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洋 王悦东 丁陈
摘要:依据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业务外包供应商评价的一级、二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量化计算评价指标相对供应商评价结果总目标的权重分配,确定供应商评价的数学模型,查阅供应商评价标准确定二级评价指标得分,输入供应商评价数学模型,得出供应商评价结果,完善企业对供应商的科学管理。评价结果主要用于两方面工作:通过供应商评价督促供应商提高综合实力。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确定邀请招标范围,以降低管理成本、降低外包风险。
关键词:供应商评价体系;AHP;业务外包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6.014
0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业务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为满足铁路货运、客运、特种运输业务的增长带来的生产订单的需求,通常将非核心的、辅助性的生产业务外包给企业外部的专业化供应商实施,企业集中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满足市场对轨道交通车辆的多样化需求。
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为订单式生产,企业需根据用户采购要求按期完成车辆的生产,生产组织常出现转型频繁、生产周期短等特点。若企业依据订单生产周期对外包业务进行频繁的公开招标,供应商的不确定性、供应商对轨道交通车辆制造行业的适应性等因素将对企业业务外包的实施带来诸多挑战。本文旨在依托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特点,为其制定业务外包供应商量化评价数学模型,减少对供应商的主观定性评价,建立起完备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培养、发掘优质供应商,实现企业对供应商的科学管理。
1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国内外学者对供应商评价指标做了大量研究,1982年Lehmann和Shaughnessy提出绩效、经济、整体、适合、守法5项评选供应商的重要指标。1991年Weber对Dickson的23项指标按照相对重要性进行了排序,选出质量、成本、交货履行3项最重要指标。2009年毛照肪等人对1996年以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质量、研发、成本、价格、交货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一指标。2011年罗新星等专家学者考虑到环保与制造业的关系,将环保要求列入供应商评价的一级指标。
结合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业务外包的特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及供应商评价结果的应用方式,提出程序响应、安全生产、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综合管理五项一级指标,“招标程序响应”等12项二级指标。
1.1程序响应
根据本文提出的供应商评价体系的特点,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邀请招标阶段与合同履行阶段。对于企业而言,从中标生产订单到交付用户验收,中间存在大量的管理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响应时间都关系到生产订单的兑现率,因此设置“招标程序响应”“日常程序响应”两项二级指标。
1.2安全生产
作为企业的供应商,首要其生产进度必须满足企业的生产计划,严格按照生产计划交付产品,因此设置“生产进度”作为安全生产的二级指标之一。同时,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部分的生产多为焊接作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第二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第五十四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因此设置“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安全操作及劳动防护”作为安全生产的另外两项二级指标。
1.3质量控制
轨道交通车辆的生产质量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一旦发生列车脱轨、列车倾覆等安全事故将导致重大损失,因此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必须从严管控。质量控制可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产品的一次交验合格率;其二是针对一次交验过程中提出的不合格项点,供应商售后服务的时效性及二次交验合格率。因此设置“质量管理”“售后服务”作为质量控制的二级指标。
1.4成本控制
企业的经营核心是盈利,在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中,材料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经营的主要成本部分。原材料、辅材、气体等材料无节制的消耗会大幅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供应商需按照企业规定的材料定额标准,严控材料成本。若业务外包的成本过高,大于企业自己经营和管理该业务的成本,企业则不必考虑业务外包策略。基于以上原因,设置“材料消耗”“外包价格”两项指标作为成本控制的二级指标。
1.5综合管理
除上述专业性指标以外,其它综合性的指标也将影响业务外包的实施,如供应商在现场作业时工位精益管理的推进工作,业务外包作业人员上岗前是否经过安全、消防等培训,供应商的信誉等。因此设置“精益管理”“培训管理”“企业信誉”三项指标作为综合管理的二级指标。
2供应商评价数学模型
2.1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该方法主要用于处理多目标的优化问题,能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层次的若干因素,将“主观”变“客观”,最后通过计算得出各个评价因素对总目标的权重系数,为最优方案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2.2層次分析法运用步骤
