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晶,韩 莉,刘 双
(聊城市人民医院老年病学,山东 聊城 252000)
慢性疾病是不具传染性的进行性损害疾病的统称,高血压、糖尿病等均是常见于临床的慢性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的特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呈现出了激增趋势,至2012年,我国被确诊患有慢性病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6亿,而其中65岁以上的患病率上升至60%以上,使老年慢性病成为了对患者健康构成威胁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主要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连续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并做如下总结阐述。
入选对象均为2014年2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慢性病治疗的老年患者,从中随机选取8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各44例的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61—73岁,平均年龄为(67.0±2.0)岁,其中糖尿病12例,冠心病6例,关节炎8例,高血压18例;参照组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64—71岁,平均年龄为(67.5±1.2)岁,其中糖尿病13例,冠心病11例,关节炎4例,高血压16例。两组患者均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且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参照组: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向患者讲解规范用药、饮食注意事项,提醒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观察组:由医师、护师各一名,以及3名护士组成慢性疾病护理小组,通过建立护理档案,从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心理以及饮食等方面了解护理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培训,由专业护理人员开展专题讲座,强化家庭护理的专业知识,增强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由专业医护人员定期随访,并依据患者身体状况制订运动、饮食计划;对住院患者在出院时实施护理评估,制定家庭护理方案,每月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解答患者疑问及困难,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指导。
将两组患者的疾病及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服药依从性及一年内再次入院率进行对比分析。利用Morisky问卷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总分为8分,低于6分则表明服药依从性较差[1],服药依从率=(总例数-服药依从性差的例数)/总例数×100%;利用自制调查表评价两组对疾病及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分数越低表明掌握程度越差。
将两组间数据利用spss19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利用n(%)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所获取的结果,计量资料应用±s进行表示,以t检验结果。若P>0.05的情况下,则表明两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在疾病及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优于参照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参照组,而一年内入院率远低于参照组,且两组见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情况
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以及各器官功能都在逐步下降,使老年人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由于慢性疾病普遍具有病程长、病情迁延难遇的特点,患者在出院后均需要通过服用药物、控制饮食来控制病情的发展[2]。而患者在长期用药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服药依从性差,生活及饮食习惯不合理的情况,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患者在出院后仍然存在护理需求。而连续性护理是住院护理的一种延伸,使患者在出院后也可以得到专业性护理[3]。连续性护理的主要特点和优点如下:专业医护人员组建连续护理小组,通过对患者所建立的健康档案进行分析,能够对患者实际护理需求有所了解,并能以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饮食、生活及锻炼计划,使患者可以在出院后能够依据科学的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连续护理小组还要组织患者接受健康知识教育培训,让患者在反复学习过程中,加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保持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以及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学会并提高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和监测能力,并在定期随访过程中,通过实际观察患者情况,发现护理问题,做出相应的指导,并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同时通过采取电话回访的方式,主动询问患者恢复状况,及其遇到的问题,主动答疑解惑[4]。而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观察组接受连续护理后,对疾病及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服药依从性以及一年内入院率情况均远优于参照组。综上所述,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施以连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对疾病、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水平,降低患者再次入院率,护理效果确切,其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