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十五年接力争做“农民博士”

2019-07-03 08:48陈胜伟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特派员农林浙江

文/陈胜伟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日前,在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15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浙江农林大学陈思宇老师荣获“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称号,斯金平教授作为全省科技特派员代表作交流发言,高培军等14位科技特派员获通报表扬,学校再一次荣获浙江省委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

说起在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的努力,浙江农林大学的科技特派员一致表示,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是自己的职责,大家一定以因公殉职的科技特派员邵志鹏为榜样,高举科技帮扶的旗帜,继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准扶贫和服务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农民博士邵志鹏把生命献给“三农”事业

2003年12月31日,浙江农林大学青年教师邵志鹏的生命,永远停止在科技服务三农、农村经济发展的路上。作为浙江省派驻泰顺县黄桥乡的科技特派员,邵志鹏在帮助泰顺县发展竹笋加工的过程中,因车祸不幸殉职。噩耗传来,整个黄桥乡顿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当地农民们在山上种下了一片树苗,在山脚下立了一块牌,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志鹏林”(现“邵博林”),农民们用最纯朴的方法纪念这位引领他们致富的“农民博士”。

2002年,邵志鹏来到浙江农林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作为浙江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和工程学科的负责人,当得知浙江省要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后,他主动请缨到大山深处的贫困山区泰顺县黄桥乡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成为浙江省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在泰顺工作期间,邵志鹏始终以科技服务农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己任。

在科技服务的日子里,他踩着弯曲的山路,访遍了散布在海拔600米至1000米的17个自然村。有的村民问如何养鱼,有的村民问大棚蔬菜如何栽培,但问得最多的还是有关竹笋加工方面的问题。黄桥乡40%的经济收入来自竹子产业,但是缺乏竹笋加工技术,邵志鹏主动帮助大家开办竹笋加工厂;黄桥乡有很多闲置土地,为了提高农民收入,邵志鹏积极带领农民推广种植甜玉米。

黄桥乡有1.8万亩竹林,办一家竹笋加工厂是当地老百姓多年的夙愿。邵志鹏四处奔波,买设备、找资金、问专家、搞实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黄桥乡成为毛竹、竹笋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而邵志鹏却在为推进竹笋加工厂发展,前往景宁考察竹笋加工技术时,返回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邵志鹏去世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专门作出学习邵志鹏先进事迹的有关批示,浙江省委追授邵志鹏同志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委组织部、省科学技术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等单位追授邵志鹏同志“模范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发表文章追悼这位年轻的“农民博士”。

邵志鹏(前排右三)担任特派员期间和同事在一起

邵志鹏因公殉职后,浙江农林大学迅速掀起了深入学习邵志鹏同志事迹的高潮,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化悲痛为力量,主动要求担任科技特派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科技力量。邵志鹏服务“三农”的精神,在浙江农林大学科研人员队伍中得到不断传承,更多教授博士接过邵志鹏的接力棒,开始在科技服务“三农”的道路上奔波。

接过邵志鹏的旗帜践行绿水青山

邵志鹏离开大家后,浙江农林大学的科研人员接过科技支农的旗帜,每年都有10多名甚至几十名教师通过选拔,前往浙江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担任科技特派员,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争做农民身边的科技顾问。把科研成果撒在浙江大地上,把科研论文写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已经成为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共同的心声和责任。

遂昌是浙江最早发展农家乐的地区之一。为帮助当地发展相关产业,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严少君老师在遂昌提供保姆式的指导服务。随着当地农家乐产业越做越大,当地土鸡、冬笋、有机农家菜以及各种纪念品,已经难以满足农家乐发展的需要。该校动物学科的科技特派员赵阿勇,指导农民们养起了高品质的土鸡、土鸭;园艺学科的专家们,来到这里指导高山蔬菜种植;园林学科的科技人员也来了,为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更科学的规划……

