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祝
(巴东县人民医院儿科,湖北 恩施 444300)
在新生儿疾病中黄疸较为常见,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常选择蓝光治疗,但是患儿生理相对特殊,因此在治疗期间需配合规范化护理措施,从而提升治疗效果。本文要研究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现将具体流程和结果分析如下。
参与本次研究的行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4例,纳入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将所有患儿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均分研究和参照两组,n=32。
研究组(n=32)中,患者最大日龄为10天,最小日龄为1天,中位日龄统计后为(6.54士0.14)天。其中男性患儿有22例,女性患儿有10例。参照组(n=32)中,患者最大日龄为8天,最小日龄为2天,中位日龄统计后为(6.19士0.25)天。其中男性患儿有19例,女性患儿有13例。
2组行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基线资料(胎龄、例数)经对比,未产生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判定为P>0.05,予以比较。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蓝光治疗,之后予以参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对其各项指标严密监测,并获取家属的配合。研究组患儿则开展舒适护理干预,详情流程为:①健康宣教。组织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家属进一步的认知,如:黄疸的引发因素、日常护理和需要注意的事宜等,这样不仅使其不良情绪得以缓解,同时可以使配合度提升。②加强基础护理。护理人员需让患儿臀部和其他部位保持清洁状态,避免发生并发症,如:臀部感染和红臀。定期对尿布予以更换,并确保轻柔的动作。对患儿予以抚触,如:头部、面部和胸部,从而使舒适度和外界感知力提升[2]。告知产妇加强母乳喂养,并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治疗期间需对患儿的生命体征(体温和心率)密切监测,协助其进行翻身,避免治疗期间发生脱水。
对研究组、参照组患儿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总有效率结果进行统计,即显效(症状全部消失,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明显)和无效(临床症状和血清胆红素未见变化)。之后记录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本次参与研究的行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4例,临床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采集验证,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予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两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对比计算采用率(%)形式表达,予以卡方检验,组间对比判定为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
比对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总有效率,应用实施护理干预的研究组(96.9%)高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78.2%),两组数据比对判定P值小于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总有效率
研究组患儿接受舒适护理干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20.5±31.6)μmol/L,参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68.5±32.7)μmol/L,两组数据比对判定P值小于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T=5.9711。
新生儿黄疸的引发因素与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较高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会致使患儿皮肤黏膜黄染。据有关统计显示,早产儿具有较高的黄疸发生率,其比例可达80%。新生儿黄疸包含两种,一种为生理性黄疸,另一种为病理性黄疸,前者在出生3天后较易发生,病情具有稳定性,后者的病情相对危急,若不能实施及时的治疗会提升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损伤中枢神经系统[4]。
现阶段,临床对于该疾病常选择蓝光治疗、药物治疗。但是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生理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治疗期间其护理工作也不容忽视。舒适护理干预属于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实施健康宣教可使家属的认知度提升,之后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和皮肤护理可以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从而将治疗效果提升[5]。此次数据显示: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96.9%)高于参照组(78.2%),两组数据比对判定p值小于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另外,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来看,研究组优于参照组,上述结果更加证实了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优势和可行性。
经上研究可知,新生儿黄疸行蓝光治疗的同时配合舒适护理干预可提升治疗效果,同时可以使血清胆红素水平得以改善,可在临床工作上推广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