2.2.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结构模型把问题划分成若干个层级和因素,在层次结构模型中,最顶层是需要进行决策的总目标,称作“目标层”;中间部分则是与总目标存在数量关系的“因子准则层”,通常因子准则层分为两个层级,具体可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设置合适的因子准则层级;最底层是通过决策形成的“方案层”。
2.2.2构建比较判断矩阵
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完毕以后,对于同一层级因子准则层的各项因素,需要利用九分法两两比较判断确定比较判断矩阵A=(aij),进而计算出该层级的各项因素相对上一层级的权重。
A=1a12…a1n1/a121…a2n…………1/a1n1/a2n…1
比较判断矩阵中的各元素取值通过运用九标度法来进行取值,其取值标准按照表1执行。
2.2.3计算因子权重
通过计算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对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出同一因子准则层各项因素对上一层级影响的权重向量。
(1)利用公式(1)将比较判断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
A=aij∑ni=1aij(1)
(2)利用公式(2)将矩阵A按行进行归一化处理。
W=∑nj=1a1j∑ni=1aij,∑nj=1a2j∑ni=1aij,…,∑nj=1anj∑ni=1aijT(2)
(3)利用公式(1)将矩阵W进行归一化处理,经归一化后的矩阵如公式(3)形式。矩阵W-即为该层次因子相对上一层次对应因子的权重向量。
W-=w1,w2,…,wnT(3)
2.2.4计算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利用公式(4)计算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λmax=1n∑ni=1(AW-)iwi(4)
2.2.5比较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为避免决策人员主观上的判断失误,导致比较判断矩阵各元素间的重要程度与权重向量不一致,需要对比较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如若一致性检验结果无效,需要对比较判断矩阵进行修正,直到一致性检验结果有效。
利用公式(5)计算指数CI的值。
CI=λmax-nn-1(5)
比较判断矩阵的阶数大于等于3阶时,就容易出现随机偏离,需要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利用公式(6)对一致性指标CR进行修正,当一致性指标CRSymbolcB@
0.1时,认为一致性检验有效,否则一致性检验无效。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取值按照表2执行。
CR=CIRI(6)
2.2.6计算最底层因子相对总目标的权重向量
在层次结构模型中,每一级因子都受下一级因子影响,因此需要自上而下逐层计算该层次因子对总目标的影响,最终计算出最底层因子对总目标的影响,得出最底层因子对总目标的权重向量。
设第K-1层各项因子相对总目标的权重向量为W-(K-1),第K层因子相对第K-1层各项因子的权重向量为p(k)i,利用公式7计算出第K层因子相对总目标的权重向量。
W-(k-1)=(w(k-1)1,w(k-1)2,…,w(k-1)nk-1)T
p(k)i=(w(k)1i,w(k)2i,…,w(k)nki)T
(w(k)1,w(k)2,…,w(k)nk)=(p(k)1,p(k)2,…,p(k)k-1)W-(k-1)(7)
2.2.7最底层因子相对总目标的一致性检验
计算出最底层因子相对总目标的权重向量后,需要检验最底层因子之间相对总目标的重要程度与權重向量一致性,利用公式8进行一致性检验。若CR<01时,一致性检验有效,否则一致性检验无效,需要对比较判断矩阵进行修正,直至一致性检验有效。
CR=∑ni=1wiCIi∑ni=1wiRIi(8)
3供应商评价数学模型
3.1构建供应商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供应商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
3.2构建比较判断矩阵
首先确定因子准则层一级因子相对总目标的比较判断矩阵,然后确定二级因子相对一级因子的比较判断矩阵。
3.3计算因子权重
对表3比较判断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
A=0.070.090.060.050.070.360.450.500.450.360.290.220.250.300.290.210.150.130.150.210.070.090.060.050.07
对矩阵A按行进行归一化处理。
WA=0.342.111.350.850.34T
对矩阵WA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矩阵WA,即为一级因子相对总目标的权重向量。
WA=0.070.420.270.170.07T
同样方法,计算出二级因子相对一级因子的权重向量。
WB1=0.670.33T
WB2=0.700.180.12T
WB3=0.830.17T
WB4=0.200.80T
WB5=0.130.210.66T
3.4计算比较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
利用公式4依次计算出各个比较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A=5.06,λB1=2.00,λB2=3.06,λB3=2.00,λB4=2.00,λB5=3.05。
3.5比较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首先对一级因子相对总目标的比较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利用公式5计算出指数CIA=0.02,经查附表2,矩阵阶数n=5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12,利用公式6,计算一致性指标CRA=0.01SymbolcB@
0.1,一致性检验有效。
采用同样方法,依次对各比较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计算,CRB1=0,CRB2=0.05,CRB3=0,CRB4=0,CRB5=0.05,各比较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6计算二级因子相对总目标的权重向量
利用下式计算出二级因子相对总目标的权重向量:
W(1)=0.070.420.270.170.07T
P(2)=0.6700000.33000000.7000000.1800000.12000000.8300000.17000000.2000000.80000000.1300000.2100000.66
W(2)=0.050.020.300.080.050.220.040.030.140.010.010.05T
3.7二级因子相对总目标的一致性检验
利用公式8检验二级因子相对总目标的一致性。
CR=0.07×0+0.42×0.03+0.27×0+0.17×0+0.07×0.030.07×0+0.42×0.05+0.27×0+0.17×0+0.07×0.05=0.05
