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宇英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江阴 214400)
小儿肺炎是由微生物感染所引发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四肢乏力、咳嗽、发热以及呼吸困难等[1]。本研究通过对小儿肺炎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自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60例,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儿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年龄(3.14±1.26)岁;研究组患儿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年龄(4.32±1.0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确诊为小儿肺炎;患儿家属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治疗所用药物无过敏史;无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无神志不清或神经系统疾病。
排除标准:患儿身体素质较差;配合度极低;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感染情况。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其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在患儿入院时,及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的一般资料,并将入院的住院事项告知患儿家属;同时因患儿及其家属因患儿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因而护理人员应耐心的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解答患儿家属对疾病与治疗的疑问,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使患儿及其家属可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2]。②呼吸道与发热护理。患儿在发病时会出现发热症状,其身体温度通常在38~40℃左右,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儿体温的变化,定时对其进行测量与记录,根据患儿发热程度进行针对性的降温措施,以免因高热对患儿心肺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患儿会有咳痰困难的症状,护理人员应利用物理扣背法或者是雾化方式帮助患儿进行咳痰,并清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缓解患儿机体内的二氧化碳潴留,保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性[3]。③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病情的多样性具有针对性的制定饮食方案,嘱咐患儿家属饮食的禁忌事项,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并对进食困难的患儿予以静脉营养输注,为患儿提供营养保障[4]。④病情护理。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儿心率、精神状态等情况的变化,避免患儿二次接触过敏原,为患儿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体温恢复时间、血常规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其中护理有效率划分为有效、显效以及无效,其划分标准如下:有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逐步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者加重。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使用统计工具(SPSS19.0)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以百分率和均数±标准差表示,当统计结果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有效率的比较 [n(%)]
两组患儿护理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的比较 [(±s),d]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的比较 [(±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体温恢复时间(h)血常规恢复时间(h) 住院时间对照组 30 17.82±4.33 16.02±1.24 8.49±0.76研究组 30 6.57±4.01* 9.09±1.04* 4.12±0.69*
小儿肺炎是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出现在冬春季节,此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如不及时进行治疗极有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将患儿作为护理的核心,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方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本研究从心理护理、呼吸道与体温护理、饮食护理、病情护理等方面对患儿予以优质的护理方式,降低患儿及其家属的负面情绪,积极主动与其进行沟通,满足二者对于护理的需求,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患儿治疗期间营养均衡,促进患儿的康复,通过对比两组患儿护理临床效果可知,研究组患儿在护理有效率与各项临床指标数据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证明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小儿肺炎疾病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儿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改善患儿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