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台地茶春季茶叶品质的影响

2019-07-03 03:09刘胚明谢正文李文章
热带农业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春茶白茶红茶

刘胚明,刘 春,罗 忠,谢正文,李文章

(1.景洪市大渡岗农场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景洪666104;2.勐腊县象明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勐腊666312;3.景洪市大渡岗农场,云南景洪666104)

茶树原产我国云贵高原及其边缘地区,属于亚热带常绿植物,茶树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及其高产稳产的获得与茶园生态环境密切相关[1]。范兴海等[2]研究表明,茶/林间作后可改变茶园内光的性质,使部分直射光变成散射光和漫射光,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罗琼仙等[3]对矮化密植放养半年、放养4年与常规生产茶叶的感官品质、品质成分进行分析,认为常规生产茶树经过放养处理,茶叶的感官品质都有提高。但目前有关不同栽培模式对台地茶茶叶品质影响的比较分析研究仍然很少。

景洪市大渡岗农场地处海拔1 300~1 460 m的云雾山区,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 557.2 mm。农场于1979开始利用茶籽直播技术成功种植凤庆大叶种茶叶,现今茶园面积达到1 011.69 hm2,年产干毛茶2 500 t。农场茶园处于景洪市大渡岗乡约0.47万hm2茶园的核心区域,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万亩连片茶园。农场于2005年开始改造低产茶园200 hm2,2007年开始有机茶园认证133.33 hm2,2010年开始生态茶园建设200 hm2,2015年开始野放茶园改造100 hm2和留养茶园改造66.67 hm2,现已形成常规栽培、有机栽培、野放栽培、留养栽培、生态栽培和套种栽培等6种栽培模式。本文通过对不同栽培模式对春茶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分析,探明何种栽培模式的鲜叶原料适宜加工何种茶产品,为大田生产管理和茶产品研发加工提供参考。

1 景洪市大渡岗农场茶园栽培模式

1.1 有机茶园

有机茶园是指符合有机农业要求,按有机方式种植、留养和生态法则相协调,强调应用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生产技术,不使用化肥、化学合成农药、基因改造的品种,经过有机认证机构颁证的茶园[4]。

本文采样选取的有机茶园位于茶海生产队第六居民组,海拔1 290 m,平均株高0.9 m,株距0.40 m,树基围度190 cm,树龄36年,茶籽直播技术种植。2007年开始按照有机茶园认证改造标准实行转换,翻耕、深修剪,不喷施农药和化肥,每年每公顷使用有机肥或农家肥4 500 kg,茶园内有零星果树和遮阴树。

1.2 野放茶园

野放茶园是在大渡岗农场万亩茶园中用茶籽直播且树龄有36年的台地茶,通过6年时间的放养、人工间伐后形成的株距大致为1 m,留养生长高度多为2.2 m左右,不深翻、不修剪,不喷洒农药和施用肥料,类似于多年生乔木的茶园。

本文采样选取的野放茶园位于茶海生产队第六居民组,海拔1 282 m,平均株高2.9 m,株距1 m,树基围度140 cm,树龄36年。此茶园是2010年开始为茶农放弃正常管理、不采摘、不修剪后放任其原始状态生长而成,无施肥翻耕与药物防治病虫害,地面杂草丛生,没有寄生植物,茶园没有遮阴树。

1.3 生态茶园

生态茶园是根据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原则,按照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能够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促进茶园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实现茶叶优质、高产、高效、无污染,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为目的的人工茶园[5-6]。

本文采样选取的生态茶园位于茶海生产队第六居民组,海拔1 258 m,平均株高0.9 m,株距大于0.4 m,树基围度150 cm,树龄大于36年,群体种,按照生态茶园标准提升转换的茶园,无需施肥翻耕与药物防治病虫害,地面有草生长及落叶覆盖,茶树上有苔藓。

1.4 套种茶园

套种茶园为在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茶园内种植经济果林或者珍贵药材树木的茶园栽培模式。茶园套种栽培模式主要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茶园栽培模式,也是茶农的传统经验和茶园生产管理上的一项增产措施。

本文采样选取的套种茶园位于茶海生产队第六居民组,海拔1 302 m,平均株高0.9 m,株距大于0.3 m,树基围度180 cm,树龄大于36年,群体种,压青、深翻、深修剪,有施肥和药物防治,茶园内带面套种澳洲坚果,病害发生少,茶园地面有杂草覆盖物。

