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
早上5点49分,在闹钟铃响前1分钟,魏姐准时醒了。6点零5分,她已经麻利地烫好青菜,煮好鸡蛋,盛出电饭煲里的八宝粥。女儿睡眼惺忪毫无胃口地坐在那儿吃早点,魏姐迅速地蹲下身去,摸了摸女儿脚后跟上的创可贴。
女儿原本在市里一所重点高中上学,成绩不上不下,如果按部就班耗下去,估计上本科都困难。而市里下面的这所县中学是抓高考成绩最有经验的,高二下学期,魏姐夫妻不得不动用了仅有的人脉,让女儿来此借读。女儿升入高三后,魏姐更一度抱着破釜沉舟之心,打算辞职来陪读。因为县中位于僻远的山谷中,离她工作的市商贸局有50多公里路程。
魏姐怀着忧伤又凛然的心情去递交辞职信。谁想上司说:也就一年的事,谁家还没有个坎儿?这样吧,我去跟县里打个招呼,让他们借调你去县中学门口的乡政府,帮他们搞搞招商引资,第二年再回来。
当她眼含泪水向上司表示感念时,上司叮嘱她:你要立个规矩,让你老公每个月过来探望三次。孩子也不是你一个人的,懂不?一个家,聚起来不易散起来快。她才想起,上司的儿子高考那一年,因为老婆去苏北乡下的县中学陪读,分居了一年,后来夫妻俩竟离婚了。
每年6月,学校附近的民房不到3天就会租满。巷子里的小卖部应有尽有,店主会非常坦诚地告诉你,电器什么的商品大概就能使用一年。“质量太好也没什么必要,而且也不吉利,好像您还要在这儿抱窝复读似的。”魏姐被这样的理直气壮逗乐了。质量好的商品也不是没有,痤疮膏、滴眼液、隐形眼镜清洁液全是进口的优质产品。
完全以孩子的起居为核心,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样的生活令魏姐多少感觉压抑和单调。一年陪读,她看了很多很多翻译小说,连年轻时死活都看不下去的《追忆似水年华》也看完了。
每次,当她焦虑于女儿的情绪起伏,焦虑于孩子的考场发挥,焦虑于母女俩的这一年刻苦砥砺,是否会得到应有的回报时,她心中会有另一个声音提醒她:为啥要期待有个快进键,把这段日子一拉而过?孩子即将成年,很快就会奔赴自己的人生。作为母亲,你很快就将失去与她抵足而眠,听她讲述那些青春期小心思的机会。初夏的风带着茉莉、米兰的气息,香得如此惆怅。
这一天,魏姐提醒女儿要对已经做了几十遍的题型保持警觉心。“一旦你的思维自动化了,那就危险了,因为一旦题目有设定上的小变化,你就会把球打飞。”女儿看上去似听非听。忽然,在她跨出门槛的那一刻,她退了回来,张开双臂。魏姐任她像归巢的小鳥一样依偎了片刻,快速放开了她。
魏姐明白,这一年,作为母亲,她扮演的是一个永远电能满格的充电器,等着女儿的需要。这辈子,再也不会有人如此全心全意地需要她了。她会怀念这一年,尤其是这个初夏的气味、光线,以及热烘烘让人暗自不安的空气,像普鲁斯特怀念他的小马德兰点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