2008年,结合科技特派员服务遂昌农家乐、种养殖等产业发展的基础,浙江农林大学与遂昌县签定协议,在全省率先启动法人科技特派员工作,集全校之力全方位、多领域共同助力遂昌经济社会发展。从那以后,校县共同实施了近100项科技合作项目,以这些科技服务项目为载体,浙江农林大学的科技特派员们手把手地指导农民,将当地的绿水青山资源转换成为数十亿的经济效益,农民在科技助力下已经走上了致富路。

在浙江金华,动物学科的周圻教授也接过了科技服务的接力棒。2006年开始,他担任起了金华市婺城区箬阳乡的结对科技特派员,鼓励养牛的农户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让母牛怀上美国黑安格斯牛和澳洲矮脚牛的“孩子”,从而提升当地黄牛的品质。在周圻的技术支持和鼓励下,金华当地的养殖杂交黄牛的群众越来越多,形成了年产优质杂交黄牛3000余头的规模,增加产值2200余万元,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500万元。周圻也被金华当地的很多养牛大户,亲切地称呼为“牛教授”。

在发挥科技特派员科技优势践行“两山”理念的基础上,浙江农林大学还将科技帮扶的模式在各地进行“复制”,助力农民在绿水青山间“淘金掘银”。浙江开化位于浙西山区,山清水秀但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科技特派员斯金平教授指导开化农户探索在野外树上种植铁皮石斛,助力农民实现大幅增收;王丽则在开化县苏庄镇,指导当地开发利用古法压榨山茶油,带领当地百姓走出了一条生态致富路……

目前,浙江农林大学各个学科的科技特派员,已经紧密对接全省各地的竹产业、香榧产业、山核桃产业、铁皮石斛产业等产业的指导服务,从最初的产业规划、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到后期加工、经营销售、品牌打造、采摘游开发等,同时还积极发挥经济管理、文化艺术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力量,帮助建设香榧文化馆、山核桃文化体验馆等,为各个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左:科技特派员在开展扶贫培训

右上:香榧产业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为农户支招

右下:科技特派员向贫困农民赠送香榧苗木

农民博士抱团科技服务更给力

随着教授博士们争做“邵志鹏”式科技特派员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开始注重发挥团队的力量,充分凝聚大家的科研优势,以团队的形式服务地方发展,并形成了一支支“科技服务团”,以专家团队的形式服务浙江“三农”事业的发展。

“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是著名的竹子之乡,在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指导下,当地毛竹现代科技园发展迅速,对竹加工技术需求也与日俱增。得知当地技术需求后,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的一批科技人员来到了安吉:张文标教授指导佶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竹炭生产技术,实现了能源的循环使用和低能耗无污染生产竹炭;孙芳利教授指导安吉汉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了防腐问题;安吉建中竹炭公司遇到开发难题,该校的叶良明教授来了……

在浙江农林大学科技人员的组团助力下,安吉竹产业已发展成为企业多达1300余家、总产值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走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前列。前两年,浙江农林大学碳汇团队还与安吉共同研发了《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安吉的竹林经营碳汇项目通过了认证审核,竹农正式开始“卖空气”挣钱……安吉留住了大竹海,从卖竹子、卖产品到卖环境、卖空气,安吉的发展在浙江农林大学科技支持下,百万亩竹海为安吉竹产业的二产、三产提供了基础,更为安吉打造“美丽乡村”打下了基石。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也只有依靠科技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农民才能致富奔小康。杭州临安是山核桃主产区,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团队从种植加工到储存销售,用科技为临安山核桃产业发展全面护航:山核桃树高采摘难,黄坚钦教授经过10多年研究让山核桃树长得更矮、品质更好、产量更高;山核桃果皮有污染,相关学科利用山核桃果皮开发出了环保型植物源杀菌剂和绿色农药;山核桃网络销售刚起步,电子商务专业的老师手把手指导山核桃农做网站、发展山核桃电子商务,仅临安市昌化镇白牛村就有60多户村民建设了淘宝商铺,去年销售额突破3.5亿元。

