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中的书写性表现

2019-07-02 10:40刘妹
参花(下) 2019年6期

摘要:当代油画多表现具有中国艺术精神的绘画,题材包罗万象,艺术手法多样,而最具有独特性的书写性油画是当下中国热衷于表现的绘画形式。中国当代油画对书写性的借鉴体现在很多方面,有的追求书法的用笔,有的结合书法的黑白结构,有的则浸淫于书法的逸韵,等等。书写性是中国绘画形式区别于其他民族绘画形式的一大特色,中国书写性油画越来越受到关注,艺术家们逐渐将视线转移到国内民族性特色绘画中,寻求油画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在这些探究中西结合的艺术道路中,方式不同,情感不同,风格不同。本文主要研究将书写性应用到作品中,同时加入当代油画绘画元素,使作品在追求书写性的同时更加活泼,颜色用笔自然飘逸。

关键词:书写性 当代油画 绘画形式

油画传入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使得油画这种西方古老的绘画语言进入中国。伴随审美趣味和文化需求的提高,油画本身具有的写实性和色彩的丰富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推崇。发展至今,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国家的画家到中国举办展览的次数增多,使得国内文化形成“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为国内油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当代油画多表现具有中国艺术精神的绘画,题材包罗万象,艺术手法多样,而最具有独特性的书写性油画是当下中国热衷表现的绘画形式。艺术家在创作中不是一味地被动“复制”现实生活,而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元素提取出来进行创作。他们的创作赋予了艺术家的主体性,有创作者自身的精神情感的传达。中国艺术家们也逐渐去思考中国本身特有的文化,将独具中国特色的元素应用到创作中去,这也给中国当代书写性油画带来很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性的文明进步,绘画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具有时代特色的书写性油画更值得艺术家们去发掘和发扬。

一、中国传统书画的书写性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中,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书画同源的问题。他认为在造字之时,书画同体而未分,书画的区分源于目的的不同,文字的目的在于传意,绘画的目的在于见形。此外,他还提出“识书人多识画”和“工画者多善书”的观点。张彦远书画同源的观点加深了人们对书画更深层次的理解,影响了后世中国书画理论的发展。而书画同源是在中国古代绘画的实践中提出的。它们使用的材料工具、表现技法、应用理论、审美观念以及产生条件等方面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书画结合后,中国画变得更加具有意境和韵味,且具有抽象意味在里面,简简单单的一个线条,都令人回味,它的流动变化,它的细腻粗犷,它的枯湿浓淡,它的内形外形等节奏韵律,变化或急或缓,巧妙自然。笔墨以它独特的属性和宽阔的韵域,将书画同源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只是一种绘画的表现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书写”更强调一种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的体验。不拘泥于形似,强调“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更深层次的追求。通常用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中,讲究线条的运用,李苦禅先生的“书到高度是画,画到高度是写”,精辟地道出了书画之间的辩证关系,一个人的画风往往受到书风的影响,画的用笔风格以及线条风格和书法风格是相适应的,明代董其昌是书画兼得的大家,是“晚明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以平淡天真、古雅生秀取胜;而书法上也注重“淡、率意、清、秀色”,注重萧散古淡,好用淡墨,章法上字间、行间皆空阔。清代郑板桥绘画方面的墨竹清风气节,书法方面“六分半书”。這些无不体现出其作品书写性的表现风格。

二、中国当代书写性油画的实践

中国书画传统技法极具东方美学特色,艺术家们的油画创作也积极地融入中国美学元素,将书画用笔及意境的追求很好地融入自己的油画创作中去,从而油画有了书写性因素。中国当代有很多这方面的艺术家,如林风眠、吴冠中、苏天赐等。吴冠中的油画作品《荷塘春秋》,运用写意的技法大面积地铺出残荷的形态,尽显一气呵成的大师风范,颜色变化丰富,用笔坚挺老辣,后又勾出荷叶及莲蓬,将残荷的莲蓬枯劲,枝干的沧桑表现得栩栩如生,绘画中“以形写神”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这幅《荷塘秋色》中,用笔果断有力,构图巧妙,章法表现上整体大小疏密适宜,节奏布白巧妙,笔笔到位,气势强劲,几笔跳跃颜色点缀,使画面更加鲜活,富有个性特色,极具吸引力。吴冠中的书写性应用领域不仅在油画领域,国画领域书写性的表现更是生动而耐人寻味,极具抽象意味和素雅的中国风意蕴。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家王克举的作品《风动车》,描述春天里山上杏花竞相绽放的景象,富有生命气息,画面中突出杏花的姿态,加强作者的情感触动。这幅作品虽是描绘杏树,却没有完整的树干,但形乱而意整。不拘泥于形式,没有运用完全照搬照抄的写实技法,而是采用书写性表达,粗犷酣畅又有细节的处理,色彩变化又有颜色的和谐,以抽象大胆的笔法达到酣畅淋漓、无拘无束的情感抒发。

三、中国当代书写性油画对传统元素的借鉴

从中国当代典型的书写性油画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借鉴,有的是民族服饰、戏曲戏剧、人物、建筑等,在表现这些元素的同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气韵空间表现。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六法”,第一是“气韵生动”。气韵在我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居首要地位。气韵即意境、韵味以及人的神采。中国传统艺术中诗、书、画皆追求气韵,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思想范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意境说”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意境首先是“情景交融”,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对象之中,成为一种客观化的情感,即移情于景,借景抒情。意境不仅是情与景的融合,也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气韵表现,无论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都讲究虚实结合的辩证法思想。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长卷《富春山居图》,虚实结合,构图大气,大量的布白给欣赏主体以思考空间,近山远山、大树小树的空间表达以及技法上的用笔用墨、题字落款等表现得酣畅淋漓,赋予其生动气象。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苏天赐的作品含有浓浓的中国味道。苏天赐的《九寨沟》,近处几笔带过两棵树,视觉中心点放在了远处茂密的树林中宽阔的水域及水中的倒影,给欣赏者舒适辽阔的感觉。巧妙的构图及和谐雅致的颜色将气韵空间表现得绘声绘色,朦朦胧胧,虚虚实实,作者内心的静谧豁达在画面中流露。中国当代油画书写性对中国传统绘画气韵空间的借鉴越来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也值得我们继续探索,不断前进。

四、结语

在绘画艺术领域,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东西方艺术的交流与探索,使我们加深了对外国绘画艺术的理解,同时独具中国特色的书法绘画艺术远传国外。中国当代油画在艺术家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中不断进步且具有自己的特色,国外的艺术家也在不断地融汇中西方艺术,创新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新国际环境给中国当代书写性油画带来的机遇是不可估量的,已有很多艺术家投入油画书写性的探索中,且不乏有很多成功的,而这些艺术创作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的。书写性这一特色需要我们对传统书法绘画进行深入理解与探究,在我国特有的文化资源中寻求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风格,研究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书写性是中国式绘画与其他民族绘画有所区别的一大特征,是当下中国油画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欧阳中石.新编书法教程(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4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刘妹,女,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现代油画)(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