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香 邱敏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活动方法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战略命题。按照党的要求,如何把我们的中职生培养塑造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一代中职生,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思考。
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如何抓住时机,迎接新时代的挑战,需要我们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解决中职学生人生发展的切要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而言,主要培养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学会做人。而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所以,在新时代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开始逐渐思考和探索增强学生行动力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方法。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和方法永远也不会褪色,还需要我们每一位德育老师去学习和宣扬。那么如何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人心,让学生在以后的成长的过程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论,就需要我们每一位德育课教师,从现在起,把握时代特征,开启新的教学征程。
结合我校实际,通过活动课教学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是帮助学生解决未来人生发展道路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怎样抓住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只有利用课堂、通过课堂将时间花在刀刃上,才能确保学生学习的效率。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注意及相关的感知觉功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任务训练获得改善。例如,注意选择,即选择性地注意某个事物的能力,包括察觉和维持。如何利用注意选择,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一的学习环节:观看魔术。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魔术,请学生按照指令观看除了魔术之外画面中的背景发生了几处变化。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不自觉的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教师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尽量丰富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外,还应该在课堂学习方式上创新,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刺激下保持注意力的专注和持久。避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传统填鸭式教学。例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的观点时。1.笔者通过情景剧“小马过河”,让学生体悟实践出真知,既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又培养他们的沟通、自我表达的能力。2.利用课前微课这种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提前学习西红柿的由来,一方面检测了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同样掌握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的源泉的道理。3.利用学生身边的“手机功能”大讨论的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踊跃参与,让学生中简单问题的讨论思考中,明白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由于问题源于生活,答案简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4.通过蓝墨云班课,讨论并投票正方形、勒洛三角形、椭圆形车轮哪一种在平面路上行驶起来最平稳,将枯燥的知识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形象化、趣味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学生的投票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的大脑是得到解放的,学生建立互助小组,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经过交流、探讨,不仅充分了解教学内容,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使哲学原理通俗易懂,领悟实践的观点。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展示、自主思辨、自主探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当然课堂教学不能流于形式上的有趣,如何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例如,在“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这一课中,通过前面的各种环节,学生已经感悟了哲理“实践出真知”,如何将“知行统一”落到实处,才是本次课的重难点。笔者通过课前让学生充分调查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者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组织一场辩论会。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学历和能力哪个重要。这个辩题既具有时代特点,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辩论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同学们热心参与,而且还有利于倡导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结合习总书记金句“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和十九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提出“建設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明确要求。请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如何顺应历史潮流,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这样既给学生普及了新时代十九大的最新论断,具有时代性,又激发了学生自觉投身到社会实践,建设伟大祖国的强烈愿望,升华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实践,用哲学智慧指导人生发展。使教学时空,由封闭变开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微课、蓝墨云班课)和课前准备,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创新教学内容,如对学生加强道德品行的教育。学生在中小学已经学过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但是到了中职阶段,学生不仅应该知道规范怎么做,更应该形成品行,将道德品行演化成自觉的行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如何将《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起点不高,毕业以后还要面临庞大的就业压力,因此踏上社会以后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于厌恶社会的情绪,所以,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必要的技能知识以外,也应该培养他们自尊自信的品质,让他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故可以通过多种校园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培养他们自信心。其次,由于中职学生的特殊特点,由于他们是专业定向的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踏上工作岗位,如何快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将身心的压力转换成工作的动力,因此,笔者又创新了教学的内容,教育学生要敬业乐业。当然,要作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要求他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公民,因此教育学生—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哲学道理,更让学生成为讲道德、有品行的职业人。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中职生的国家意识教育也具有必要性。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是我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基本认同。中职生更需要形成这种政治认同,因为他们年龄的特殊性,加上他们对家国的基本知识理解甚微,所以更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中国的基本国情教育,在中职德育课《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中义做介绍,而《哲学与人生》是中职生学习的最后一门德育课,是中职德育素养实现的最终阶段,在国家意识教育上,体现的就是人生价值实现的高级阶段。因此,笔者确立了国家意识教育的教学内容: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个人与集体)、大局意识(联系—整体部分)、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公与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可以说,这些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更是新时代学生人生发展的切要问题。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向善、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解决学生人生发展的切要问题,使学生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青年,不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应该思考和行动的吗?
(作者简介:[1]刘秀香,工作单位:山东省胶州市广州路小学,小学一级教师,专科;[2]邱敏,工作单位: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硕士研究生,讲师。)