1.5 常规茶园

常规茶园为密植台地茶园,其特点是集中连片,产量高,修剪、施肥、打药等是日常茶园管理的基本措施[7-8]。

本文采样选取的常规茶园位于茶海生产队第六居民组,海拔1 322 m,平均株高0.8 m,株距大于0.3 m,树基围度160 cm,树龄大于35年,群体种,茶园标准化管理,深翻、修剪,有药物防治病虫害,茶园内无任何套种经济作物和遮阴树种。

1.6 留养茶园

留养茶园是景洪市大渡岗农场在开展传统茶园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带有探索性试点试验的栽培方式,是在多年生台地茶带面上,于每年冬季深翻修剪过程中留养一株长势较好的枝条让其生长培养成主干的栽培模式。

本文采样选取的留养茶园位于茶海生产队第六居民组,海拔1 277 m,平均株高2.2 m,株距大于2 m,树基围度130 cm,树龄大于36年,群体种,通过多年生台地茶修剪时期留下一株或多株长势良好、主干较粗的枝条留养放养生长成为类似于大树茶的灌木茶,深翻,不修剪,无病虫害防治和使用化肥。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茶样制备

于2018年3月采摘景洪市大渡岗农场6种不同栽培模式的凤庆大叶种台地茶鲜叶,按照规范的晒青、烘青、红茶和白茶加工规程分别加工制作成晒青、烘青、红茶、白茶等24个茶样,送至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和周红杰名师工作室分别进行生化成分检测及感官审评。

2.1.2 主要试剂

无水乙醚、香荚兰素、甲醇、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茚三酮、氯化亚锡、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磷酸、硫酸。

2.1.3 主要仪器755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HZ-D(Ⅲ)循环水式真空泵、DGG-9620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HCS28s数显恒温水浴锅、不锈钢断水自控电热蒸馏水器、高速万能粉碎机、电子天平、Smart-Q30实验室纯水系统。

2.2 方法

2.2.1 理化分析

采用GB/T 8304—2013(快速法)测定含水量;采用GB/T8305—2013测定水浸出物含量;采用GB/T8314—2013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采用GB/T8312—201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咖啡碱含量;采用GB/T8313—2008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规定方法测定茶色素含量[9]。

2.2.2 感官评审

采用GB/T23776—2009对加工制成茶样进行品质感官审评,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因子的综合感官审评。总分计算采用权数法,5项审评因子相应权数分别为20%、10%、30%、30%、10%[10]。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栽培模式春季茶样理化成分测定3.1.1烘青春茶理化成分差异分析

在烘青春茶茶样理化分析中,根据优质烘青绿茶理化成分的要求,野放烘青在含水量、儿茶素含量、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茶多酚含量、茶黄素含量、茶褐素含量和酚氨比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分别为7.16%、107 mg/g、4.60%、5.03%、30.63%、0.91%和1.02%,酚氨比为6.66;生态烘青在水浸出物、儿茶素含量、咖啡碱含量、茶多酚含量、茶黄素含量、茶褐素含量等方面上也有较好的表现,分别为 57.77%、116.02 mg/g、5.00%、31.59%、0.67%、2.94%,酚氨比为9.54(表1)。按照理化成分特征特性分析,野放烘青和生态烘青在茶汤色泽、鲜爽度、甘醇度、浓度、香气等方面的差异与感官审评结果是相吻合的。

表1 烘青春季茶样理化成分测定结果

3.1.2 晒青春茶理化成分差异分析

在晒青春茶理化分析中,综合对晒青绿茶品质理化成分的性质要求,野放晒青在含水量、水浸出物含量、儿茶素含量、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茶多酚含量、茶褐素含量、酚氨比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综合表现,分别为8.96%、38.44%、132.00 mg/g、3.88%、5.03%、30.18%、1.92%,酚氨比为7.77(表2)。根据理化成分特征特性分析,野放晒青在耐泡性、茶汤色泽、香气、鲜爽度、甘醇度等方面的差异与感官审评结果是相吻合的。

3.1.3 红茶春茶理化成分差异分析

在红茶春茶理化成分分析中,根据优质红茶内在品质的要求,野放红茶在含水量、水浸出物、儿茶素含量、咖啡碱含量、茶多酚含量、茶黄素含量、茶红素含量、茶褐素含量和酚氨比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综合表现,分别为7.04%、31.76%、12.04 mg/g、3.24%、19.57%、2.71%、13.19%、8.10%,酚氨比为8.36(表3)。据理化成分特征特性分析,野放红茶在耐泡性、茶汤色泽、香气、甘醇度、滋味、强度等方面的差异与感官审评结果是相吻合的。

