演化的重要基础与依据。[25]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治理结构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治理结构的构成主体的研究。如Propris(2001)[26]指出集群治理结构是集群中各种主体共同博弈的结果,这些主体既包括上游供应方、集群企业等,也包括下游买方与政府协会等。杨树旺等人(2008)[27]根据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指出合理的集群治理结构应该是包括企业网络、集群代理机构和地方政府等行为主体在内的有机结构。(2)对治理结构各主体作用的研究。如安彬、何海燕(2012)[28]认为政府可以通过相关制度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其具体作用可以根据不同的介入方式表现出来,一般体现为弱介入、中间型介入和强介入三类。吴定玉等(2017)[29]则从产业集群治理结构中的企业视角出发,指出在产业集群治理中企业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为规避集群风险和促进集群的良性发展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3)对治理结构中各主体治理模式的研究。如胡雅蓓(2012)[30]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为例,认为产业集群治理结构中各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种竞合关系,基于这一关系提出了产业集群的网络治理模式。严北战(2012)[26]认为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是一种网络权力关系结构,其中经济主体间的依赖程度并非是对等的,根据治理主体主导型的差异,提出中小企业自治型、龙头企业主导型、行业协会主导型、地方政府主导型和多元协作型五种治理模式。

(三)产业集群治理实践

图10和图11中的热点词虽然没有反映国内外产业集群治理的实践状况,但是通过对收集的国内外229篇文献的分析发现,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实证分析论文也占一定篇幅。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治理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作用的探索和产业集群治理政策的实施状况两个方面。如Sudgen等人(2006)[14]为确定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边界时,就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来分析产业集群、治理与当地经济的发展关系。而国内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产业集群治理结构与机制、网络与产业集群治理关系、全球价值链的实证分析上。如李迅(2004)[42]通过对浙江省141个制造业集群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数据分析了集群治理对内部资源和外部发展的具体作用。朱华友(2003)[43]从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产业集群、网络关系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刘春玲(2005)[44]以具体案例分析了处于全球价值链最低端的我国产业集群治理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如何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对策建议。易明(2011)[15]通过湖北省产业集群的具体发展状况,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具体化的产业集群治理建议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Jiang wei等人(2016)[45]通过中国五个产业集群探讨了产业集群治理机制与创新性学习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同的产业集群治理机制会导致不同类型的生产网络,进而推动产业集群朝不同的方向发展。总体来说,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方法多采用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分析,研究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五、总结

(一)研究评述

通过梳理2004—2017年国内外核心期刊的产业集群治理论文,发现当前的相关文献虽然从多角度、多维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产业集群治理,但仍存在某些不足。

1.在研究结构上多注重对产业集群基础理论的溯源性研究,尚未进一步明确产业集群治理的相关概念,没有建构起系统的产业集群治理的分析框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大都停留在以宏观视角探索产业集群治理,而对产业集群治理结构的共性以及集群构成要素的特性缺少深入的探索。即使大部分研究都讨论了产业集群治理的网络式治理模式,但是却缺少以整个网络分析体系完善分析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

2.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研究多以定性分析和规范分析为主,缺乏对产业集群治理量化的、精确性的研究。尽管现有研究中也存在少部分以具体集群为案例的实地调研类研究,但是基于现实案例的可获得性较差和数据分析处理相对困难等原因,当前关于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仍难以突破理论化研究的束缚,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产业集群治理时较少采取具体的、针对性的定量研究方法。

3.在研究内容上缺少对产业集群治理绩效的研究,没有形成确定的集群治理绩效评估体系。集群治理绩效作为分析产业集群治理的重要对象,在调整产业集群治理结构、完善产业集群治理模式上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中关于集群经济增长的竞争力指标和产业集群创新水平的绩效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关于各个阶段产业集群的治理绩效的研究几乎没有。

4.在研究领域上虽然现有研究涉及的领域范围较广,却甚少出现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研究成果。通过现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发现,虽然产业集群治理涉及多个学科和多个领域,但是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多是从单一学科、领域出发,分析集群治理中的某一问题,很少有从多学科视角深入探索产业集群治理这一复杂问题的研究。

(二)研究展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战略的纵深推进,微观层面的产业集群治理有望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进一步探讨产业集群治理的发展趋势,重新建构产业集群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理论研究体系的构建上,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要深入探究产业集群治理的理论基础,形成系统的产业集群治理分析体系。产业集群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集群的创新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构建产业集群治理体系时,应该以此为行动目标,建构起融合产业集群治理各个行动主体在内的水平、垂直关系协调的一体化分析框架。(2)要完善产业集群治理绩效的相关研究,产业集群治理绩效作为引导政府、企业和中间组织等主体协调改进、集体行动的参考对象,在产业集群治理的各个阶段尤为重要。因此在进行产业集群治理时,应该建构完善的产业集群治理绩效评估体系,采用合理的方法和工具及时对集群治理绩效进行评估。最后要加强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研究方法,产业集群治理中的各行动主体的关系相对复杂,因此在进行治理探索时,既要从集群本身出发,采用经济学、地理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又要从善治的视角出发,沿用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的学科分析方法,进行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交叉分析。

在实践研究层面,要运用大规模的调研数据来支持产业集群治理的质性研究。在产业集群治理研究之中,政府分权是否合理,中间机构的作用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企业的网络结构完善的如何,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协调都需要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加以验证。因此,在进行产业集群治理的相关研究时,应倡导采用科学实验、数据调查、典型验证等实证主义分析方式,通过案例分析、计量分析等方法推进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

猜你喜欢
集群机制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