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娜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保健三病区,山东 济南 250014)
NK/T淋巴瘤在我国比较常见,大部分是鼻型,由于淋巴瘤对放疗敏感,对化疗不敏感。我国当前在治疗NK/T淋巴瘤时,放化疗结合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放化疗效果确切,但是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尤其是嗜血综合征,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以全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以及发热等症状为主要表现,NK/T淋巴瘤放化疗并发嗜血综合征多为继发性,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本文对针对性护理运用在NK/T淋巴瘤放化疗并发嗜血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NK/T淋巴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年龄34-68岁,平均(51.3±12.6)岁,其中25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对照组年龄35-69岁,平均(51.5±12.7)岁,其中27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两组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可比性(P>0.05)。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行针对性护理:①基础护理。每天运用1:1000氯溶液对患者的病床进行擦拭,定时更换床单,使其保持干燥和清洁,运用紫外线对病房进行消毒,调节好湿度和温度,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同时,对于发热的患者,应该及时行物理降温,并且给予患者水、电解质补充,避免高热导致水分减少而诱发水电解质紊乱;②出血护理。治疗期间,叮嘱患者尽量保持卧床休息,因为血小板较低,容易发生自发性出血,要对患者全身粘膜和皮肤情况进行观察,查看患者有无瞳孔放大、情绪烦躁、头痛等症状,警惕颅内出血。同时,集中进行护理操作,将凝胶止血海绵敷在骨穿刺和静脉穿刺处,适当加压止血,并且尽量经静脉注入药物,避免反复穿刺和静脉注射,查看PICC穿刺点有无出血,避免创伤性出血;③皮肤护理。每天对患者进行1-2次的床上擦浴,叮嘱患者勤换内衣内裤,由于一些患者的皮肤上出现水疱,告知患者避免抓、挠,护理人员运用无菌针筒将水疱内脓液抽出后,外涂炉甘石,使皮肤保持干燥、清洁,并且定时协助患者改变体位,运用气垫床,适当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④PICC导管护理。按常规每天观察1次局部情况,每7天进行1次维护,静脉补液前后,运用20MLNS进行脉冲冲管,采用正压封管,并且一旦发现导管出现卷边和出血,应该及时更换,确保导管通畅。同时,操作的过程中,坚持无菌原则,预防感染,对于血小板低下的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正确运用肝素液,避免出血。
分别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压疮、感染以及出血等。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5软件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对比[n(%)]
HLH病死率高、预后差,有70%患者在短时间内病情迅速恶化,大部分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继发出血或感染等[2]。通常情况下,HLH患者发病后,发热是常见的一种症状,及时采取有效降温措施,能够对机体内环境进行调整,使患者消耗减少,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从而增加患者舒适度[3]。同时,在针对性护理中,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预防脏器功能衰竭和出血,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妥善固定导管,协助患者合理摆放体位,能够使导管保持通畅,避免反复静脉穿刺,预防创伤性出血[4]。
综上所述,在NK/T淋巴瘤化疗并发嗜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