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梅
(江苏省如皋市中医医院,江苏 如皋 226500)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多数患者需要依靠维持性血液透析代谢肾脏功能,经规范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但是,血液透析护理的要求也较高,且维持性治疗患者存在不用程度的焦虑等负性情绪反应,需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反应[1]。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70例患者,对比分析了终末期肾病患者应用效果。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35例,年龄24~66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1.62±1.43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3例。对照组35例,年龄18~66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1.65±1.41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5例。
对照组给予透析前后评估、出入量控制、血管通路维护等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针对性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制定健康教育方案,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告知患者终末期肾病的发病机制,进展情况,说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机制和重要作用,使患者正确认识病情和透析治疗,消除思想顾虑。同时,告知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注意事项、治疗方案、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提醒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风险。
1.2.2 个体化心理护理
患者长期治疗多积累了较多不良情绪,应针对患者个体进行具体的心理疏导。护理人耐心引导患者倾诉,促进患者宣泄不良的心理情绪,并分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情绪变化的原因,进而针对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指导家属多关心、关爱患者,给予其有效的家庭支持。
1.2.3人性化护理
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较长,因而应营造更好的治疗环境,保持环境清洁,调整好温湿度,使患者感觉舒适。保持安静的环境,使患者可以安心休息并治疗,禁止患者交头接耳或大声喧哗。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及出入量情况,及时调整透析参数,避免引发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评估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存在焦虑症状的临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虑症状越严重,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 SAS评分情况。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21.67±10.3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9.31±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SAS)评分比较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仅要承受疾病和长期治疗的痛苦,而且需负担来自多方面的心理压力,患者极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且不良情绪对于患者疾病控制和治疗极为不利,因而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针对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个体护理需求差异性较大,护理要求高,针对性护理较为符合该类患者护理需求。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护理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程度[3]。本次研究也发现,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21.67±10.3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9.31±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针对性护理降低了患者焦虑程度,对于患者临床治疗较为有利。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有助于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