表2 晒青春季茶样理化成分测定结果

表3 红茶春季茶样理化成分测定结果

3.1.4 白茶春茶理化成分差异分析

白茶独特的加工工艺(不揉不炒)决定了在选择制作白茶的原料时要尽量选择水浸出物含量高、氨基酸含量高、咖啡碱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的品种[11]。在白茶春茶茶样的理化结果分析中,野放白茶在水浸出物、儿茶素含量、咖啡碱含量、茶黄素含量上表现较好,分别为55.77%、16.64 mg/g、4.46%和1.37%(表4)。野放白茶春茶茶汤在耐泡性、滋味浓度、鲜爽度、汤色、香气与感官审评结果相吻合。

表4 白茶春季茶样理化成分测定结果

3.2 不同栽培模式春季茶样感官审评

3.2.1 烘青春茶感官审评分析

烘青春茶茶样感官审评总分排序由高至低为野放烘青>留养烘青>套种烘青(表5)。野放烘青为最高分88.7分,条索肥硕,色泽黄绿显毫,匀整,洁净,汤色黄绿,香气清香持久,滋味浓厚回甘,叶底黄绿,尚柔软匀整,各项感官审评指标与理化成分分析相一致。

3.2.2 晒青春茶感官审评分析

晒青春茶茶样感官审评总分排序由高至低为野放晒青>有机晒青、生态晒青、留养晒青(表6)。野放晒青最高分87.9,条索肥硕疏松,色泽黄绿显毫,匀整,洁净,汤色黄亮,香气清香浓郁持久,滋味纯正,叶底黄绿,尚柔软匀整,各项感官审评指标与理化成分指标相一致。

表5 烘青春茶茶样感官审评结果

表6 晒青春茶茶样感官审评结果

3.2.3 红茶春茶感官审评分析

红茶春茶茶样感官审评总分排序由高至低为野放红茶>生态红茶>留养红茶(表7)。野放红茶最高分88.3分,条索疏松,带毫,色泽红褐,尚匀整,洁净,汤色橙黄明亮,甜香持久,滋味甜醇回甘,叶底棕红柔软,尚匀整,稍泛青。各项感官审评指标与理化成分分析相一致。

3.2.4 白茶春茶感官审评分析

白茶春茶茶样感官审评总分排序由高至低为野放白茶>有机白茶>留养白茶(表8)。野放白茶总分为最高88.4分,芽叶连枝,毫心肥壮,色泽黄泛红,尚匀整,无蜡叶、籽及老梗,汤色黄绿明亮,花香清纯持久,高长持久,滋味甜醇,叶底有毫心,叶张柔软尚匀整,叶色黄绿有泛红张,各项感官评审与理化成分分析相一致。

4 结论

通过对不同栽培模式春季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分析,在6种栽培管理模式中,有机栽培、生态栽培和野放栽培管理模式在加工白茶、烘青、晒青和红茶等产品上对茶叶品质有较大影响,在理化成分分析和感官评审上凸显出较强的优势。建议在生产上可以大力进行有机栽培、生态栽培和野放栽培管理模式的推广示范种植,以便为后期产品加工提供优质的原料,满足市场对优质茶产品的需求。

从适制性上来说,一般认为酚氨比小于8适制普洱生茶[12]。研究结果显示,野放栽培、生态栽培和有机栽培模式的晒青春茶在氨基酸、茶多酚等指标上表现好,酚氨比都小于8,适合加工普洱生茶。从耐泡性上来说,水浸出物含量的高低与茶汤滋味的浓强成正比[13],水浸出物高可以增加茶叶的耐泡性[14]。分析表明,生态烘青、留养晒青、生态红茶、生态白茶的水浸出物在各组茶样中含量相对较高,表明其更耐泡,茶汤滋味、浓强度、回甘等方面要更好。

表7 红茶春茶茶样感官审评结果

表8 白茶春茶茶样感官审评结果

猜你喜欢
春茶白茶红茶
绘本
绘本
春茶不宜贪尝鲜
红茶暖胃是真的吗?
Happy Afternoon Tea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春茶不宜贪尝鲜
24味暖春茶香 1周急速瘦15斤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茶乡“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