经检验,CR=0.05<0.1,一致性检验结果有效。
3.8构建供应商评价数学模型
经计算,招标程序响应等12项二级指标相对总目标供应商评价结果的权重已确定,设M为供应商评价得分,设Pj为第j项二级指标相对总目标的权重,设Qj为供应商第j项二级指标得分,则供应商评价的数学模型如公式(9)所示。
M=∑12j=1PjQj(9)
通過表9可以看出,相对总目标权重排序,占据前三的二级指标依次为生产进度、质量管理、外包价格,相对总目标的权重依次为30%、22%、14%。由于在招标过程中企业控制价格对投标价格进行了有效控制,因此“生产进度”和“质量管理”两项指标对供应商评价的总目标的影响最大,这样的结果符合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业务外包的特点。
3.9供应商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供应商评价的数学模型已经确定,要想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需针对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二级指标制定评分标准,由于文章篇幅有限,不在列出具体的评分标准,企业应根据具体业务外包情况制定评分标准。制定评分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评分标准量化原则。
评分标准应遵循量化原则,即供应商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对应具体的分值。量化的评分标准可减少人为主观判断带来的影响,使评分更真实。
(2)评分标准的客观性原则。
制定评分标准要做到客观性,避免为某一供应商“定制”具有偏袒性质的评分标准。
(3)明确评分方式。
评分标准应明确评分方式,常用的评分方式有扣分制和评分制。扣分制是指供应商出现违规行为时,企业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阶段,按照评分标准在基础分的基础上逐项扣分。评分制是指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时,将其在履行合同阶段的行为与评分准则进行匹配,确定得分。
4供应商评价实例分析
选取某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2018年的某业务外包项目的3家供应商进行评价,其评价得分如表10所示。
根据公式9、表9及表10计算,供应商A、供应商B、供应商C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91.39分、82.33分、89.21分。通过评分可以看出,供应商A评分最高,供应商B评分最低,供应商C与供应商A评分相近且供应商A略优于供应商C。在合同履行期间,供应商A、供应商C的综合实力均优于供应商B,但是供应商A与供应商C的综合实力较难比较,通过供应商评价数学模型,最终确定供应商A略优于供应商C。
根据供应商评价结果,企业今后再次对类似业务进行业务外包时,应优先邀请供应商A、供应商C参与招标项目。同时,企业应避免供应商形成垄断的局面,增加企业经营风险。针对供应商B,可降低其业务外包的份额,使其在有限时间内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以达到企业业务外包需求,最终使供应商之间形成“优胜劣汰、良性竞争”的格局。
5供应商评价体系总结
业务外包作为现代企业中一种常见的经营手段,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对供应商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至关重要。本文依据铁路货车企业业务外包的特点,制定了5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的供应商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合理分配其在供应商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形成可以对供应商进行量化评价的数学模型,代替传统的主观定性评价的供应商评价方式。通过供应商评价,企业可以督促供应商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以中标更多的业务外包项目,同时企业利用供应商评价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确定邀请招标范围,以降低管理成本、降低外包风险。应指出的是,企业在进行供应商评价时应该做到有理有据,不同形式的业务外包项目要形成与之对应的业务外包评价体系,科学评价供应商业绩,对企业业务外包的实施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卓先智,张立清.轨道交通行业业务外包供应商业绩评价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5):26-29.
[2]LEHMANN D R,Shaughnessy.O.Decision Criteria Used in Buying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Products[J].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1982,(1):9-14.
[3]WEBER C A,Current J R,Benton W C.Vendor selection criteria and method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1,(1):2-18.
[4]毛照肪,夏国洪,李晓梅.中外制造业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对比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9,(2):37-39.
[5]罗新星,彭素华.绿色供应链中基于AHP和TOPSIS 的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J].软科学,2011,(2):53-57.
[6]常丁.铁路企业供应商评价[J].采购与供应管理,2017,(5):52-53.
[7]服务型制造解读专家组.服务外包促制造业向高价值链延伸—《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解读之六[N].中国电子报,2016-7-29(010).
[8]黄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7,32(10):37-42.
[9]马志鹏.Z集团供应商选择和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
[10]孙继友.工序劳务外包管理探索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4,(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