浙江省庆元县贤良镇地处大山深处,生态环境优美而经济发展落后。为了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浙江农林大学选派了朱铨等一批批专家,实施了淡水养殖、毛竹、锥栗、高山蔬菜等帮扶项目,形成了种、养、游结合的社会经济发展新格局,让昔日的穷山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真正实现了“一亩山万元钱”的目标。当地村民周根材说:“专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存技术上的支持,更是生态也能创造财富的理念转变。”

浙江农林大学数以百计的科研人员,已结合各地的生态资源、农林产业优势,扶持发展了园林花卉、水果、畜牧养殖、竹木加工、农家乐等一项项绿色产业;建立了一系列研究院和技术转移中心,累计开发各类绿色产业项目近千个……如今,在浙江、福建、安徽等省的近百个县市区践行“两山”理念、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一亩山万元钱”项目的进程中,都闪耀着浙江农林大学的智慧。

15年科技接力传承志鹏精神

在邵志鹏精神的引领下,浙江农林大学不断凝练完善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用15年时间认真解读、诠释,拓展了科技特派员领域,科技服务从孤光一点到星火漫山,从最初以邵志鹏为代表的第一批科技特派员开始,发展到个人特派员、团队特派员、法人特派员三种形式,形成了个人特派员结对项目、团队特派员服务产业、法人特派员支撑全县的完整的科技特派员体系。

为发扬邵志鹏精神,充分发挥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的积极性,浙江农林大学不断凝练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为每1位省级科技特派员配备2名校级特派员、3名院级特派员,不仅壮大了科技特派员队伍,而且为优秀特派员的遴选奠定了基础。在团队特派员工作中,实施“首席专家”带“技术专家”的方式,首席专家起技术引进示范作用,技术专家抓落实,专家与乡镇两级科技人员组成课题组,采取手把手、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本地的科技特派员。

浙江农林大学还与遂昌县实施法人科技特派员制度,集一个法人单位的优势人才与技术力量,服务一个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在特派员的选派上引进了竞争机制,实行“年初制订工作计划,年终开展总结交流,中间组织巡查”的督促检查制度,鼓励科技特派员以技术承包、项目承包等有偿服务形式获得合法收益,或以个人独资、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等方式与服务单位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科技特派员生产示范基地。

在邵志鹏精神和学校完善制度的鼓舞下,浙江农林大学的科技特派员们通过技术推广等形式,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出谋划策,为山区培养了一批掌握实用技术的现代农民。如今,在邵志鹏工作过的泰顺县黄桥乡以及泰顺县洲岭乡、婺城区箬阳乡、遂昌县蔡源乡、遂昌县高坪乡、青田县季宅乡,柯城区七里乡、衢江区举村乡等乡镇,浙江农林大学科技人员指导当地发展了山地特色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浙江农林大学在15年间先后向浙江省25个县(区)94个欠发达乡镇派驻了502人次的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18个团队科技特派员、1个法人科技派员和18个市级个人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农村新型实用技术培训1390余期,培训农民5.5万余人次,探索形成了个人特派员结对项目、团队特派员服务产业、法人特派员支撑全县的完整的科技特派员体系,为解决浙江省“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一根科技竹、一亩万元山、一群特派员”的“浙农林科技扶贫模式”。

在科技特派员践行“两山”理念、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浙江农林大学也实现了自身华丽而快速的发展:十多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先后落户;“竹资源与高效利用”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先后获批;学校入选省部共建高校、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习继承邵志鹏同志的精神、服务乡村振兴是我校科研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各个学科的科技特派员都将继续接力,把邵志鹏的精神传承下去,争做农民的博士,农民的科研顾问。”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周国模教授表示,学校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办学使命,着力激发科技特派员、农村指导员的能动性,强化内涵建设、注重成果转化,用最新科技成果服务现代农林业发展,主动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贡献农林智慧,在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推进学校高水平发展。

猜你喜欢
特派员农林浙江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Mother
Task 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